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65|回复: 0

全域旅游开启主流旅游模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9 19: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国家旅游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共接待游客1.34亿人次,同比增长14.4%,实现旅游总收入791亿元,同比增长16.2%。全国各地民众出游热情高涨,出游人数、旅游收入双双走高,因此在“五一”三天假期中,旅游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一大亮点。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侯振刚说,这背后是旅游业发展模式的转变。

  从单一景区型产品,向要素型、园区型、目的地型产品全面转变。“五一”假期,各地旅游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要求,逐渐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以往景区型产品一家独大,逐渐被多样化的目的地产品所取代。

  早在今年三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曾提出,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因此,“全域旅游”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同时也预示着中国推进“全域旅游”的步伐将更加务实和坚定。

  全域旅游促旅游业升级

  所谓全域旅游,其实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的理念和模式。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观光为主的,走马观花的旅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人们更加期待的是将旅游融入到生活当中,使得旅途中风景更迷人,观感更贴切,感悟更深。

  在中国很多时候的旅游往往是,在到达一个目的地后参观完景观就走,但随着大家生活方式的丰富,单独的景观已不是构成异地旅游的唯一模式。新的旅游要素不断地驱动着旅行者的感观,只有具有新的吸引力的旅游地才是旅游者最终的目的地。全域旅游即是除经典景区外,满足生活、商务、吃喝玩乐、文化艺术等为一体的全新旅游模式,因此它对各行各业的交叉带动作用也就越来越突出。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彦锋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不同于景点旅游模式,全域旅游是把过去景区、景点、旅行社为核心的三大支柱产业进一步扩大了范畴。像亲子游、户外运动、游学、餐饮、会展等都包括在大旅游的范畴当中,因此全域旅游大大加强了旅游的综合性和带动性。过去大家出游外地主要出于观光和猎奇心理,而现在大家在异地空间的移动都可以被称为旅游,相比于景点旅游模式,全域旅游使得旅游模式得以外延,大大丰富了旅游的内容,也使得人们对异地旅游的认识扩大到了一种更为广阔的范畴中。

  “同时,全域旅游也是消费升级和文化交流的过程,随着全域旅游模式的消费升级,它的干性也会越来越强,最终演变成大家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消费板块。当然这个板块,在将来的增长空间也会越来越大。”杨彦锋表示,现今旅游在推动外交和民间交往过程当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旅游不单只是一种经济型产业,它还具有社会属性,外交属性以及文化属性。基于这些,大家对旅游产业属性的认知和它在社会中的认知大大的提升,所以当前需要以全域旅游的视角来看待整个旅游产业。在这种方式下面,就行政、政府、产业都得到了很好的扩宽。

  此外,全域旅游还把过去的旅游建设成为旅游行业。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一家的事变成政府各个部门齐抓共管的一个协同和综合行政管理的过程。比如说,每个地方要做全域旅游,它其实是城市建设、文化、卫生等各种部门的齐抓共管,来创造一个很好的综合的吸引力。这样有助于各地开发旅游思路的拓展,旅游行业也成为地方政府齐抓共管的一件事,大大提高了行政力度。

  “旅游+”为全域旅游加码

  不难看出,全域旅游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它要求全社会参与,全民参与旅游业,通过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推动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

  在全域旅游模式下,旅游规划并非只是单一的旅游、工业、农业等,同样也不应该用景点旅游去规划,而需要在搞清楚概念的情况下,拼弃老模式、老思路,用新理念、新思想、用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去规划,真正实现“旅游+”的概念,用全域旅游的理念规划提升旅游的发展规划。

  杨彦锋认为,消费升级和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升级的过程当中提出全域旅游或者是“旅游+”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现今旅游业的常态。包括当前大家提出来的一系列的各地创建全域旅游,也掀起了各地做综合开发的导向,目前全国创建的全域旅游示范目的地,大概已经有六百多个地方。总的来说就是要用全域的视角和“旅游+”的视角来综合地看待旅游产业,而不是把旅游产业看作一个单独的产业,来实现综合发展的开发模式。

  有业内人士提出,“旅游+”是实现全域旅游的一大核心路径。选择“旅游+”,使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文化、医药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共融共生,带来各种旅游产品的丰富多彩,较好满足了游客知识获得、文化感知、休闲娱乐等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需求。更为重要的是,“旅游+”的产业融合,将实现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融合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增加旅游综合消费,摆脱门票经济依赖,既为旅游业自身发展拓展了空间,也为带动其他产业提供了动能,为整个经济结构调整注入了活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实现全域旅游“旅游+”是必要的手段,“旅游+”为全域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产品和技术层面的有力支撑。全域旅游最大的差别是生活方式也成为了旅游,实际上“旅游+”是可以跟各行各业结合,它的结合会形成一种新的边缘性的集中和交叉性的旅游产品。比如,旅游涉及到方方面面后,它不仅仅是和生活方式的结合,也是与生产方式的结合了。如工业、农业很多行业,都可以通过“旅游+”来变成一个旅游的项目。比如与农业的结合就可以形成观光农业、乡村旅游。随着现今游客兴趣越来越广泛,旅游者的越来越成熟,“旅游+”可以更好地吸引游客和来满足游客的特殊需求。所以说“旅游+”可以与各行各业融合、跨界形成一种特殊的旅游产品。

  多重改变助力全域旅游完善发展

  发展全域旅游“旅游+”固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仅凭某一方面,还不足以让全域旅游向好发展。

  刘思敏告诉记者,在发展全域旅游当中,还需从多方面做出改变。如破除景点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实行多规合一,实行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实现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的有效结合。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从景点景区拓展到全域;其次,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实行分类改革,公益性景区要实行低价或免费开放,市场性投资开发的景点景区门票价格也要限高。另外,还需要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引导旅游需求,实现旅游供求的积极平衡;并且,要从仅是景点景区接待国际游客和狭窄的国际合作向全域接待国际游客、全方位、多层次国际交流合作转变。

  全域旅游是推进协调发展、提升发展质量的有效载体。全域旅游的实施,是顺应现代旅游消费需求升级趋势的战略方向。加快推进全域旅游,是顺应人民群众生活方式变革、旅游方式变革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全面共享旅游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推进全域旅游,也将极大有利于提升区域居民的整体素质,增强每个居民的旅游意识和文明素质,使居民逐渐自觉地使自己成为当地旅游参与者,树立真正的主人公意识。

  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在我国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主要是建景点、景区、饭店、宾馆。然而旅游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到了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为主的全新阶段,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我国将通过发展全域旅游促进旅游产品多元化,从建设单一的景点景区转向建设美丽乡村、旅游小镇、风情县城、优秀旅游城市等全域旅游目的地,进一步提升游客的幸福感。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24 23:1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