|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述评:美丽中国也是世界愿景
新华社记者华义
在两会召开之前的2013年初,中国经济较发达、人口集中的东部地区超过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同时遭遇雾霾,其中首都北京在1月份仅有5天非雾霾天,PM2.5屡屡爆表。
看得见的是空气,看不见的还有地下水。根据中国国土资源部调查,2000年至2002年还有超过60%的城市地下水源属于1类至3类的标准,而到2011年,全国城市55%的地下水是较差至极差。
高速发展30多年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污染问题从未如此强烈地、集中地显现,全世界也对中国发展与环境问题投来关注的目光。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同时遭遇污染的问题,历史上并非罕见,甚至曾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英国、日本、德国、墨西哥等国都曾有过痛苦的经历。它们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将污染问题解决好的国家,不仅治理了环境,也清理了继续发展路上的障碍,能向更高的层次迈进。19世纪,伦敦因燃煤导致雾霾而获“雾都”称号,如今已成为大都市治理污染的一个样板;上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起飞阶段曾暴发水俣病、疼痛病等“四大公害病”,也早已把教训写进了历史。
反之,环境与经济交相恶化,也可能把整个国家拉入恶性循环——污染肆虐损害人民健康、恶化投资环境,给发展“拖后腿”,而经济“不给力”又削弱了投入环境保护的资源。
“生态问题现在就需要大投入,将来需要更多的投入,”美国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德怀特·珀金斯认为,严重的污染问题“代价很高,会使发展放缓”。比如,作为“拉美化”的一个典型,迄今尚未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墨西哥城,同时也是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环境问题也更多地引起地区和全世界的关注。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金永成说:“韩国处于中纬度偏西风地带,很容易受到中国空气污染的影响。”
面对能够跨越国境迁移的空气污染、水污染、温室气体等,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已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加大治理污染、节能减排的力度,不仅是中国自身的要求,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盼。
而在全球能源资源压力持续增长、气候变暖趋势不断加剧的背景之下,中国作为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在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同时,能否为人类守护地球家园的共同行动作出更大贡献,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实际上,中国对环境生态问题一直高度重视。正如中共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的:“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是一个全新的理念,表明中国决心从发展路径和生活方式上进行变革,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问题。英国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主任卡米拉·图尔明表示,这“将为环保运动带来新的力量”,在更大的范围推动全球环境保护。中国如何从生态文明的宏大理念落实到美丽中国的具体蓝图,如何在经济继续发展的同时,逐步消灭“雾霾天”、“癌症村”,将给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的启示。
建设美丽中国,既符合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全人类持续发展的共同利益。世界各国不仅希望从中国的发展中获益共荣,也期待看到一个能给全球环境带来清新之风的美丽中国。在两会召开之际,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更加响亮,人们期待着,新一届中国政府将朝着这个目标迈出更大、更坚实的步伐。(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