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70|回复: 0

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将会成为浪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1 02: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b2bb5b1b6d1ec55c.jpg

  “对外投资其实是与国家资源分布相关的数据。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作为一个13亿的人口大国,中国资源的分布并没有达到最优。这个排名与中国不太匹配。”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华商研究中心主任康荣平教授说,很多比中国小得多的国家都排在前面,最典型的代表是日本,他们大量的资源配置在国外,虽然GDP很小但是GNP很惊人。

  这是一个国家战略层面的问题,从2014年开始,高层已经做出很多重要的部署。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APEC峰会上向世界宣告:未来十年,中国对外投资将增长近三倍,达到1.25万亿美元。由此推算,今后每年中国的对外投资额都将在1000亿美元之上。2015年3月底,“一带一路”远景与行动文件正式颁布。“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则是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中亚、西亚、南亚和东南亚国家。这条涵盖44亿人口,经济规模达21兆美元,涉及60多个国家的经济带,不仅对于中国国际化意义重大,对于整个世界全球化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此外,2014年3月,中国政府针对海外并购颁布了新的政策和规章,用以简化海外并购手续,提高并购效率。

  这些国家战略给中国企业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契机,必将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借助这个机会打开国际化新思路。可以预测,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将会成为浪潮,作为走出去最重要的方式——跨国并购也将不断刷新纪录。

  2015年9月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研究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步伐一直处于加快状态。从2004年到2014年10年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数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9.5%,交易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5%。仅在2014年,中国企业在海外已完成的并购数量就有154起,交易规模高达261亿美元。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与美国荣鼎咨询公司在上海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超过150亿美元,历史上首次超过美国对华投资,双向投资已成为中美双边关系中的头等事务。除此之外,还有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中企对外投资并购金额升至674亿美元,远超2015年全年总额,其中逾半数由上市公司实施。

  理论而言,企业之所以能够顺利地实现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需要国家的综合能力不断增强。另一方面需要企业在其所在的行业领域中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因此从中国对美国投资首次超过美国对中国投资来看,中国综合国力和企业行业竞争力再次实现了提升。

  对外直接投资意味着中国企业直接在海外成立中资企业,更意味着这是中国企业的海外化、国际化的重要进程,而直接投资相对以往的间接投资更是质的提升。以前中国更多是向非洲、拉美发展中国家投资,这种投资是涉及政治意义的投资,以此提升国际友人在联合国上对中国的支持,而中国对美国的投资则主要是市场化、商业化行为。

  海外资产并购也是一种海外投资行为,如果一家企业其业务本身就涉及海外市场,在人民币2016年以来不断贬值的情况下,这必然会影响到企业海外业务收入。通过并购海外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直接操作,便可以规避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当然,无论什么环境下,资本都是逐利的。只要企业测算、论证对外投资一定会有适当幅度的盈利,无论人民币汇率变化如何,企业自然会有对外投资的积极性;如果海外市场表现不好,即便是汇率稳定,企业也有没有对外投资的必要。

  在人民币持续贬值的情况下,决定实施国际化的企业必然还会加大对外投资的力度。虽然眼下投资成本有所提升,但企业如果能够开拓出更大的市场空间,寻找到更多的盈利点,进行科学、有效、符合海外市场的产品设计、生产、运营、销售,便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若是人民币后期还继续贬值,那么就应了“效率就是金钱”这一句话,越早进行海外市场投资便能避免继续贬值的风险增加,因此对有海外投资需求的企业而言,在贬值趋势中进行海外投资反而是属于节省成本的行为。

  当然,也会有资金富余的企业因为资产荒而选择投资海外优质企业,这是资本流动的固有属性,其目的都是为了取得最大化的收益。从整体来看,大规模的并购潮如果都取得了成功,对中国企业发展必然有利;但若并购过程中有些杠杆使用不当,有些事项没有注意清楚,失败的并购可能会导致企业大幅亏损。需要中国企业注意的是,急于求成的投资往往都是看见美好的收益,看不见风险。

  尽管中国海外投资金额不断增多,但结合中国实际情况,依然还需要引入大量投资以刺激各行业、产业、区域的经济发展。仅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国并未从“吸收投资国” 变成“投资大国”,我们还需努力。

  对任何国家而言,海外投资涉及政策、宗教、法律、文化、生活习惯等,这也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挑战,而政策往往是最为重要的。以美国为例,人们都在担忧即将上任的特朗普会在执政期间实施的新政,如果新政不利于所有国家、经济体对美国进行投资,那么这将成为中国投资美国的最大挑战;同理,某些与中国外交关系不太好的国家,亦不会欢迎中国企业对其进行投资。

