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46|回复: 0

百丽中期净利下降近两成 半年关店378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25 19: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丽中期净利下降近两成 半年关店378家

百丽中期净利下降近两成 半年关店378家


  零售行业环境惨淡,从鞋履巨头难挡颓势的业绩表现上可见一斑。10月24日晚间,百丽国际发布中期业绩报告(自2016年3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上半财年,公司经营收入195.2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9%;中期盈利17.3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7%。

  关店未来一到两年将持续

  据9月初百丽国际公布的二季度零售运营数据显示,该公司的业绩疲态主要源自于长时间持续不振的鞋类业务:2016年第二季度,百丽鞋类业务同店销售下降10%,这已经是该数据自2013/2014财年四季度以来连续第10季度未能实现增长。

  百丽国际在此次中期报告中表示,报告期内中国大陆地区鞋类零售网点已减少378家,未来一段时间,如果同店销售继续低迷、恢复低于预期的话,该公司鞋类业务项下的利润率,仍有继续下降的可能性。

  而基于“转型需要”,该集团针对“前景欠佳”的店铺的调整或关闭将在未来一到两年内持续。

  上一财年里,也是受到鞋类业务下滑影响,百丽集团的净利润为29.34亿元,同比下降38.4%。

  公开资料显示,百丽集团(香港上市名称“百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国鞋业规模最大的公司,集团旗下除了同名旗舰品牌百丽(Belle),还有思加图、真美诗、他她、天美意、森达、百思图等自营品牌,以及部分运动品牌代理和国际品牌的在华销售。

  从“疯狂开店”到每天关店3家

  在过往的近十年里,百丽与大多数国内鞋服品牌一样,主要依靠开店扩张的策略来占领市场。在开店最为疯狂的2011年,单看百丽女鞋一个旗舰品牌,平均不到两天便会开设一家新店。到了2014年,百丽的“疯狂开店”戛然而止。自2015年3月开启了关店周期。

  2007年,百丽国际全年新增自营零售网点(包括鞋类、服饰、运动)2280家,截至2007年底,其自营零售网点的总数达到6143家。2008年,全年新增自营零售网点3241家。这一扩张方式长达多年,截至2016年2月29日,百丽国际自营零售网点总数为21017家,较2007年底增长242.13%。

  新京报记者梳理百丽国际上市以来年报发现,2009年,其新增鞋类自营零售网点681家,2010年这一数据高达1562家。2011年,百丽国际新增鞋类自营零售网点1958家,达到近几年高峰值。2014/2015财年,其在中国大陆净新增鞋类自营零售网点876家,已较历史峰值相差甚远。

  2015/2016财年,百丽国际在中国大陆净减少鞋类自营网点366家。这是百丽国际自上市以来鞋类自营网点首次出现负增长。

  “鞋类业务由于客流量下降、消费偏好转变,持续呈现同店销售下滑、盈利能力降低的状况。”百丽国际在当时的财报中称。

  最新中报数据显示,这半年里百丽几乎一天就会关掉2家门店。而今年6-8月,集团在内地净减少了276家门店——也就是说,相当于平均每天关店3家。

  重新定位电商平台

  此次中期报告中,百丽在展望未来发展亦透露,为了适应消费者网购的新趋势,百丽在2016年,已将原本独立运营的电商团队,重新纳入品牌团队,以实现更好的技术互补和资源支持。

  翻阅过往资料可知,报告中所指的独立运营的电商平台,指的正是其在2011年7月份投资2亿美元成立了优购网。但在2013年前后,此平台一直遭遇高管动荡,首先是其CMO徐雷和高级副总裁谢云立相继离职,而后不到一年里,COO张小军也选择了离职。目前,百丽国际的季度零售业绩报告与年报中已经不再把优购网单独平台的零售业绩放在年报里面展现。

