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5日,由中山市政协委员学堂指导开展的“中国传统美学与工匠精神”对话活动暨《薄浮雕》艺术大书中山发布会如期举行,文化学者王鲁湘与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就“薄浮雕”艺术和中山文化产业展开对话。
丘树宏表示,“薄浮雕”这一艺术形式的开创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标志性事件,这在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的节点上是一个特殊的奉献,希望这一艺术能走向民间,走向老百姓。就孙中山文化的当代传播命题和现实意义,王鲁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中山应抓住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契机宣扬“中山文化”,尤其是在提升文化自信路径上,应重新挖掘孙中山文化在“一带一路”上的影响力,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凝聚更多的华人华侨力量。
王鲁湘表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就是对孔子提出的“人”的现代注释,这个现代注释在发展了中国文化固有的优秀精神之外,也吸收了其他人类优秀文化中的先进思想。他说,在“一带一路”版图中,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迹几乎覆盖一半,不断争取华侨的支持。作为孙中山故乡,中山是唯一以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一个城市。王鲁湘认为,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中山市应抓住150年一遇的历史契机,重新挖掘孙中山文化在当代的现实意义,承担起传播、发扬孙中山精神的功能。
在学者论剑环节,嘉宾们围绕“中国传统美学与工匠精神”一主题展开对话,还就中山文化产业、中山工艺美术的发展展开了讨论。
把普及孙中山文化落实到更微观层面
在参加《薄浮雕》艺术大书发布会期间,王鲁湘接受了南方日报的采访,就中山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节点上如何将孙中山文化在更宽层次、更小切入口进行普及,谈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孙中山文化”概念提得有远见
南方日报:今年是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您认为中山该如何结合自身的特点,进一步宣扬孙中山文化?
王鲁湘:孙中山既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也是一个人类主义者。他当时的很多建国方略,很多人都认为不可能达到,觉得他是个狂人。但你看,这些设想我们今天都一一实现了,很多甚至超越了他当时的设想。孙中山从大总统的位置退下后,可以说是“一介布衣”了,但他还是胸怀祖国。整个人类发展的潮流,他看得很清楚。他的思想当中,涉及到各种制度,也有各项基础建设,也有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
中山市提出了孙中山文化是这个概念,我觉得是有远见的。因为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比政治、比意识形态要更广阔更超越的一个概念,因为孙中山先生本人心中有一个非常宏伟的、温暖的、富有人情味的文化的宏伟构想。中山市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先生诞辰150周年是个契机,可以通过策划更多百姓喜闻乐见的活动来推动孙中山文化的传播,同时也强化中山市这个伟人故里的城市品牌。
抓住“一带一路”挖掘“中山文化”
南方日报:在对外推广“孙中山文化”方面,您认为还有哪些路径可以强化?
王鲁湘:一百年以前,孙中山打开了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另一扇窗口。孙中山思想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个思想冲击传统帝制。这种理念凝聚了我们中华民族最先进的一批精英,这批精英开始了新的革命实践,这是很了不起的。孙中山思想一开始就带有开放性的元素,比如他在海外筹款,争取华侨的支持,就是一种把思想和理念向外推广的策略。在他所争取支持的华侨中,是最早走出国门,最早接触西方文明,最早接触工业社会的那批人,因此他们最能理解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抱负,也是最坚定地支持他革命事业的人。
孙中山是“屡败屡战”的人,一次次失败,也一次次在华侨那里得到支持,这里面,他跟追随者、支持者之间有很深的关联。现在“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经济、文化建设都在推动,我觉得中山市可以把孙中山文化作为一个考虑对象,充分挖掘它在“一带一路”中的历史价值,把以孙中山先生为杰出代表的革命先行者们、辛亥革命前后支持组织革命的海外华人以及一些历史人物事迹作为“一带一路”的历史遗产,凝聚更多的华人华侨,更好地传播有历史纵深的“中国故事”。
找到小切口让“中山元素”更亲民
南方日报:您觉得“中山文化”如何跟中山产业和市民生活结合,以便更广泛地传播?
王鲁湘:孙中山文化不一定就是宏观的,也可以是跟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可以把普及孙中山文化落实到更微观的层面。举个例子,中山装是中山文化的载体之一,但目前年轻人不怎么穿中山装,也不了解中山装的含义。
在现代社会,大家都跟着时尚走,没有人可以强迫谁去消费。但是,任何一个东西,只要把它的意义、价值宣传得足够,就一定会有人去喜欢它。打个比方,如果有某种偶像级的人物带头去穿,把中山装也变成一种时尚,就会起一种示范的作用,就会有追随者。这样的话,我们就能把中山装普及了。当然不是说一定要按这种方式去普及,这是一个假设,告诉我们如何突破一些障碍去做更亲民的“中山元素”推广。但在某种特定的场合,比如说今年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的大会,结合中山的传统服饰产业,来做一次推广是很有必要的。
根据 新浪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