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乐影视漫漫借壳路 3战3败发起第4度闯关
已停牌两个多月的宏达新材近日发布公告表示,浙江永乐影视制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乐影视”)拟作价32.6亿元置入公司。这已经是永乐影视已第四次试图冲击资本市场,而这次借壳能否顺利还是未知数。
上市之路多舛
据重组预案显示,宏达新材拟将全部资产、负债与交易对方持有的永乐影视100%股权中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拟置出资产的交易价格为8.1亿元,拟置入资产的交易价格为32.6亿元,差额部分24.5亿元由宏达新材向永乐影视全体股东按照交易对方各自持有永乐影视的股权比例,以8.01元/股发行2.5亿股份,并支付约4.29亿元现金购买。本次交易构成借壳上市。
但就在半年前,永乐影视刚刚终止与康强电子的重大资产重组。去年5月,康强电子发布公告表示,拟作价27.8亿元收购永乐影视100%股权,可此次重组事项的配套资金认购方是“私募一哥”徐翔旗下的泽熙投资,随着同年11月徐翔涉嫌操纵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犯罪而被依法批捕,永乐影视登陆资本市场的脚步也就此中止。
值得注意的是,永乐影视此前还有两次冲刺上市失败的经历。2013年,华谊兄弟发布公告称拟以3.98亿元收购永乐影视51%股权,但公告发布后,就再无更多相关进展情况发布,收购也随之终止。此后,有消息表示,2014年中昌海运的停牌筹备重组也与永乐影视有关,但该重组事项在3个月后也宣布终止,原因则是永乐影视开价太高,双方在收购价格上没有达成一致。由此可见,此次已是永乐影视第四次尝试上市。
半年估值增5亿元
永乐影视的业务以电视剧的制作与发行为主,自2004年成立以来,已经投资和发行的电视剧包括《武神赵子龙》、《隋唐演义》、《利箭行动》等。通过将此次重组预案中永乐影视的预估值与此前康强电子的方案进行对比发现,永乐影视估值增加约5亿元。对此,预案指出,估值有所增加的主要原因为两次评估的基准日不同,永乐影视的业务规模、盈利能力及其净资产规模均发生了较大变化。
数据显示,永乐影视2013-2015年未经审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69亿元、3.19亿元和6.1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7044.97万元、8340.37万元和1.83亿元,均处于增长的趋势,作品产量也较为稳定,但与华策影视等公司每年数十部作品相比,数量并不多,其中2013-2015年取得发行许可证的电视剧数量分别为3部、5部和6部,截至预案签署日,永乐影视累计投资或制作电视剧作品28部、电影作品1部。
在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看来,影视产业的迅速发展吸引众多上市公司以资本运作的方式介入,增加自己的盈利能力,同时对于影视公司而言,也能借此接入资本市场帮助自身业务的发展。而去年亏损6004.04万元且营业收入持续减少的宏达新材也在预案中表示,公司主要从事高温硅橡胶系列产品的研究、生产和销售,因受宏观经济及下游行业影响,主营业务发展缓慢,急需寻找盈利能力更强、发展前景更好的行业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第四次尝试结果未知
鉴于永乐影视已经三次尝试失败,此次能否成功接入资本市场受到业内外的格外关注。清华大学新经济与新产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德良表示,借壳能否实现需要双方对包括价格、发展预期等各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同时还需通过证监会的审核,而目前证监会对影视方面的并购审核愈发严格,最终永乐影视能否借壳上市仍无法确定。
现阶段我国电视剧市场竞争激烈,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数量已达8563家,按照机构平均产量计算,2015年国内持有电视剧制作许可证机构的平均产量仅为1.93集,市场整体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与此同时,资本追逐影视行业的热潮仍居高不下。
“目前已经出现资本对影视行业过度开发的情况,影视公司因主要依靠自身的内容创作能力和发行能力,业绩波动起伏相对较大,对于需要保持持续、稳定经营的资本市场而言,并不适合容纳较多的影视公司,同时从已收购完成的案例来看,影视公司估值过高、达不到业绩承诺等问题愈发明显,预计明年市场会逐渐趋于理性。”刘德良表示。
来源: 北京商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