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59|回复: 0

横幅“小平您好”制作者:没想到引起这么多共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1 00: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讲述者 栾晓峰 赵宝晨 郭庆滨 李禹

  “小平您好!”——1984年10月1日,邓小平带着微笑,看着参加国庆游行的学生们打着这幅横幅,从天安门广场走过。那一年,邓小平80岁,大学生们20岁左右。从1984年到2014年,30年间“小平您好”,已经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珍贵的记忆。在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华西都市报专访“小平您好”的主要参与者栾晓峰、赵宝晨、郭庆滨、李禹等人,其中郭庆滨是当年北大生物系学生会主席、国庆游行总指挥,同时也更正了此前社会上流传的诸多细节谬误。

  “小平您好”,当年北大的莘莘学子为了标新立异,不经意间的举动,创造了经典的历史一刻,道出了亿万人民的心声。这个“您好”,体现了一种领袖和人民之间那种亲切感,也是发自我们学生内心的,可以说语言是朴素的,感情是真挚的,轻轻地道一声“小平您好”。

  从此﹃小平您好﹄这句话就成了全国人民共同的记忆。

  缘起

  临时酝酿

  对于游行时打出自己制作的标语,当年北大生物系学生会主席、国庆游行总指挥郭庆滨说,彩排时从没有考虑过,这个主意是在9月30日晚上才酝酿产生的。

  聚焦小平

  谈论的焦点逐渐集中到小平同志身上,一开始有人说写万岁,但很快被否决了,说有个人崇拜的色彩。经过反复琢磨,大家决定写“小平同志你好”。郭庆滨和赵宝晨担心不严肃,提议去掉“同志”二字,把“你”换为“您”。

  历史记忆

  国庆当天,横幅一打出,整个游行队伍就沸腾了。10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这张照片,这一年的全国最佳新闻照片、全国好新闻特等奖等,都被《小平您好》包揽。

  追忆

  总觉得光呼口号、挥舞花束,不能充分表达出对党对祖国的感情,北大学生们决定自己动手制作一条横幅表达心意,焦点集中到小平同志身上。

  1984年的国庆35周年庆典活动,是全面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形势下举行的,有着特殊的意义。

  当时,栾晓峰、李禹、郭庆滨、赵宝晨都是北大81级大四的学生。除了赵宝晨来自哲学系外,其他三人都来自生物系。

  栾晓峰回忆说:“当时北大生物系受邀参加国庆庆典都是大四的学生,同学们放弃了暑假休息,认真参加训练。”

  9月27日,参加庆典的群众游行队伍冒雨在天安门广场进行了最后一次预演。

  栾晓峰说,次日,学校领导传达了国庆游行总指挥部的意见,认为气氛不够热烈,希望大家能够解放思想,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貌。

  “同学们接到总指挥部的意见后,就各显神通想办法,有的准备花束,有的弄来气球,有的挥舞彩带。”栾晓峰说,9月30日晚饭后,他和同宿舍的于宏实、杜杰、郭庆滨开始讨论第二天游行指定的标准口号和标语,期间还不断有同班其它宿舍的同学加入。讨论时,总觉得第二天游行光呼口号、挥舞花束,还不能充分表达出对党对祖国的感情,因此他们决定自己动手制作一条横幅表达心意。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写什么标语。有人说“教育要改革”,有人说“改革要加速”……所有人都觉得这些标语虽好,但还不能充分地表达心愿。谈着谈着,谈论的焦点逐渐集中到小平同志身上,一开始有人说写万岁,但很快被否决了,说有个人崇拜的色彩。经过反复琢磨,大家决定写“小平同志你好”。

  于是大家就行动起来,郭庆滨去系学生会办公室取来了做花用的绿纸。书法较好的常生就用布头蘸着墨汁在彩纸上写下了六个大字。其它宿舍的毛小洪自告奋勇拿来了自己的新床单做衬。但最后发现床单长度不够,只能订四个字。郭庆滨、赵宝晨担心横幅打出去不严肃,就提议去掉“同志”二字,把“你”换为“您”。

