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让“政绩盆景”伤了民心
惠民政策密集出台后,一些地方在决策与执行时脱离实际,导致一些民生工程项目闲置,劳民伤财。如青海西部一些地方为“提升”城市形象,千方百计申请财政资金,建设现代化体育馆,但由于超出当地实际需要,有的建成后就成了“盆景”。(12月29日 《人民日报》)
乍一看,建设现代化体育馆对于当地群众来说也算一件大好事,怎么却成了“盆景”?细看报道,我们不难找到答案,该县一共才四五万人,县城也就有几千人,体育馆投入使用后,只办过一次庆典演出,平时都是冷冷清清,虽是耗费重金兴建,却又不得不“闲置”一边。如此“政绩盆景”,实在是要不得,不仅空废了财政资金,更是深深刺伤了民心。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流传千百年来的为官之要,应该说人尽皆知、家喻户晓。但在现实中,往往有部分官员不能领会其中的深意,想事情、干工作常常以为民之名行利己之实,造微缩景观、建“遮羞”围墙、盖标志高楼,看似是为民改善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实则是为了追求政绩、增加升迁砝码。究其原因,就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树得不牢,执政为民的政绩观出现了偏差,因而盲目地追求显绩,忽视了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毕竟造“盆景”易、谋发展难。
其实,一项工作是否属于“政绩盆景”, 判断起来很简单,就看它是不是群众所需、能不能为群众所用,两者缺一不可。就像报道中所提到的,西部某市新机场建设的配套住宅楼和中部某县建设的县域主干路网大桥,虽然出发点都是为了给群众工作、生活和出行提供方便,但由于后续配套建设没能及时跟上,不仅提供方便的初衷没能实现,反而变成了“闹心工程”,这明显就是“政绩盆景”。
“政绩盆景”耗费了资源、浪费了资金、伤害了民心、败坏了官风、贻误了发展,可谓是贻害无穷。所以,必须彻底根除。首先,要严格落实中央政策,切实转变职能,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其次,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以“三严三实”要求来谋事创业做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和政绩观。第三,要尊重客观规律,坚持问题导向,将各种资源集中用于解决本地实际问题、满足群众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干事创业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这就是告诫广大领导干部,要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只有让群众得到更多更好的实惠,才是为官从政最大的政绩。
来源: 河北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