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无人机产业联盟发布“2016年中国无人机十大品牌”榜单,大疆创新、一电科技、艾特航空、科比特航空等深圳6家企业入选。鲜为人知的是,一电科技与艾特航空均来自宝安区。如今,宝安无人机产业正在形成集群发展态势。
作为全国“三来一补”贸易的发源地,宝安区一度以代工制造闻名海内外。近年来,宝安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制造”走向“智造”,代(加)工走向自主创新,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机器人产业、智能穿戴设备、无人机等新兴产业相继在宝安落地生根。
翻开历史就会发现,深圳最早的有史可查的地名,始于东晋一个叫做东官郡的地名。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统一岭南,在岭南地区设立三个郡:南海郡(治所在今广州)、桂林郡(治所在今广西桂平县)、象郡(治所在今广西凭祥市)。秦始皇在南海郡下设了四个县:龙川县、博罗县、番禺县、四会县。东官郡范围主要源于秦龙川县、博罗县。东晋咸和元年(326 年),析南海郡东部置东官郡。当时东官郡制所在地,就设在现深圳南山区南头古城。咸和六年(331)年,东晋在南头古城始设东官郡,下辖宝安等6县。当时的博罗县析出宝安县、海丰县、安怀县(今东莞市);宝安的名字,也由此即始。
“宝安宝安,得宝而安”。宝安县取名“宝安”,据说是由于现今已区划为东莞市的一座“宝山”。宋朝有书记载:宝安“山有宝,置场煮银,名石瓮场。” 从中可见,此“宝”即为银矿。银在当时来说是十分珍贵的,所以“言宝,得宝者安,凡以康民也”。还有一种说法是,“邑地枕山面海,周围二百里,奇形胜迹不一而足,而山辉泽美,珍宝之气萃焉,故旧郡名以‘宝安' 而名”。
承载了深圳最初建城之始的宝安,其地名之于深圳,具有了无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经过30年的发展,宝安的首重之地的风貌一如历史建制之初。在今天, 仍是重要的经济大区和产业大区,经济增速居全市之首。
在当前全国各地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阶段,宝安从“制造”走向“智造”、从代加工走向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无疑具有典型示范意义。
从智能腕带到智能脚环,从智能手表到智能眼镜,从智能跑鞋到智能外套……近两年来,智能穿戴设备的种类越来越丰富,国内外科技龙头企业已全面聚焦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
来自宝安区科技创新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宝安参与到智能可穿戴产业链的企业约有200家,直接从事可穿戴终端设备生产的企业约有100家,每周仍有2—3家转型或新成立企业投身到智能可穿戴产品的开发应用与产品生产。全深圳可穿戴产品大部分由宝安的企业提供生产,产值占到了深圳该行业60%以上,仅2014年全区智能可穿戴产业产值达到10亿元。
“宝安已经形成先进的电子制造业产业链,可以迅速地实现产业化,这是宝安发展智能穿戴产业最大的优势。”宝安区投资推广署负责人表示。
长期的代工制造,为宝安区奠定了雄厚的制造业基础,电子、材料、智能硬件等一直是宝安的优势产业,并形成了各自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进入新世纪以来,宝安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尤其在“十二五”期间,宝安区大力实施“替代优先、环境优先、载体优先”三大战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努力实现从代工制造向创新创造的蝶变,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在当前大热的无人机领域,流行着“全球无人机产业看中国,中国无人机产业看深圳”的说法,而鲜为人知的是,深圳无人机产业要看宝安。
得益于优越的营商环境,宝安无人机产业集群正在形成高速发展态势。
海关数据显示,2015年深圳市出口无人机达30.9亿元,主要出口至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在宝安区,无人机生产企业深圳一电科技有限公司,2015年实现产值约15亿元人民币,出口约10亿元人民币。
1999年创办的一电科技,获得了无线音视频传输技术、图像压缩技术、非手持拍摄技术、无人自主飞行控制系统、自主图像跟踪识别技术、智能控制系统技术等多个领域的技术成果及自主知识产权,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专利、软件著作权500余项,成为公安部旋翼无人机系统技术标准起草定制单位。
艾特航空,宝安另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无人机产业后起之秀,其自主开发设计的无人机飞行器机型达到120款,成为国内外最具影响力的无人机企业之一。
