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87|回复: 0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希望通过海外收购迅速布局全球市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9 21: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t01ac05eb4ea18c8a18.jpg

  德国照明大厂欧司朗(OSRAM)旗下照明灯具事业子公司LEDVANCE出售案,日前获德国政府有关当局审查后放行,如今再获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CFIUS)核准同意,接下来就待中国监管单位点头,木林森等中资便有望在本年度如期完成交易。

  欧司朗在2016年7月宣布,其独立子公司LEDVANCE将出售予中资联合竞购团队,包括中国LED封装大厂木林森、中国策略投资公司IDG资本,以及义乌市国有资本运营中心等三方,交易金额达4亿欧元。之后德国政府因顾及该交易案恐造成技术外流、危害国家安全,因而加以拦阻并重启审查程序。

  经过三个多月审查,因过程中未发现任何证据显示会对国家安全及公共秩序构成威胁,德国有关当局便对该交易案核发无危害证明放行,只是在获得美方CFIUS及中国当局核准之前,该案仍有不确定因素存在。不过,引述欧司朗发言人说法指出,该案近日已获CFIUS批准同意,现就等中国监管单位核准即可正式通过。

  该交易案原本预计于2017 会计年度完成交易,一旦经中国监管单位批核通过,便有望如期交易完成,届时欧司朗也将正式出脱其营收20亿欧元的照明灯具事业,未来将专注于发展车用照明、智慧照明、特殊照明等高毛利及高技术门槛市场。

  近两年来,中国照明企业海外收购案例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希望通过海外收购这条捷径,迅速布局全球市场,加速其国际化战略。

  随着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2016年也被称为海外投资元年。但自去年以来,这条通过收购国外既有品牌企业的道路开始遭遇新的拦路虎——被收购方的当地政府。

  从年初的金沙江收购PhilipsLumileds遭遇美国国家安全审批机构CFIUS的反对后,今年已先后发生了多起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案例被阻的事件。十月,更有两桩照明界收购案在德国先后被当地政府叫停,包括木林森收购欧司朗旗下品牌朗德万斯(LEDVANCE)及福建宏芯基金收购德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爱思强。

  近年来,中国经济已进入发展的“新常态”,作为全球最大贸易国,“走出去”已成为中国企业谋求发展的新方式。然而,越来越多国家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倾向保持警惕。照明业界同样如此。

  日前,德国经济部宣布,撤回之前对福建宏芯基金收购德国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爱思强公司发放的通行证,并重启相应评估程序。据悉,这一事件还受到了来自美国政府的施压。美国财政部12月初发表声明,总统奥巴马已发布总统令,阻止中国福建宏芯基金收购德国半导体公司爱思强,称这一交易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而之前备受关注的木林森收购朗德万斯(LEDVANCE)的案件也前途未卜。10月27日晚,德国联邦经济部确认,将进一步深入调查中资企业对德国照明企业欧司朗(OSRAM)旗下灯具业务品牌朗德万斯(LEDVANCE)的收购案。不久前,中国三安光电与德国老牌照明与半导体厂商欧司朗达成收购协议后,德国经济部也立即出面表示反对该交易。

  无独有偶。更早之前金沙江收购PhilipsLumileds案件被中止也曾引发了全球照明业的瞩目。虽然早在2015年3月31日,由金沙江GOScaleCapital牵头的中外资银团与荷兰皇家飞利浦公司达成“收购皇家飞利浦公司旗下Lumileds(LED与汽车照明)80.1%股份”的协议,为完成交割,双方团队在过去近一年来,共同积极配合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等监管部门的审查。但是在2016年初,双方还是对外宣布,由于无法解决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有关国家安全的顾虑”,已决定停止此项交易。

  据一项不完全的统计显示,自去年7月以来,中国企业总计已放弃了11项大型收购项目,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澳大利亚、欧盟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企业提出的并购案进行手续繁复且旷日耗时的审查程序。

