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题:从“代言漂族”到“走进非洲”——林毅夫的“两会关注”
新华社记者李云路、陈键兴、张祎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拥有这样履历的人,在中国只有林毅夫。
“经济增速将连续20年保持8%”、“中国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应该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中性的货币政策”……两会期间,从世行卸任不久即以政协委员身份参政议政的林委员就很多热点问题做出回答。但林毅夫自己又最关心什么问题呢?
自称“事事关心”的林委员在8日一次小型媒体见面会上给大家呈上了两份提案,一份是关于促进城市住房租赁立法的,一份是关于鼓励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投资非洲的。
林毅夫首先将关注视角投向“漂一族”。在这份《关于推动我国城市住房租赁立法、加强租房者合法权益的提案》中,他建议在城市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比较成熟的做法,引入更多有利于保障房屋租赁合同稳定性的条款。同时,明确将限制房屋出租方的解约权作为立法的重点。
在中国,“漂一族”是指对毕业后留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就业不足三年的非本地生源大学生的戏称。林毅夫说,这部分人租房比例高达80%,但他们在租房的稳定性上始终得不到保障。
“这不是一个小问题。”林毅夫说,目前中国还没有专门的住房租赁法律,租房租赁合同的稳定性得不到保障,中国租房群体普遍缺乏安全感,在可能的情况下都会“咬牙购房”。“这也是当前社会购房刚性需求高烧不退、房地产市场调控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说。
林毅夫认为,中国要研究制定有利于长期房屋租赁合同订立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将部分房源用于出租,同时鼓励和引导个人房源更多地接受相对长期和稳定的房屋租赁合同。
回顾在世行工作的四年,主要负责发展经济学的林毅夫说,他到过非洲的很多国家,也在世行接触过很多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知识分子,能够感受到他们希望国家民族富强的强烈渴望。
在世行期间,他多次到访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那里的贫穷状况和开始追求现代化的生机让他强烈体认。“他们渴望现代化,但缺乏资金、设备和技术,而中国很多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又面临成本上升、劳动力短缺,企业生存困难。”林毅夫意识到其中的商机。
他认为,中国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制造业需要向“微笑曲线”两端以及高附加价值产业升级,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则应该利用海内外销售渠道、技术、管理、资金优势,以直接投资的方式逐渐向工资水平较低的国外转移,这是中国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要求。
西方一度“妖魔化”中国对非洲投资,认为是“殖民掠夺”的说法,林毅夫予以反驳。
他举例说,广东东莞有一家制鞋企业华坚“走进非洲”就是他在任副行长期间促成的。这家企业自2011年10月在埃塞俄比亚投资以来,已经雇佣当地1600名工人,今年年底的雇佣人数将达4000人,直接拉动了当地经济,解决了就业。
2010年,中国发表《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白皮书,阐明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坚持的是“本土化”经营,能够提升所在国自主发展能力。
林毅夫强调说,更多引导国内发展较好的民营企业参与向非洲转移。他建议,地方政府应考虑为转移企业“走出去”和将研发、物流管理等职能及流程留在国内提供便利条件,以实现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目标;相关部门和机构要制定政策、发债、信贷融资等各方面支持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向非洲投资。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林毅夫用这句话概括世行任职四年对他的影响。“正是这四年让我有机会对世界重大问题进行思考,不是每个国家都要走相同的道路,再次回到国内,我的最大感受就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他说。(完)(参与采写记者:刘景洋、周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