  这个提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横幅最后变成“小平您好”。

  于宏实当时正好有照相机在宿舍,把这个制作过程拍了一些照片作纪念。这也是目前我们唯一能见到的当时的照片。

  激动

  经过金水桥时,常生、李禹、于宏实高高展开横幅,游行队伍一下沸腾了,有同学喊,小平同志看见我们了,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了几秒钟。

  横幅写好了,怎么往会场里带?赵宝晨说,当时指挥部要求不准携带与游行无关的物品,场上所有的标语口号、横幅旗帜都由组委会统一制作。最后大家经过反复研究,决定用一束彩花做掩护。

  栾晓峰说,找来三个拖布杆和蚊帐架当支杆,固定在横幅的中间和两头,绑好后小心翼翼地把横幅裹起来,在外面又绕以彩带,顶端缀以纸花,这样横幅变成了一把高大的花束。标语制作好之后就放在了宿舍的门后。

  忙完这些事情后,已经是凌晨2点多了。休息了不到两个小时后,凌晨4点,大家在学校集合前往东单待命。“当时管理很严,有同学因为在候场期间,擅自照相被民警将胶卷曝光了。我们起先还担心横幅能不能带进去,后来很顺利,大家齐心协力,把横幅‘裹’进了游行队伍。”栾晓峰说。

  栾晓峰说,国庆庆典游行开始的时候,游行队伍按照顺序,随着当时放的音乐往前走。快到天安门城楼时,周围的气氛变得越来越热烈。

  “经过金水桥时,常生、李禹、于宏实高高猛举展开了这个横幅。”栾晓峰说,当时游行队伍一下就沸腾了,大家对着天安门城楼跳跃呼喊,“我听到有的同学喊,小平同志看见我们了,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了几秒钟。”

  “我们开始打开横幅,可没想到的是,刚打开的横幅方向先朝了后面,这一下引来了后面游行队伍的一阵骚动和赞同的回声,我们边走边急着变换横幅的方向,游行队伍也开始乱了。我们试着把横幅朝向天安门,脚步都慢了下来。”李禹回忆说,“只见到处人群都在欢呼,我们就尽情地喊,尽量把横幅举得高些。可是举着横幅还没走几步,前面的队伍已经看不见了。大家开始向前跑着赶队伍。手上拿着横幅不好跑,来不及想别的,就把横幅丢在了路边。当时怎么也没想到,‘小平您好’已进入千家万户的电视屏幕,激起很多人的共鸣。我们随手丢掉的是这样一件无价之宝。”

  对话

  “小平您好”,当年北大的莘莘学子为了标新立异,道出了亿万人民的心声

  时任班团支部书记栾晓峰:

  华西都市报:几年来一位自称是北大东语系82级学生叫胡圣虎的,不断向媒体说自己是“横幅标语内容的设计者和书写者”,这是怎么回事?

  栾晓峰:我们根本就不认识这个人。他在2001年主动向多家媒体投书《当年我写“小平您好”》,在近些年又频繁接受媒体专访。但近年来也有不少人对他表示质疑。从于宏实拍的当时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见,是常生写的“小平您好”。

  华西都市报:30年了,回过头来,您如何看待?栾晓峰:“小平您好”,当年北大的莘莘学子为了标新立异,不经意间的举动,创造了经典的历史一刻,道出了亿万人民的心声。这个“您好”,我觉得它体现了一种领袖和人民那种亲切感,也是发自我们学生内心的,可以说语言是朴素的,感情是真挚的,轻轻地道一声“小平您好”。

  时任北大生物系国庆游行总指挥郭庆滨:

  华西都市报:“小平您好”至今整整30年了,回过头来,您如何看?

  郭庆滨:我认为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对小平在“文革”后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贡献的肯定,代表了老百姓的心声。第二个方面是“小平您好”缩短了国家领导人和人民之间的距离。第三个方面是“小平您好”让老百姓在“文革”多年极左路线禁锢后看到了一线新鲜的生气。


来源:网络转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17 16: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