  面对中国企业在海外疯狂从事并购,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政府都开始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并购画下红线。近期,随着中国家电大厂美的收购了德国工业机器人大厂库卡(Kuka)后,德国政府正计划修改法律,让欧盟各成员国在面对非欧盟国家企业在成员国间发起企业并购时能有更广泛的禁制权。

  随着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走出去”,拥有深厚技术沉淀的德国已成为中资并购的首选。今年8月,美的斥资45亿欧元完成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领军企业库卡(Kuka)近95%股份,在全球引起高度关注。也正是从这起收购案开始,德国上下要求加强对中资并购的限制和监管、以保护本国关键技术的呼声日益高涨。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尹中立认为,中资企业海外并购受到许多当地政府和民间力量的阻碍,其主要原因是近年来海外并购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而言都非常惊人,当地政府和媒体对此缺乏心理准备,害怕中企的进入会导致本国企业“空心化”。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当前,全球经济正陷入持续低迷的状态,短期内很难有较大改善,因此各个国家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这使得中国资本很难在海外收购到优质企业。

  “目前看来,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替代全球化思潮,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环境肯定比以前要恶劣。目前各国政要们为了选票不得不迎合这种民粹主义的潮流。”尹中立表示。

  然而,德国政府的这一行为却受到了来自德国当地企业的强烈谴责。

  在德国经济部撤回中资收购半导体制造厂商爱思强的通行证之后,德国时间10月26日,爱思强最大股东Argonaut资本公司在其公司官网上发布了一篇措辞强硬的公告,谴责德国政府的这一行为“尽显贸易保护主义者的姿态”。Argonaut资本公司首席执行官巴里·诺里斯将收购遇阻的真实原因归结为政治因素,并将矛头直指德国政府相关人士。

  针对这一事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发布会上也表示,中国宏芯投资基金收购德国半导体公司爱思强是正常的商业并购案。既然是正常的商业并购,就应按照商业原则和市场规律加以实施和把握。“我们不希望外界对这起正常的商业活动赋予过多的政治解读,更不应对其进行政治上的干扰。”

  由于欧美经济不景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在未来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这会是一种常态,我国的对外贸易将面临严峻挑战。然而,面对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刚需,如何更有效率、更科学的展开对外投资才是当务之急。此外,如何规避对外投资风险成为当前众多企业关注的问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建议,交易双方都需要保持理性,不要把一些小问题放大。就中企自身而言,“走出去”要根据自身需要加强规划与市场调查,提前做好风险应对机制,市场选择要多元化,不应跟风“涌向”某个国家投资。同时,做好真实信息传播,扩大欧洲在华企业家关于在华投资感受及对中国实际情况了解的声音,以及被并购企业对合作需求的呼声。

  另一方面,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收购国外品牌对于国际化布局固然是一条捷径,但“打铁还需自身硬”,通过提升核心技术来参与国际竞争才是最根本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引进高新技术不能抱任何幻想,核心技术花钱买不来”。我国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不仅从别人那里拿到关键核心技术不可能,就是想拿到一般的高技术也是很难的,西方发达国家有一种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的心理,所以立足点要放在自主创新上。

  “贸易战已经在所难免,在各方博弈的过程中,照明所处的位置目前还未知,在总量不大的情况下,或许可以逃过一劫,但这把剑始终悬在我们照明人的头上,技术壁垒、关税壁垒、政策壁垒,都可能是我们所要面对的,打铁还需自身硬,从现在开始就要未雨绸缪,根据企业自身的优劣势,研究因应的对策。”深圳市骅圣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文松认为。

  此外,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如中东欧、中东、东盟等地;在重点市场直接设厂:如北美、西欧等;企业还可以通过调整收购策略,避开一线的企业,转投二三线企业等方式来布局海外市场。

  纵观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我国企业借收购走向国际市场任重而道远。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不断增加,问题也相继暴露出来,如:对并购困难估计不足,没有充分的风险准备;缺乏市场调研和长期系统规划;并购之后难以在战略和管理方面与海外企业实现真正意义的融合等都是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时面临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OFweek照明网等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5-9 05: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