曾经创下全球无人机众筹项目最高纪录、被誉为国内“消费级第一无人机”的疆域智能HornetS无人机公司,坐落在宝安F518时尚创意园。公司创始人陈思达坦言,宝安在无人机产业方面聚集了一批优秀的研发工程师和设计工程师,同时在模具、手板、产业制造等相关的配套也相对齐全,完善的产业链让宝安在无人机产业领域迅速崛起。
2014年11月16日,由中国灏缘集团有限公司、加拿大灏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韩国高科技孵化中心共同发起的“中加韩国际科技创新产业联盟及科技创新成果交易平台(互联网交易系统)”正式亮相。该联盟总部设在宝安,旨在为中国、加拿大、韩国中小企业提供高科技技术合作、专业人才培养、开发海外市场拓展和赞助等服务。
7个月后,中加韩国际创客园正式落户宝安区新安街道大宝路,该园将采用O2O模式,致力于成为国际创客人才、投资方、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的交流对接平台。
从国际产业联盟到国际创客园,中加韩对宝安青睐有加并非偶然。
凭借完整的产业链、优越的地理位置、开放的产业环境,宝安迅速融入全球经济圈,全球许多知名企业都在宝安设立了分公司,或者与宝安企业开展合作,由此,国际最前沿的信息、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开始源源不断地向宝安汇聚。
今年5月26日,“中国(深圳)微软教育信息技术生态产业联盟中心”项目落户宝安。
这个由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宝安区政府、深圳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合作搭建的产业联盟中心,将依托宝安电子信息产业链的优势及微软的国际影响力,利用华讯方舟的卫星远程智慧教育资源,以教育行业为基点,培养一批尖端产业人才和创新人才,打造一条领先的教育产业链,同时推动联盟成员在智能制造、3D打印、虚拟现实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ToniTownes-Whitley表示,微软与宝安、华讯方舟的合作,将为世界各地的教育机构培养人才以及深圳ODM行业转型提供更高价值的解决方案。我们现在是在探索一个共同的旅程,不仅仅会影响整个深圳,还会改变世界。
华讯创始人、副董事长吴光胜评价此次三方合作称:“作为在宝安发展起来的本土企业,我认为宝安未来将是深圳走向全世界最有利的窗口,微软作为国际化的大公司,以宝安为支点,撬动全世界,未来必将成为亚太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举措之一。”
作为全国“三来一补”贸易的发源地,宝安区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就开启了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步伐。受益于早期的廉价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宝安在这一轮发展中积累了丰厚的产业资本,奠定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完善了产业链条。
在国际分工体系布局日益多元化、设计研发全球化趋势明显化趋势下,原有的全球价值链面临重塑。作为全国最早融入、也是最早受益于全球价值链竞争的区域,宝安再度将自身产业转型升级置于全球价值链的宏观视野来审视,以国际化视野引入全球创新资源,拥抱全球市场。
如今的宝安已成为国际首屈一指的工业制造基地和产业配套基地,基本形成了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目前,全区“三来一补”企业通过转型升级目前仅剩10多家。从企业规模看,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98家,超亿元的企业近900家;境内外上市企业24家;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看,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32家,占全市的26%、全省的15%。
宝安区在全球产业链创新发展领域取得了成效,全区产业发展正朝着全球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跃升。
深圳产业发展史就是“抢先一步”的创新史。没有当年敢为天下先,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勇气,就没有深圳改革之初的繁荣;没有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决断,就没有深圳今日的辉煌。 面向未来,继续快马向前,这是深圳精神的特质,也是历史赋予的使命。宝安做法,很好地诠释了“抢占未来”的涵义。
谁抢占了未来产业制高点,谁就赢得了傲视群雄、决胜千里的先机。主动作为,快马向前,宝安做得好。
根据深圳商报、中国机床商务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