  ■ 行业

  零售寒冬季 “关店潮”来袭

  事实上,近年来曾经以“疯狂开店”而闻名的鞋服企业,几乎在这两年都遭遇了“扩张后遗症”的洗礼,默默加入了这波“关店潮”。

  国内女鞋品牌达芙妮的情况更严重。达芙妮发布的三季度数据显示,截至9月30日,达芙妮的销售点总数为4840家,前三个季度累计减少757家。而在2015年,其全年关店805家。

  与“关门潮”相应的是深陷泥潭的业绩。根据公告,今年前三个季度,达芙妮国际核心品牌业务的同店销售率跌幅为12.1%,第三季度跌幅为13%。

  在过去的2012财年至2015财年,达芙妮的营业额从105.3亿港元一路跌到83.79亿港元,对应的净利润也从9.56亿港元跌到-3.79亿港元。

  9月初,达芙妮国际公告2016年中期业绩,营业额约为34亿港元,同比下跌了22.3%。净利润则出现亏损,达-1.64亿港元。

  放眼到鞋服全行业来看,美邦、班尼路等曾红极一时的国民品牌也面临相似困境。美邦服饰2015年年报显示,为去货存,美邦服饰开始转向互联网营销,三年间关闭了1500家店面。2015年,美邦服饰净利润为-4.31亿元,是上市七年来的首亏。

  同样宿命的还有真维斯和班尼路。真维斯2015年在中国的销售总额为28亿港元,下降幅度达到29.36%;在四年间,真维斯的零售门店从3261家下滑到2249家,关闭了千家门店。媒体报道,班尼路的门店两年内关闭了617家,于今年6月被母公司香港德永佳集团出售。 新京报记者 张帆

  ■ 分析

  “整体创新能力不足是核心问题”

  “鞋王百丽,正在随着零售市场结构的不断调整走下坡路,百丽在转型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印证了一句俗语:船大掉头难。”2015年末,原美邦服饰副总裁、上海良栖品牌创始人程伟雄曾这样说。

  首当其冲的问题,集中在全行业的产能过剩上。中国皮革协会2015年的产量、内销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鞋类产量为140亿双,内销市场消费量预计38亿双(消费总额3500亿元),全年鞋类出口98.7亿双(511亿美元)。

  但在程伟雄看来,鞋服行业目前所遇到的窘境,问题恐怕不只出在行业产能过剩这一点上。

  他指出,行业整体创新能力不足才是隐藏在大环境潮水下的核心问题,因为创新不足,所以产品同质化极其严重,更新换代也赶不上国外品牌,经常“一个系列几个款式卖一季度”,再加上中国制造业企业的通病“不注重品牌建设”,种种原因都令国内鞋履品牌难以收获到忠实的客户群体,店铺留人留客都很难。

  “近两年,造成鞋类行业‘关店潮’的最直接诱因则来自于互联网经济的猛力冲击。”上海尚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春才则认为。

  另外,这几年店面租金价格飙升、人工成本亦大幅上涨,同步也推升了鞋类品牌的开店成本,在这样的情况下,品牌选择“关店”来减轻压力的策略,也就不足为奇了。 新京报记者 周红艳

  ■ 走访

  有顾客称款式过时

  10月25日,新京报记者走访北京崇文门新世界百货的百丽集团多家门店发现,大部分门店顾客不算多。

  Belle门店推出了多重优惠活动,在新京报记者停留的十分钟内,顾客总数不超过10人。一位销售人员表示,通常来讲,在周末客流量较大,而工作日相对较少。

  一位顾客表示,她之前逛了几次Belle店,始终未挑选到满意的款式,“感觉他家设计风格有点过时,但价位并不低,喜欢他家款式的消费者,应该不太能接受这个价位。”

  她表示,随着新品牌崛起,以及国外品牌的冲击,百丽已经缺少竞争力。

  另有多位女性消费者说,已经多年没有逛过Belle店了。“百丽旗下好几个牌子,就那么几个样式,大同小异,也不便宜。”这是周小姐不买的原因。


  来源:新京报即时新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15 03: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