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官员近5年来更换频繁,是广东政坛一景。2002年底区划调整后,先后有5任市委书记,平均两年多更换一次一把手。伴随一把手的调整,部分主要领导岗位也相应变动。
如今,佛山又值新一轮官员密集调整期:仅上周就有佛山市委常委、原禅城区委书记区邦敏,禅城区委书记、原禅城区长刘东豪等两名重要岗位官员调整。加上前不久履新的佛山市委书记刘悦伦、代市长鲁毅、佛山市委副书记李子甫、市委常委许国、市发改局局长万志康、市文广新局局长俞进等新近调整官员,以及拟任广东省公安厅副厅长的彭会等,重要岗位官员调整近10人之多。
从他们的就职发言中可以看出,这批调整的佛山官员有两个共同特点:一是在原岗位任职时间都不长,二是履新后都务求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比如,鲁毅上任时就表示:“将按照佛山城市定位,继续抓好已经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接好推动佛山发展的接力棒。”区邦敏在任职调整会议上特别回忆起他到禅城后开的第一次党代会,“就是提出传承发展”;刘东豪也特别表示,“接下来禅城会更加遵循这种规律(指之前的发展战略),去找到我们发展的路径”。
此轮获得重用的官员,之所以更加注重发展思路的传承,一方面是因为这批官员大多是在佛山市的党委政府间调整,或者在佛山不同区之间调动,比如,市委书记由市长接任、禅城区委书记由区长接任,“空降”的比例很少,更易保持政策的连贯性。
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则是佛山所处的发展阶段使然。佛山在国内率先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具备公民社会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各级官员推行的政策每想往前走一步,都需要从百姓和企业主那里得到理解和支持。与此同时,全方位转型进入深水区的佛山,广大中小微企业占据99%之多,政策变动无论给宏观还是微观经济带来的损耗成本往往都是难以承受的。因此,当一位地方官员到任后,老百姓和企业主关心最多的并不是新领导会有什么新思路、新举措、新见解——这是媒体和体制内人士最关注的方面——他们关心的是之前的政策是否比照执行,之前的承诺是否仍旧作数,他们求稳定,求更好。
因此,从实际工作来看,尽管此轮佛山调整的不少干部都没有干满5年任期,但是其对新任岗位的熟悉程度并不低,工作思路也有意在前一任的基础上承前启后,继续完成从组织实施到取得绩效这样一个前后延续的过程,基本没有造成工作断层和资源浪费。
那些担心因佛山领导更换频繁而出现“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人,这次可以放下心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前任干部在任期内作出的对公众和地方发展的承诺,应该依旧可以在新任官员的带领下付诸实现。(南方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