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
2016年上半年,中国投资方共发起413宗海外并购,涉及资金高达1286.29亿美元(路透社统计数据为1211亿美元)。其中,值得关注的特征有:股权并购主导市场、TMT行业最为热门、美国的标的最受青睐、非国企和上市企业参与的交易多,且买方多为北上港三地企业。
从过去几年中企海外收购行业分布来看,中国资本同时也在向全球价值链上游攀升。过去5年,矿产和能源在中国并购中所占的比重从47%下降到10.5%,同时,科技、媒体和电信(TMT),汽车和运输,金融服务三大行业占据海外并购前三位,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63%,128%和101%。
从过去几年的并购行业变化可以看出,中企投资目标已经转向获取先进技术和营销网络等高附加值要素,着眼于将海外技术、品牌和高端人才引入中国并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安永在4月14日发布的《中国海外投资展望2016》报告中预测,未来消费品、科技和服务业等行业的并购将出现大幅增长。
基于产业升级的目标,中企在发达国家加速布局,发达国家良好的投资环境以及技术、市场、品牌等优势正契合中国企业对产业链上游要素与日俱增的要求。Dealogic数据显示,美国是中国外向并购最集中的目标国,2016一季度已公告43笔对美并购,总计252亿美元,已比2015年创下的全年纪录(163亿美元)高出55%,史上中国对美并购的前六大交易中有四笔是在2016年一季度公告的。
安永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全球主管周昭媚女士表示,2011至2015年间,中企对欧洲、北美企业的并购分别增长了137%和98%,而对非洲和南美洲等以资源为主的发展中地区的并购分别大幅下调87%和81%。其中,2015年中国对美国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大幅增长60.1%,达到创纪录的83.9亿美元。同时,“一带一路”战略也对中企在亚洲国家的布局带来新机遇。
不过,当下中企海外并购的成功率还是要低于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等买家。今年3 月,安邦保险撤回了其对喜达屋 142 亿美元(不含债务)的现金要约收购,这是中国外向并购史上的第二大撤销交易,仅次于中海油于2005年8月撤回的对优尼科185亿美元的收购。截至2016年一季度,中国外向并购中已撤销的交易总计327笔,合计价值达1440亿美元。采矿是撤销交易最集中的行业,已有119笔收购最终撤销,总价值达359亿美元。澳大利亚是中国外向并购撤销交易最集中的目标国,共93笔交易,合323亿美元。
然而,在多个集团最近在关键节点退出竞购谈判之后,人们对中国企业进一步推动并购交易活动的信心已经减弱,甚至怀疑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热情不佳维持很久。
其中,两起放弃并购的交易最为引人注目。一是今年3月安邦保险对喜达屋酒店及度假村集团140亿美元的竞购;二是最近中联重科放弃对美国起重机制造商特雷克斯(Terex)34亿美元的竞购。
值得注意的是,两起竞购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那就是都想通过“抬价”从国外企业手中横刀夺爱。前者是想从已经谈得差不多的万豪国际集团手中将喜达屋“抢”过来,后者则是试图从基本谈妥的芬兰科尼集团(Konecranes)手中横插一杠。如果收购的信心坚定,不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到也无所谓。市场并购,玩得就是心跳。但是,半途而废,就难免会让人产生缺乏诚心的感觉了。
事实也是如此,中国部分企业在海外并购问题上,确实显得有点过于高调、过于张扬。其实,并购是一门艺术,国际上著名的投资机构以及最成功的并购案例,都是非常低调、内敛的,是有点悄无声息的。真正的“高调”,都是在并购成功后的对外宣布上。尤其是涉及“夺人所爱”的并购,更会把工作做得极其隐秘、极其低调,在没有正式对外宣布前,外界几乎不可能知道有一桩并购交易即将发生。
然而,中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却往往会出现人未到声先到或者声到人未到的现象,把个并购口号喊得高高的。特别是外企在并购时高度保密的“横刀夺爱”项目,更表现得极其高调,如安邦竞价喜来屋项目,就是最典型的案例。结果,给了自己一记响亮的耳光。
殊不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之路才刚刚开始,很多方面都还缺乏经验。如果过于高调、张扬,确实不利于中国企业的并购。更重要的,一旦高调并购的项目成功率低,就会造成外界对中国企业并购诚意与能力产生怀疑,会对中国企业参与并购失去信心,甚至不愿被中国企业并购。如今年2月总部驻美国的飞兆半导体就拒绝了来自华润微电子和华创投资的25亿美元的收购要约,选择了开价更低的一家美国集团。因为,他们认为无法确认中国企业能否最终完成并购交易。
我们说,并购并不是一谈就能成功的行为。既然是并购,就存在着利益博弈,就需要反复谈判。
那么,对有意谈判的企业来说,就需要低调一些,而不是谈判尚未成功,就高调地放出各种口风。一方面,会无形中给被并购方抬高并购价格提供筹码,让对方在与收购方的谈判中居于有利地位;另一方面,一旦并购不成功,尤其是中途退出,会给企业的市场形象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安邦和中联的中途退出,毫无疑问会给两家企业今后的国际并购工作带来很不利的影响,很多企业可能不会再与两家企业商谈并购工作。更重要的,他们的中途退出行为,已经对其他中企的海外并购带来了伤害。
由于一些中企在海外并购问题上的过于高调和随心所欲,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相关国家政府监管机构的重视,引发了他们对中资企业收购诚意和成功率的担忧。
因此,在审批中资企业并购的项目时,会更加谨慎、更加严厉,从而,影响中资企业的海外并购工作。要知道,相关国家原本就对中国企业参与海外并购有这样那样的想法,有各种防备心理,就试图阻止中国企业实施海外并购。如果我们再不规范好自己的行为,再频繁地高调介入并购又高调中途退出,就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和损害中国企业的国际形象,就会无形中增加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难度。
有分析认为,人民币贬值预期是一季度中企千亿海外并购的背后推手。虽然第一季度人民币兑美元共上扬1%至3个半月新高,但贬值的预期并没有消失。在一项彭博的调查中,一些策略师发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很可能在今年年底下跌3.3%。在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下,多元化配置海外资产成为中企对冲货币风险的优先选择。
邓普顿新兴市场集团主席Mark·Mobius近日表示,“很多中国人都说人民币兑美元会贬值,所以他们纷纷将钱取出并投入到美元资产的投资上。毫无疑问,中国企业都想成为世界一流,这也是为什么海外并购看起来很有道理。”
安永分析认为,此轮对外投资热潮是由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的内在需求推动,预计今年中国海外投资有望持续10%以上的高速发展,未来五年仍将保持迅猛势头。无疑,对很多制造业中企来说,海外并购是他们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的捷径之一。
同时,中国政府也在积极完善对外投资战略布局,提供财政、金融等配套支持,搭建合作平台,引导和推动企业“走出去”。安永认为,未来数年,在顶层设计的指引和推动下,中国对外投资将由企业零散投资进入由政府推动、大规模构建跨国产业体系的2.0时代。
根据中国网、经济观察报、晨哨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