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与非洲的接触可以说是缓慢的、循序渐进的。中国对于非洲的认识是一个由间接到直接、由传闻到亲身体验的过程。而华人向非洲移民也是持续中有高潮。
中非之间的交往源远流长。早在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中国与埃及之间即存在文化交流。在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一位名叫杜环的中国人曾在公元8世纪到过非洲。他或许是第一个留下有关非洲文字记载的中国人。
非洲的伟大旅行家伊本•帕图泰曾在14世纪访问过中国,并留下了关于元朝都市生活的生动描绘。在15世纪,郑和曾率领中国船队先后数次访问过非洲东海岸。更有意思的是,非洲特有的动物长颈鹿和斑马曾出现在明朝文献中。在考古学方面也有类似的发现。中国的考古学家曾在唐朝的裴娘子墓中发现了一个黑人陶俑。此外,在东非沿岸及马达加斯加等地,都发现了产自中国唐朝到明朝时期的各种瓷器。在非洲还发现了五枚唐朝时期的钱币。自18世纪以来,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联系与交往逐步增加。
目前非洲各国大都推行比较宽松的移民政策和政治参与政策,这对华人参政十分有利。在南非,1948年国民党上台后开始推行系统的种族隔离制,使华人移民受到许多限制。20世纪60年代后,南非移民政策有所改善,政府发起对华人的同化运动。20世纪70年代由于国际制裁,南非实行相对宽松的移民政策,并鼓励外国投资。在此政策吸引下,大批华裔进入南非。
"彩虹之国"南非的华侨苏华杰,是南非南中贸易促进会会长,南非著名企业家,人们说他就是一座桥,连接在中国与南非之间,还有人称他为"民间大使",《世界华人名录》称他为"南中经贸合作第一人"。
苏华杰祖籍河南,据考证是陕西苏武的后代。他出生在广东省的著名侨乡普宁,两岁时移居泰国,曾就读于曼谷工业学院,学成后在贸易和橡胶工业领域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1967年,他开设“裕华贸易公司”,任经理,后来还担任过泰国塔望橡胶厂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吃苦耐劳加上精明和胆略,他的业务不断拓展。1975年,他的业务推进到南非。他看到南非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劳动力充裕,市场潜力巨大,当地百姓对华人也比较友好。基于这些因素,他远离故土,来到约翰内斯堡定居兴业。这一选择,为他以后事业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苏华杰在南非先后创立了华杰集团(南非)有限公司、南非祥发国际集团、香港祥发投资(集团)等。其中的祥发国际集团是一个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经营范围涉及投资、房地产、国际贸易、旅游、餐饮、高科技开发等。目前他的产业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对于企业的经营,苏华杰自有一套经验。他不论资排辈,不看文凭高低,不讲工龄长短,坚持人人事事平等,按能力任用,以效益享受待遇。他还认为,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如果没有全体员工的聪明智慧和齐心协力,企业就不可能发展。“祥发”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每个员工提供体现自身价值的最佳工作、生活环境,使他们得到信任、尊重和关心,同时对他们进行科学管理,促使人人全力以赴,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正是依靠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苏华杰的事业不断发展。
尽管事业上春风得意,但苏华杰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根,没有忘记父辈的期望。他说父亲当年给他取名“华杰”,就是希望他努力进取,成为中华民族的杰出子孙。几十年海外经历的风风雨雨,也使他深切体会到,华侨华人的命运是和中国紧密相连的,只有祖国强盛,华侨华人的腰杆才能硬起来。他毅然决定将在国外赚得的钱,拿到中国投资,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尽一份力。
由于中国和南非在过去没有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两国的经贸往来大多通过间接方式进行。苏华杰怀着对中国的深情厚意,怀着对中国市场潜力的信心,义无反顾地充当了促进经贸合作的导航者。以经贸接触为契机,他促进了两国人员间的更多来往,直到中南建立外交关系。
90年代初,苏华杰先后在广州、深圳、珠海、北京、天津等地进行了成功的投资,进而把目光投向了内陆省份。1992年,他在陕西投资,创下了5个“第一”的记录——当时他应陕西省外办的邀请参加西北经济技术洽谈会,他在会上第一个签约,他的公司成为第一个到大陆建立常设办事机构的南非跨国集团,他签约的项目是洽谈会上第一个大项目,此后也是洽谈会后第一个开工的项目,而他投资2600万美元兴建的祥发大厦,占地13000平方米,高11层,仅用108天就封顶,是第一个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规模建筑工程的投资者。他先后在西安成立了祥发(西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博龙电子有限公司、西安华悦酒店、西安王府餐饮娱乐有限公司、华杰国际广告有限公司等,其总资产超过1亿元人民币。目前,苏华杰的企业分布在中国的广东、海南、浙江、云南、吉林、甘肃、青海、陕西、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各个地区。
不久前,他在南非又注册成立了南非华金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从事金属、化工、纺织、文具、农药等方面的原材料、产品、设备和技术的进出口代理业务,并已成为中国26家大型国有企业在南非及非洲的独家购销总代理。
苏华杰不仅投资实业,而且积极推动中南两国的文化交流。曾资助出版了《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程》、《留学人员短期教材》、《南非经济――贸易与投资指南》、《迈向21世纪的非洲》等书。他捐款40万人民币设立“华杰国际文化交流基金”;出巨资成立“华杰中国非洲问题研究基金会”,以确保开展正常的学术研究交流活动。他还投资主持创办了《西北建设报》,并出任理事长。
由于他为中南两国关系发展所作出的努力,人们称他为两国的“民间大使”,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的学者们则称他是“兼职的文化参赞”。
苏华杰现任南中贸易促进会会长,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南非侨胞正逐步将自发的、分散的社团活动发展成为有一定规模的、联合的、正规化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社团组织。苏华杰说,他领导的侨团组织,将致力于推动南非与中国的经济、贸易和技术交流,帮助华侨在南非的生存和事业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其在促进中南经济合作、科技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老一辈非洲华人落地生根,新一代华人枝繁叶茂。无论老一辈还是新一代,他们都未忘记自己炎黄子孙的血脉之根。
根据搜狐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