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新京报
玩黑胶唱片的姿态
常常听到有人夸耀黑胶唱片在音效上的神奇性。但除了少数高人之外,就我所知,多数音乐素养平平,五音不全者亦不在少数。他们会像模像样地仔细分辨唱片播放时偶尔可闻的“劈啪”声,并为这种原生态的“噪音”而兴奋不已。但对于唱片中的音乐本身的了解,一般并不超过唱片说明书上的介绍。听黑胶唱片,只是黑胶迷的生活中的一段小小的间奏曲。
淘唱片,本身就是特殊人群的活动。不仅要有钱,还需要有收藏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艺术判断力。CD唱碟基本上是均价,而黑胶唱片的价格区域则在数元至数万元之间。淘唱片得先从物质形态上判断唱碟的物理品质。其次得辨别唱片内容质量,它的版本,规格,等等。新手有时还不得不为自己的专业知识缺乏而付出代价。收藏和保养也需要很经过很繁杂的程序。取放唱片前要注意保持双手干爽清洁。唱片不宜连续重复听,听完之后,有专门的洗碟机清洗。至于收藏,讲究一些的,要有恒温恒湿装置。播放时特有的“劈啪”作响的噪音,粗颗粒的音色,毛糙的质感,这些都是机械复制技术的结晶。而数码复制技术则因为剔除了这些声音杂质,过分光滑,被黑胶迷们认为缺乏韵味。
黑胶唱片的功用与CD唱碟和录音磁带以及其他音乐播放设备不同,其要点不在于听,也不在于音乐,而在于听的姿态。仅就欣赏音乐而言,数码唱碟显然要方便得多。但黑胶玩家标榜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品位、情调和文化身份。一般而言,须得午后时分,煮上一杯浓咖啡,不放糖,也不加奶,坐在自家阳台的藤椅或沙发上,一边呷咖啡,一边听音乐。并且,只是听音乐,而不宜做其他事情,甚至,心无旁骛亦不妥当。客厅里的老式电唱机一尘不染,唱盘缓缓地旋转,唱针那弯弯曲曲的臂杆微微摇晃,在一阵轻微的咝咝声之后,音乐响起……虽然他们把重现现场音乐的气氛、感觉作为最高目标,但他们更关注录音和播放器材的声音质地,而不是音乐本身。怀旧消费被打上了精神性的烙印。在此过程中,这个保存着昔日时光和记忆的唱片,象征性地成为工业时代文化“图腾”。时间和技术,使其日益神秘化,需要通过一整套繁复的仪式,与这一特殊的“物”打交道。恋物行为被神化为一种近乎宗教性的礼拜。黑胶唱片收藏者则象征性地成为这场文化仪式的祭司。迷恋于这种仪式感,彷佛他们是早期机械录音时代的守灵人。
玩黑胶唱片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黑胶唱片虽是音乐的载体,但它主要不是用来听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