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李延霞)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30日在北京启动。这个由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的活动,计划利用五年左右在全国培养百万中华小孝子,树立道德榜样。
据介绍,自2008年开始,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就开展了针对青少年“成长与孝道”的专题调研。在对100个家庭的调查中,98%的家庭认为,孩子的孝心与其学习和成长关系十分密切。
调查显示,对各个学龄段100名学生的孝与学习之关系的跟踪调查发现,96%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有孝心;对100名有网瘾和犯罪行为的青少年进行孝道调查的结果显示,听父母话和有孝心的仅占3%。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品质之一,“孝”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关系时必须遵守的一种德行规范。
但中国伦理学会秘书长孙春晨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前青少年教育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德育”的现象。
同时,近年来在中国发生的一些与传统道德观相悖的事件,也在社会上引发了关于重塑道德观的讨论。
具体到孝心的培养上,在对100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所作的调查中,91%的受访者认为,4岁至6岁是培养孩子孝心的最佳时期。
据介绍,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吸收了孔子、孟子、曾子等圣贤有关孝行教育的思想精华,同时结合国内外青少年专家和成功培养孩子成才的优秀家长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将针对4岁至6岁孩子的特点,从养礼仪、育孝行、养感恩、拓智慧入手,把孝心培养教育融入生活,使孩子在动中学、在学中动。
根据调查,针对孩子的孝心培养问题还总结出“孝心培养适龄化,孝行养成生活化,过程家庭参与化”的孝心培养工作思路,以及“百日培养,三年跟踪,长期帮助”的培养模式。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全国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教育组委会主任李宝库说,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使其从小爱长辈、孝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和健康人格的塑造具有积极意义。
但相关舆论也指出,传统道德的弘扬和传承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儿童道德观的塑造更需要整个社会氛围的改变作为基础。(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