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淮南女大学生扶老纠纷
安徽淮南女大学生扶老纠纷,随着警方公布调查结果,认定女大学生负主要责任、老太太负次要责任,本以为尘埃落定的人们昨天被当事女大学生袁大宸在微博上连珠炮似的发问再爆眼球。
梳理袁大宸的发问,不是针对警方的认定,而是冲着围观的舆论而来。她的发问,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点:一、第一时间面对围观者询问,袁大宸没有“完全推卸责任”,等到有人愿意为她证明老人倒地与她无关时,袁大宸才“打消了对自己的怀疑”。由此可见,袁大宸撞没撞人,第一时间自己心里都没底。二、造成“女大学生被讹”的舆论情绪,是媒体一厢情愿造成的,不应该怪她。最后剧情反转后,自己受到的打击也是媒体造成的,她在警方的责任认定书上签字是“被动”的,也不应该怪她。所以,袁大宸现在反思的问题是:“是不是当初头也不回地不看老人一眼就没事了?是不是当初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就没事了”?
很好。袁大宸第一时间没溜,不论撞没撞人,都该给赞。当然,万一事后证实是自己撞的,溜了的麻烦大家都懂。袁大宸昨天提出申请复核,也是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也不错。但是袁大宸的发问,没有基于事实认定本身,而是如同利刃,刀刀割在社会舆论的情绪上,似乎把一个必须由事实与证据来推进的剧情,再次推回了情绪化的纠结之中。
不错,整个事件一波三折,围观者脱离事实与证据的碎情片绪,确实有着推波助澜的放大作用,也确实应该值得反思。但是,在警方调查处理结果公布之后,袁大宸再把“当初头也不回”、“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来作为反思的焦点,这就有着裹胁社会敏感痛点的情绪之意了,这不是一个正确的面对事实与证据所应有的态度。
在警方对袁大宸申请复核给出最终结论之前,安徽女大学生扶老纠纷会不会再出现新一轮的反转,显然不会取决于袁大宸抛给社会的这把带有情绪化色彩刀子的力度,而是取决于证人证据细节、以及双方询问笔录对于事实认定的关联程度。因此,不管袁大宸的微博发布,犀利的刀子扎向的是谁,警方恐怕这次必须彻底公布调查认定的事实证据,既接受社会的新一轮围观,也接受法治的监督与检验。
对于袁大宸来说,可能接下来最需要调整的,不是社会舆论对于自己的围观态度,而是自己如何面对警方调查取得的事实证据。正如袁大宸在微博里所说的那样,“身正不怕影子歪”。但真要是万一不是影子歪,而是身子歪,也得把一颗小心脏给撑住了。
袁大宸说,如果没有网友“一直在背后支持我相信我或许撑不到今天”,这话确实很煽情,很感人,但对于这个全民围观的案例来说应当只讲事实和证据、不讲情绪和强弱,我建议袁大宸的人生力量,还是应该建立在事实和证据的底气上来得更靠谱些。在这件事上,网友的情绪给不了任何人清白,也给不了任何人污渍。如果舆论随着剧情的变化而有着情绪的剧烈摇摆,只能表明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围观者有着急不可耐的浮躁与焦虑,而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情绪能够左右事实。
袁大宸微博发问扔出的一连串刀子,其实并没有一把是真正面向自己的。这不是一个客观的态度。面对警方公布的调查结果,袁大宸应该首先问问自己有没有足够的依据推翻警方的结论。面对老人家属直指袁大宸为保老太太能够享受医保待遇、“要求老太太家属帮她隐瞒事实真相”,袁大宸应该首先问问自己有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承认或者反驳。面对社会随着剧情一波三折而有的支持、有的谩骂,袁大宸应该首先问问自己有没有足够的底气接受剧情的反转,包括接受好好坏坏的网友情绪。
其实跳开袁大宸眼下的个体情绪来说,对于这个在扶老问题上纠结了好几年的社会,这起案例的最终结果,再怎么血淋淋,这个疮疤揭起来再怎么痛,谁都必须去承受,也只能去接受。事已至此,警方在这件事上,如果证据确凿,谁的情绪都不需要照顾。
包括袁大宸本人在内,所有人都得有勇气接受事实与证据支撑的真相。否则,我们在扶老事件上的同情心、正义感就无从谈起,我们就会有更多的老人倒在地上无人搀扶。
让事实说话,谁都别左右情绪,谁都别被情绪左右。
来源: 钱江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