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人民日报
地处西欧心脏的法国是启蒙运动的故乡,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独立的核威慑力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有着广泛影响,其独特的艺术与文化品味更是引领世界时尚潮流。然而,不足1%的经济增长预期、社会问题的积累和发酵等,映射着今日法国的发展困境。
减赤承压:若不达标将面临处罚
随着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4个接受救助的重债国家经济出现增长,摆脱欧洲经济发展困境的焦点转向了没有接受救助的两个重债国家——意大利和法国。这两个国家没有来自外部“三驾马车”(即欧盟、欧洲央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者注)的压力,所以进行的是自我软约束的改革。由于法国改革进展缓慢,经济表现不佳,一定程度上拖了欧元区经济增长的后腿。
当二战结束后戴高乐将军高呼“伟大的法兰西”时,法国人手中还是有王牌的。“法国制造”曾一度极为耀眼:在“光荣三十年”时代,法国制造出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高铁、世界独一无二的超音速客机和世界最先进的核电站。然而,作为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动机之一,法国近年来结构改革进展迟缓。欧盟委员会近日公布以欧元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数据估算,2014年,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134万亿欧元,经济实力被英国赶超,位列美国、中国、日本、德国和英国之后。
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法国经济一直不景气,2011年以来更是持续停滞不前。法国统计局数字显示,2014年法国第三、第四季度经济增长仅为0.1%,全年经济增长预期仅有0.4%。为了增进经济活力,法国政府自去年起实行了一系列新的改革措施。一方面是推进预算改革。法国是全球税负最重的国家之一,2013年的一系列减支增税措施进一步加重了企业负担。去年起,法国政府将改善预算赤字的途径从原来的增税变为削减开支,计划在2015年—2017年累计削减500亿欧元的预算支出。另一方面是推进市场化改革。为此,法国政府提出了一些法律修改草案,简政放权,营造宽松的市场准入环境,鼓励竞争,如放开城市间的客运市场、在零售业领域增加周末营业店铺的数量等。
尽管法国政府调整了改革计划,但依然无法实现2014年的减赤目标。法国政府预计今年也无法实现目标,希望欧委会能再宽限两年时间,并希望得到德国的支持,不过这一提议已被德国总理默克尔明确回绝。欧委会新上任的经济财政委员是法国人,他将本应在去年11月中旬发布的对各国预算的评估意见推迟到今年3月发布,其中关键就是涉及到对法国预算的评价。根据各国签署的财政契约和修改后的《稳定与增长公约》的要求,如果法国没有按时达标,处罚程序将自动启动。这对法国来说是既丢面子又失里子。若对法国处而不罚,欧盟新的财政纪律将又一次受到挑战。
法国经济部长马克隆今年1月6日接受采访时表示,2015年将是法国打“翻身仗”的一年,总统奥朗德将201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1%,以切实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在2015年拿出170亿欧元增加就业竞争力、减少企业用人负担,从内外两个方面为法国经济解困。法国政府还拟在2015至2017年投资480亿欧元,以刺激经济复苏。
信心受挫:民众普遍缺乏安全感
2014年法国失业率一路攀升至近10%,5个年轻人中就有1个没有工作,大批企业倒闭。有调查显示,法国人的悲观情绪在2014年度直线上升。生活成本加大,民生质量下滑。虽然法定最低工资增长1%,但相比之下,税收较大面积上调,家庭减税优惠缩水,对领取各种家庭津贴的权限也进一步紧缩,同时以水电煤、公共交通等为代表的民生物价上涨。法国的公共财政对于其担负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转已相当乏力,但民众对这一制度的依赖却越来越强,领取各种形式最低社会救助补贴人数大增。2014年,法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又创新高,目前已位居世界首位,面向退休与失业人员的支出增长迅速,远高于经合组织成员国平均水平。由于贫富分化扩大,越来越多的法国人生活信心受挫,缺乏安全感成为普遍社会现象。
与此同时,普通民众针对外来人口的抱怨越来越多。很多法国人认为,外来移民没有很好地融入法国社会,造成很多社会问题。法国人权事务全国咨询委员会的一项报告显示,法国人的宽容度在过去5年下降了12%。
近年来接连发生的多起与“伊斯兰圣战”有关的杀人事件加剧了法国社会的不安,更多法国人恐惧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的威胁。去年年底连续发生的多起暴力袭击事件,以及今年年初震惊世界的《沙尔利周刊》恐怖袭击案,可能使法国社会反移民的呼声更强,进而导致更深层次的社会危机。缓解这种紧张的社会氛围,应对移民问题诸多负面影响,将是未来法国社会治理中的重要议题。
推进改革:亟须平衡效率与公平
近年来,由于长期执政的右翼政党人民运动联盟和左翼社会党在促进增长、改善民生方面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民众支持率持续下降,而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的支持率却不断上升,法国政治的未来走势令外界关注。
欧债危机背景下,多数欧洲国家都在谋求通过改革走出低增长、高失业的困境。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财政紧缩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延迟退休减少公共开支,以工作岗位分享为主要手段减少失业等。这些改革的共同点在于,会触及很多人的既得利益,不能像以前那样只做皆大欢喜的“加法”。这种情况下,只有社会各阶层同舟共济,才能共克时艰。
在改革方面,法国是个不太成功的例子。2010年,萨科齐政府推出延长退休年龄的改革法案,试图将法国人领取养老金的最低年龄从60岁推迟到62岁,领取全额养老金的年龄从65岁推后到67岁。此项改革在不少欧洲国家都已完成,但在法国却引发大规模罢工和示威游行。萨科齐的民众支持率迅速下跌,导致他在2012年大选中下台。奥朗德本着社会党强调的“公正”理念,虽然通过细化改革措施有效减少了养老金改革的社会阻力,抗议示威活动明显减少,但由于在解决高失业方面进展甚缓,税收又不断增加,支持率也跌至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以来最低。纵观法国政治这一轮从右到左的摆动可以发现,在推进改革方面,无论是萨科齐式的“大刀阔斧”,还是奥朗德式的“谨小慎微”,似乎民众都不太买账。
究其原因,与法国的社会文化有关。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法国社会各界似乎更在乎“公平”与否,而不是效率高低。在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引导下,这种怨气最终指向外部因素:经济全球化、欧洲一体化和外来移民被当成法国困境的罪魁祸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反欧洲、反移民的国民阵线才得到越来越多法国选民的支持。在2012年总统选举中,该党得到17.9%的选票,比上次大选高出7.5个百分点;在2014年5月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中,该党夺取1/4选票,拿下74个席位中的24个,历史上首次在全国性选举中排名第一。
目前,国民阵线的崛起使很多人担心法国政治会走向民粹主义,最终给欧洲一体化造成消极影响。其实,按照欧洲国家的一般规律,极右翼政党即使真的上台执政,方针政策也会迅速“主流化”,不会带来多少政治变化。相比而言,真正困扰法国政治的难题,是如何说服人民接受改革,同时设计出更加公正的改革方案,最大限度地照顾多数人的利益。团结,也许是目前法国最需要的。(陈新、张金岭、田德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