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特区政府日前公布首份城市级《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列出未来5年为保育本地及境外生物多样性将采取的措施。
这份计划包含67项具体行动,涉及4个范畴,包括加强保育措施、推动生物多样性议题主流化、增进知识和推动社会参与。
特区政府环境局局长黄锦星介绍,特区政府2013年着手制订这份计划,2016年初就推行计划进行公众咨询,建议得到社会各界普遍支持。
为协调各部门落实这份计划的工作并监察进度,特区政府成立跨部门工作小组,由环境局局长任主席。
此外,特区政府为头3年推进项目预留1.5亿港元,香港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也预留拨款,以资助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硏究,支持教育和社区参与项目。
山川草木、鱼虫鸟兽,我们的地球因为多样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物种资源变得生机勃勃、魅力无穷。然而,由于人类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生态系统退化、物种丧失、遗传资源的流失和丧失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
作为世界上12个生物多样性特丰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阵地,也有许多独有的生物物种。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承担了更多的压力,同时也肩负起了更多的责任。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生态研究所副所长李俊生认为,虽然生物多样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在中国依然突出,但中国制定的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果,主要表现在保护网络的基本形成、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成效显著、履行国际公约持续深化和全社会保护意识明显提升这4个方面。
中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2年11月7日批准,是最早签署和批准这一公约的缔约方之一。随后,有关生物多样性的政策和法规体系在中国逐步形成,《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章程基础。
目前,保护生物多样性已经上升为中国的国家战略。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护林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效果显著。近10年来,中国森林面积和湿地保护面积显著增加。截至2015年年底,中国建立了2700多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147万平方公里。
在履行国际公约方面,中国是少数几个编制实施地方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国家之一,已经完成约3万种高等植物和6000多种脊椎动物的濒危状况评估,并先后发布了3批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
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中国争取到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得到切实保护,各类保护区域数量和面积达到合理水平,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
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国际合作中,中国一直是积极推动者。中日韩环境合作、中欧生物多样性合作项目、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保护合作项目等国际或地区间环境合作项目,使双边或多边生物多样性合作交流得到不断深化,有效地促进了国家间保护经验的交流和技术成果的共享。
中国与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等生物多样性以及相关传统知识丰富的国家组成了生物多样性大国联盟集团,旨在建立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的对话和协商机制。
中国还签署了10余个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国际公约,包括《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等。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徐靖表示,《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2020年是全球《2011-2020年生物多样性战略计划》的收官之年,也会为世界下一阶段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定规划和方向。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的凯瑟琳·米勒说,中国将于2020年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这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担当,也是对中国这些年在保护生物多样性领域所作努力和贡献的一种肯定。
根据新华社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