  对中国企业而言,除了政策之外,海外投资的重点在于需要循序渐进了解预投资市场,了解当地的宗教信仰、法律法规和道德习俗、风土人情、官员结构、人们生活习惯等等。近年来,因为宗教信仰出现投资问题的情况屡屡发生,而因不了解海外法律条文导致有苦说不出的情况也频频出现。中国企业要补充海外投资的短板就是要好好学习海外市场,并不是找几个懂外语、懂中国法律、国际法的人就能搞定的。

  另外,在全球经济发展遇到困境的情况下,各地的贸易保护主义似乎有所抬头。继美国、澳洲加强对中国企业跨境并购审查后,德国也开始加强境外审查。

  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方式不断创新,包括工业园、科技园和境外经贸合作区等形式正在兴起,中国企业国际化呈现出十分广阔的前景。概括起来,中国企业国际化表现出如下现状与特征:

  (一)中国成为新兴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有望今年成为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国。

  综合联合国贸发会议及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1078.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2.8%;2013年,外商对华投资额为1239亿美元,2014年1~7月,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为525.5亿美元,同比增长4%。同期,中国实际利用外资额为711.4亿美元,同比下降0.35%。由于发达国家资金在继续回流、中国对亚非拉等国家与地区的投资不断加快,加上一些大型跨国并购项目的影响,中国最快可望在2014年迎来对外直接投资拐点,成为对外直接投资净流出国。

  (二)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跃,国企与民企携手并购案例增多。

  近年来,中国民营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上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与极大的积极性,日益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生力军。尤其是在美国市场,民营企业的投资金额占中国对美投资总额的76%,其中联想对摩托罗拉智能手机业务的收购、双汇国际对史密斯菲尔德的收购以及万达等在美国的投资,表现极为抢眼。国有企业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占比不断下降,根据商务部统计资料,工商登记注册为“国有”性质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比例已降至55.2%。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境外并购中扬长避短、携手合作的案例越来越多。

  (三)中国企业对美国投资增长迅速,亚洲仍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区域。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13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509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其中中国香港、东盟、欧盟、澳大利亚 、美国、俄罗斯 、日本七个主要经济体为投资集中区域。2013年,中国对俄罗斯 、美国、澳大利亚、东盟的投资额分别为10.22亿美元、38.73亿美元、34.58亿美元和72.67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国的投资较2012年下降4.3%,而对澳大利亚投资同比增长59.1%,对欧洲投资同比下降2.8%。

  分析2004~2013年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我们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主要集中在亚洲且比重较大,年均占比达到70%左右。其次,拉丁美洲年均占比13%左右,北美洲和欧洲等平均占比12%,从累计比重来看,欧洲和北美洲的投资在逐年增加。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CCG)和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在2014年上半年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未来投资地的选择倾向上,拟到非洲的为35%、美国的为30%、西欧的为25%,这表明中国企业投资地点在逐渐向亚洲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转移。预计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在未来几年会呈爆发性增长。2014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非洲访问时表示,到2020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存量要达到1000亿美元,而截至2013年底,中国在非洲投资存量仅为250多亿美元。

  (四)对外直接投资涉及28个行业,建筑业、文化产业与房地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

  从行业分布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涉及28个行业,并购涉及16个行业大类,包括能源资源、食品消费、交通运输设备和机械电子等领域,门类齐全,制造业与批发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突出。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金融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整体对外直接投资比重最大,达到36.8%左右;建筑业、文化产业是投资增速最快的领域,分别同比增长129.1%和102.2%;房地产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也较快,除收购楼宇外,中国房地产企业也开始在海外进行土地项目开发。据CCG和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英国与澳大利亚等国家是房地产业投资的重点区域。2013年中国房地产企业海外投资总额为183亿美元,其中美国为40.6亿美元,比重达到22%;英国为25.4亿美元,比重为13.9%。2014年上半年,房地产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了53.3%。

  (五)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趋向追求高附加值,美国高科技领域企业受中国投资者青睐。

  中国企业过去对外直接投资热衷能源资源的传统驱动形式正在发生转变,目前逐步形成了能源资源驱动、市场驱动、技术驱动等多种投资驱动格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涉足国外高科技领域投资,追求高附加值投资,其中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中国企业首选。CCG根据传统基金会发布的数据进行统计,2014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在高新技术领域的投资高达62.6亿美元,其中投资美国的金额为54.3亿美元,比重达86.7%,典型案例是联想并购摩托罗拉和阿里巴巴并购初创企业TangoMe.

