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以来,市场经济又一次开始了它的调整节奏,红木市场慢慢地冷清起来。红木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开始显现,市场发展不容乐观。面对消沉的市场,红木产业如何走出发展困境?产业转型升级的途径又有哪些?
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理事会副理事长、云南省瑞丽市志文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志文在文博会上表示,行业走出困境关键是转型升级,回归理性。要通过产品开发、营销创新、平台建设等开拓新的销售模式,或是降低“身价”以迎合大众消费的需求。
邓志文表示,红木行业在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后,也在步入一种“新常态”。这种“新常态”表现为,红木原材料资源日益稀缺,单靠材料本身升值带动行业快速发展获得高额利润的模式已难以为继,消费者对红木从盲目消费转向理性消费。
“红木行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从卖材质的时代步入卖文化、卖价值的时代。如何做出真正的文化,却是对每一个试图拥有未来的品牌的巨大考验。”在邓志文看来,红木产业将由过去“粗放式”向“精细型”发展,有眼光的从业者会抓住这个机遇。
邓志文说,其实,行业调整期也是反思创新和蓄力发展的时期。要趁这个机会,加强自身的秀良,在文化上多下功夫,挖掘红木中所蕴含的传统精神,重视设计、制作工艺。同时也要创意创新,服务好消费群体,获得消费者认可。
“虽然整体经济形势不好,但是如果企业修炼好自己的内功,自己强大起来,就不用担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市场退潮后凸显的种种弊端也亟待整治,如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工艺粗糙、价格虚高等。邓志文表示,“未来,企业要想获得发展,除了产品自身的优势外,完善自身各方优势,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
古老的丝绸之路孕育出红木文化产品,新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为中国红木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邓志文认为,新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不仅有利于红木资源建设,更有利于红木走向国际市场,解决目前行业所面临的瓶颈问题。红木产业应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时机,发挥出厚重的历史文化优势,可“走出去”与东盟原材产地合作。作为资源型产业,红木产业一方面要抓住深加工这个关键环节,另一方面还要积极与原料国合作,积极推进与东盟国家共建与发展,也是红木行业走出困境的一条重要出路。
根据 云南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