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是金融机构应对监管政策不确定性的自发行为,是推动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力量。监管机构应多采用疏导而非打压的方式来管理影子银行体系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兴起,源于商业银行的监管套利动机,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宏观经济与监管政策的嬗变。
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出台了经济刺激政策。鉴于产能过剩、房价泡沫与通胀压力,从2010年下半年起,政府开始收紧宏观政策与金融监管,这让一些商业银行处于两难境地:不收缩贷款将会面临监管部门的强大压力;而由于2009年至2010年的贷款多流向中长期建设项目,这些项目需要持续的信贷支持,否则将会沦为烂尾工程,这意味着收缩贷款将使银行账面坏账增多。
由于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监管主要基于资产负债表,那么只要把信贷资产从表内转移至表外,就可以不再受相关法规约束——这成为中国式影子银行发展的主要思路。
最早的监管套利方式是银信合作,即银行将自己发放贷款的债权转移给信托公司代为持有。银信合作规模的快速攀升,很快引起监管机构警惕,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把银信合作的贷款规模回表,造成银信合作对商业银行的吸引力下降。
随后商业银行很快通过银行理财产品来应对。即银行通过发行收益率富有吸引力的理财产品,吸引客户购买,将募集的资金投资于更高回报的资产。如果客户购买的是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则相关资金会由银行资产负债表内流向表外。这意味着,商业银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再次突破了监管,继续为地方融资平台与房地产企业提供信贷支持。银行理财产品的高增长态势再度引发监管机构警惕并加以规范管理。
市场再度回应。2013年以来,同业借贷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的新兴监管套利模式。今年5月16日,监管部门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对银行同业业务进行严格规范。
未来一段时间,包括信托、银行理财产品等在内的影子银行产品可能面临违约压力。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政府应采取以下对策来应对影子银行存在的风险。
第一,多采用疏导而非打压的方式来管理影子银行体系。如前所述,中国影子银行体系是金融机构应对监管政策不确定性的自发行为,是推动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力量。监管机构应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影子银行产品的透明度,将其纳入监管视野,但与传统信贷业务相比,应该进行差别化监管。
第二,应尽快打破影子银行产品刚性兑付(即当信托计划等出现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发行机构需要兜底处理)的格局,允许部分高风险的信托产品或非保本银行理财产品违约。违约的出现有利于金融产品更好地定价,也有助于有关各方更好地厘清与分担相应损失。
第三,做好防范风险的预案。应加快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及金融机构破产清算机制,引入资产证券化等更加市场化的方式来应对未来由于不良贷款反弹可能造成的银行业风险。
《 人民日报 》( 2014年07月07日 17 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