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中龙头山镇,搜救犬依照队员指令对废墟进行搜索供图/国家地震救援队
云南鲁甸6.5级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上午9时35分,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出动人员100人,携带装备160余件套,其中还包括8条搜救犬,乘坐军用运输机,从北京南苑机场起飞,赶往灾区执行搜救任务。
8条搜救犬在对压埋人员的搜索定位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救援队的这些搜救犬是如何进行工作的?会不会出现“误判”?日常又是如何进行训练的?对此,《法制晚报》记者专访了负责国家地震救援队搜救犬管理工作的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技术装备处处长冯海峰。
废墟搜索 队员搜完犬才上
法制晚报:此次国家地震救援队搜救犬相比其他搜救设备,发挥的作用大么?
冯海峰:一般地震救援的搜索方式有人工搜索、仪器搜索、犬搜索,通过多年来的实践和国际同行的经验,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搜救犬是所有搜索装备中,效率最高、能发挥作用最大的装备。
此次救援任务,救援队共派出8条搜救犬。搜救犬的鼻子能分辨出上百万种气味,并具有极其灵敏的听力。通过感受被困在废墟下幸存者的体味,发出报警告知训导员。但在救援现场,情况比较复杂,是否能成功发现压埋的幸存者,要充分考虑到地形、风向、温度等因素。
法制晚报:目前犬搜索在搜救工作中如何运作?
冯海峰:我们在地震时的情报搜集是按照“人犬机情”的方式进行运作。我们在一个废墟进行搜救,首先要靠人工搜索,然后使用犬搜索,最后用仪器搜索。
通过人的观察和情况了解、询问,判断废墟中是否有被压埋的人员;再利用犬对一个范围、一个区域进行搜索定位;当确定可能有压埋人员的时候,我们还要
利用光学生命探测仪(俗称“蛇眼”)设备进行精确定位和查看。
重复定位 防止搜救犬误报
法制晚报:发现掩埋人员,搜救犬如何报警?会不会有误报?
冯海峰:主要靠吠叫报警。这种吠叫方式是通过训练形成的。在培训的时候,当犬发现一个目标后,培养它进行吠叫报警。这是犬的服从性培训的一个项目,
训导员做一个手势,犬就会吠叫。训导员不用说话,只通过手势,和形体变化,犬就明白什么意思。
误报这是肯定会有的。搜救犬不是仪器,不能保证绝对的精密和准确,所以我们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必须使用“重复定位”的方式。
在地震废墟搜救现场,如果有一条搜救犬发现可能有掩埋人员的地方,并发出警报之后,你就进行破拆、建立安全通道去救援,最后却没有找到压埋人员,就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
所以我们在确定破拆救援前要进行“重复定位”。第一条犬发现后,我们再派第二条犬进行定位,如果第二条犬发出了报警,我们就派出第三条犬。多条犬都对一个目标发出报警信息,那基本可以确定地下有掩埋人员。
对于深埋,或者类似泥石流的情况,压埋人员的气味被掩盖,犬搜索起来就比较困难。但通过训导员和犬的配合,再使用一些设备,仔细排查,也是可以将大概位置给定位出来。
配新装备 狗狗能独立作战
法制晚报:对于搜救犬,你们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冯海峰:选择犬的过程中,一般选比较温顺、攻击性比较弱、和人比较友好的犬。专业救援队用得比较多的是拉布拉多犬、史宾格犬、比利时牧羊犬等。
一般犬的正常寿命是15岁左右,所以犬在3岁到7岁之间,是青壮年阶段,这个阶段的犬状态都是特别好的。所以我们在挑选犬的时候,会选在半岁左右的犬。首选对犬进行亲和力的培养,然后进行服从性和适应性科目训练,最后在模拟的地震废墟场地进行实战训练。
大概到一岁到两岁犬基本上的体格和体型达到正常犬状态,可以参加搜救工作。
8岁以后,根据犬的状况,就会进行淘汰,不让它参加工作了。这时犬的兴奋性不行了,体能也差了。
法制晚报:目前犬搜索工作中携带什么先进的装备?
冯海峰:目前,国家地震救援队配备了搜救犬用通讯指挥设备。就是在犬的身上背负一套音视频传输系统,在犬和训导员互相看不到的情况下,训导员发出口令,声音通过无线讯号传到犬的背负系统,犬就能感觉到训导员在身边,通过声音也可以指挥搜救犬。
训导员因为看不到前方的状态,所以还在犬的身上装有一个摄像头,可以让训导员随时了解前方状况。然后再向犬发出前进后退等各种命令。
这样也避免了犬进入废墟之后,人无法观察到犬的情况,对犬无法进行指挥的情况。在废墟表层空间一般不使用,但在危险空间,或进入到看不到犬的地方时,这种设备就能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救援队正在针对这套设备对犬进行适应性训练,希望在今后的搜救任务中能够发挥作用。
本版文/记者 王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