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到工业X.0,人们往往注重到技术的分类。比如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使用,第二次是电力等等。因此,对于德国人提出来的工业4.0,人们就必须要去找一个标志性的技术来证明存在感一样。有些人找到了CPS,有些人说必须得互联网+才算是智能制造。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项国家战略,这个大概念包含了解决方案、工业和技术,描述了在工厂中充分使用信息技术,并且各系统之间高度联网的未来图景。
德国外交部称,德国经济的“未来在于工业4.0”。德国期望通过“数字化议程”使其自身成为工业4.0的领先供应商以及欧洲首屈一指的由数字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国家。有研究预计,在发展顺利的情况下,到2025年,工业4.0将可能带来2000亿至4250亿欧元的增长。
在此之前,德国已发布“工业4.0标准化路线图”。作为这一概念的首倡者,德国希望通过主导标准化进程持续引领工业4.0的发展。
参与设立上述“工业4.0标准化理事会”的机构包括德国联邦信息经济、通讯和媒体协会(Bitkom)、德国标准化学会(DIN)、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委员会(DKE)、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以及德国电气工程和电子工业协会(ZVEI)。
通过上述理事会的设立,德国将形成“工业4.0平台”、“工业4.0实验室网络”和“工业4.0标准化理事会”三大平台共同推进工业4.0从德国走向全球的局面。
“工业4.0平台”是在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部长加布里尔与联邦教研部部长万卡倡导下成立的负责具体推进工业4.0进程的协调机构,其下设若干个专门工作组。不过,新设立的工业4.0标准化理事会将不会依附于工业4.0平台,其组织机构将设置在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委员会内。
其实德国人对于工业4.0的理解也是在探索中,并没有一个真正的严格的定义。革命阶段性的定义,往往是一个后溯的视野。换言之,也许只有到工业5.0(如果还有的话)时,才能对工业4.0做出一个广泛认可的定义。
实际上,“工业4.0”提法,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其“工业断代史”的意义。这个意义不是靠具体的技术来表达,而是要将其放入更大的背景下来看待对人类发展的阶段。
此1.0非彼第一次对于工业1.0,德国人并不是简单地把第一次工业革命等同于工业1.0。德国定义的语境中,只是说工业1.0是指使用了外力(包括水力、蒸汽、电力)来进行生产的时代。因为在工业1.0以前,所有的生产是靠人力完成。这就意味着生产的能力和规模受限于人类可怜的肌肉的力量。再强壮的工人也无法举起200公斤的重物,也不可能不知疲倦地重复费力的动作。而运用外力,尤其是蒸汽的力量,使得人类可以轻而易举地操作新动力(310328,基金吧),生产过去无法生产的产品。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因此,工业1.0的断代合情合理。
2.0貌似无关工业2.0,德国人把一个貌似不相关的流水线当成了标志物。深思之下,很有意思。在流水线这种生产方式被发明以前,工厂的生产要求每一个技术工人必须从学徒到大师。任何一个产品,必须要经过长期训练后的高级技工才能掌握其生产要领。就像现在尚存的手工艺人一样,如果产品的生产是严重依赖于人的高超技艺的话,那么大规模生产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找不到那么多高技术工人。同时,想要保证产品质量一致性,显然也是很难的。而流水线的发明,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将原本一个非常复杂的任务,模块化地细分为工序。每一道工序对人的要求就降低了很多。
一切回到数字化德国人对工业4.0的提出,应该是深切感受到了全球制造业,尤其是新兴制造业国家带来的生存压力。这是一个为自己量身订做的方案。然而它说明白了,打通全生命周期的设计到制造数字化和透明化——这件事有多重要。
知识的数字化和传递,使得将来对用户需求具备理解能力的设计者获得竞争优势,在数字化的设计平台上保存自己的创意和知识。而数字工厂则会成为云制造里面的节点,源源不断地接受各种需求订单,将数字化想法变成物理实物。
从这个角度来看,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变得面相模糊了。共享经济变得开始重要起来,创意、想法可能会是未来人类追崇的东西。就像我们的先人对工业刚出现时的膜拜一样。
也许此时,人们会把工业生产看成了水、空气一样天经地义的资源,无视其存在。流动性的云制造,开始变得普及。一个安静的自我设计与消费者,在屋里悠闲地随手比划,却是直接触发着远处的某个地方轰鸣的机器为她而运转。
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这些都会是这个时代的属性。但是,真正断代的或许并不是具体的某项技术,而是人与万物、人与机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革,这当是更为本质的根本性问题。
根据中国新闻网、 和讯名家 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