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日前表示,现在是香港青年人创业的黄金时代,他鼓励青年朋友把握机遇,利用创意、眼光、胆识和灵活变通的特质,实现创业梦想,同时为国家未来发展做出贡献。他还表示,特区政府即将成立20亿元的“创科创投基金”,跟私人风险投资基金合作,以配对形式投资本地的科技初创企业,支持企业成长和扩展业务。
曾俊华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和广东省早于2004年就已推出“粤港科技合作资助计划”。截至今年四月,香港创新及科技基金已拨款超过8亿元支持200多个项目。香港的青年发展基金也资助青年在内地开拓业务,广东省是当中的热门选择。
香港是一个有创新传统的地方。香港从一个地域狭小,自然资源稀缺的偏僻渔村发展成为今天举世瞩目的东方之珠、动感之都,靠的就是香港人不断顺应内外环境变迁,不懈创新和努力拼搏。今天的香港已经形成得天独厚的创新条件,自由开放的国际大都市,汇聚了大量人才和信息,也孕育了香港人的创新思维。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可谓创新创业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完备的法律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能为创新创业提供法律保障。
当前香港经济正面临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再次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要突破发展瓶颈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应变,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
国家“十三五”规划和“一带一路”战略为香港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要形成新的增长动力需要积极参与其中,并加强与内地合作。内地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完备的工业体系和潜力巨大的市场,正在实施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0等战略。所谓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香港应该牢牢抓住这一次国家创新发展的良好机遇,切实利用好、落实好国家有关的政策举措,共同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在科技创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更多的开展务实合作,充分发挥各自所长,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青年是香港的未来,是国家的未来。上个月,张德江委员长来港出席“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考察香港科学园与香港创业青年座谈时说,年轻人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他激励广大香港青年投身创新创业,希望香港的青年朋友能够谨记这些鼓励,勇于承担香港创新发展的重要责任,将个人事业发展与国家的发展、香港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大潮之中,为香港的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并在拼搏中描绘自己的精彩人生。
香港青年大专学生协会会长李佳斌表示,以前香港的创业氛围不是很浓厚,很多人大学毕业后转而去了金融或其他行业。香港学生是可以描绘自己的科研蓝图的,他们也可以跟内地的创业团队合作,“现在内地的创新平台非常多,资金、人才也很多,对香港青年又非常欢迎,这是绝佳的机遇”。
香港万希泉创始人沈慧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香港在经济方面,比如零售、设计、生产制造等都面临着很大压力,委员长视察香港科学园时的讲话,给了香港年轻创业者很大的信心。
创新意识一直是香港青年企业家的优势。香港成功的创业者,无一不是通过大胆创新、小心求证取得当前的成绩。因为香港年轻人从小就在中西合璧的文化环境中长大,这种独特的国际化视野,正是其创意灵感的源泉。
近年来经常去内地的沈慧林说,他感受到内地经济发展很迅猛,内地专业化、国际化的人才也越来越多,香港青年应该多了解国情,挖掘内地庞大的发展空间,寻求合作机会。
在港期间,张德江到特区政府总部,听取了工作汇报,向特区政府全体主要官员和公务员表示了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政治助理施俊辉对记者说,委员长亲临特区政府,说明他十分支持政府及行政长官一直以来的工作,“对我们是一种肯定”,而大家今后会努力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重点,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发展,为特区广大居民的福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谈及香港青年公务员的角色,施俊辉说,青年公务员会接触很多青年群体,比较掌握社会上青年人的意见,“青年是社会的未来,我们会努力让他们多认识国家的最新发展,让他们了解两地合作的机遇,例如‘一带一路’带给青年人的机遇。”
施俊辉说,未来他会向青年人多介绍“一带一路”与他们自身发展的关系,并与青年人分享自己的体会。
根据中国经济网、新华社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