  (六)部分企业开始注重全球产业链整合,从全球产业链参与者逐渐向产业链主导者转变。

  分析2004~201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情况,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租赁和商务服务、能源资源、零售业和机械制造等行业,这些行业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活动延伸产业链,直接投资到自己不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同时,根据CCG统计,有62%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为了获得销售渠道和营销服务的网络优势。由于过去中国以低劳动成本参与国际分工,处于新兴制造业的低附加值生产环节,因此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出现向上游价值链延伸的转变,同时,转移生产能力的投资也在缓慢增长,但短期内还不会成为主要投资模式。

  (七)跨国并购规模增长。

  跨国并购作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在2004~2013年之间交易数量呈现稳定增长势头。2013年,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量达到288起,涉及70个国家和地区,实际交易总额为502亿美元,较2012年的379亿美元上升了32.45%,并购投资占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37.5%。

  根据CCG对2004~2013年986起跨国并购案例的分析,发现能源、交通运输和有色金属三个行业的并购交易金额占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交易总额的76%,其中能源比重为47%。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涉及的领域正趋于多样化,这表明企业单纯地获取资源的动机被淡化,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企业战略目标与海外市场的结合,逐渐实现企业运营的国际化。

  (八)对外承包工程合作模式多样化,对外劳务合作分布广泛。

  近十年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签订合同额和营业额稳定增长,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合作模式呈现多样化。以EPC为代表的总承包模式、BOT融资模式将越来越多,实物支付模式亦会增多。随着国家对经济外交日益重视和对资源需求的持续增长,中国政府将同更多的国家签订双边合作协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的宏观环境将得到改善,对于以往多年难以开拓的市场将会在政府合作框架下得以集群式、成批量开发。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率低是个一直存在的“老痛点”。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众多的海外并购夭折失败?经评委走访和调查研究发现,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并购战略不清晰和文化差异造成的。

  1、战略不清晰,企业没有充分准备就盲目进行海外并购。目前去国外投资的中国企业和1980年代末的日本企业有惊人的相似,那时日本企业在海外投资比较容易盲目冒进,最典型的就是1989年索尼和松下相继盲目购买美国电影公司,巨亏10多年之后才盈利。今天不少中国企业因为缺少清晰的并购战略,以及充分的调查研究,使得其在海外布局的脚步受阻。

  2、并购整合过程中文化差异大,导致并购效果不理想,甚至最后以失败告终。“英语是印度官方语言之一,较中国人更容易融入到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中去,因此与欧美等国家文化差距较小。”康荣平教授解释为何印度海外并购成功率高于中国。对于没有并购经验的企业而言,在并购发生及整合过程中,习惯性使用中国思维来管理被并购的欧美企业,极易引起公司内部员工的误解和不满,导致重要人才的流失,而文化差异体现最明显的是在白领密集型行业(如金融保险行业)中,文化差异和价值观是最难磨合的东西。

  除了这些老痛点,中国企业国际化还有一些新挑战。康荣平教授对日本企业国际化有深入研究,他认为日本之所以国际化越做越好,很大原因在于它们有半官方性质的亚洲经济研究所,提供给日本中小型企业相对便宜的海外资讯。另外,还有综合商社等专门服务于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商业性机构。在这方面,中国暂未出现较权威的指导性机构和专业组织,中小型企业走出去主要依靠自己或寻找第三方咨询机构,获取信息的质量水平难保且获取费用较高。对于如何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特别是信息服务和咨询服务,以便让企业在决策时有更多的依据,这是未来中国政府在推动企业全球化急需解决的新挑战。

  与往年不同,“一带一路”战略成为今年中企国际化热点话题。中国民间智库察哈尔学会秘书长柯银斌强调:“一带一路”是在向东看的基础上加上向西看,除了利用东部资源还必须利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资源。这个巨大的战略,需要“一带一路”参与各国在政府、企业、NGO三方面开展合作,这样才能推进、提高成功率。

  “一带一路”被认为是有中国色彩的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战略。2015年3月底,“一带一路”远景与行动文件正式颁布不久,在与沿线有关国家沟通磋商后,中国基建类企业陆续推进一批条件成熟的重点项目。这些企业主要是大型央企,包括中船重工、国家电网、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等。作为“一带一路”的配套工具和金融支撑,丝路基金、“亚投行”等金融组织机构相继筹建和投入运营。这一系列的国家战略中,蕴含了大量的商业机会,更多的民营企业如何把握其中的机会很重要,这需要国家相关机构以及民间智力资源的参与。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根据东方财富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3 15: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