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58|回复: 0

奥迪内忧外患:经销商欲以停止进车抗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6 20: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月10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桑之未发表文章称,CADA奥迪经销商联会再次致函奥迪公司,呼吁奥迪遵守3月28日谈判中达成的“90万辆后重启上汽奥迪项目”以及“未来一个新的销售公司”下一个网络的共识。

  5月12日,奥迪经销商联会筹委会副秘书长张晓旭向法治周末记者确认了此事,“确实已经发了一份回函给全体厂家”。

  此前,奥迪经销商经过与奥迪多轮谈判后,终于等来了奥迪的回复。但这份回复并没有确认在谈判中双方达成的关键共识。

  根据中奥联ADTZ[2017]第27号(奥迪经销商联会发给一汽集团、奥迪公司、一汽大众的回函),奥迪方面称“一个销售公司”不可行和未来将建立“被重新定义的一个网络”。对此,奥迪经销商联会认为奥迪方面“出尔反尔”,表示“十分震惊”,并称希望奥迪方面于5月13日前作出回复,否则将停止进车。

  法治周末记者就此电话采访奥迪某公关公司负责人,对方表示:“奥迪公司是当事人,我们不宜对此事进行任何回复。”

  5月15日下午,据汽车产经网报道称,一汽、奥迪已回函奥迪经销商联会,表示愿保证经销商利益,并将5月19日举行终极会谈。

  法治周末记者再次向张晓旭求证,对方称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为准。但截至发稿,记者尚未发现其官网更新相关消息。

  “博弈”旷日持久

  自2016年11月上汽奥迪合作项目被奥迪经销商设阻后(详见《法治周末》2016年11月30日《经销商“逼宫”欲阻上汽奥迪合作》),奥迪与上汽便“缘分”多舛。

  奥迪经销商们之所以要“棒打鸳鸯”,是因为担心未来利益如何保障,能否参与到上汽奥迪的销售网络中。所以,奥迪经销商始终主张将来上汽奥迪启动后仍然是一个销售公司和一个网络。

  经过数次谈判,3月28日,奥迪与经销商达成口头共识,当奥迪在华销量达到90万辆后再启动上汽奥迪(产品投放与渠道网络)项目,届时再成立一个新的销售公司并使用目前的销售网络。

  这份共识,曾以2月16日由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对外发布的《三亚声明》为基础。当时的目标是在2020年达到100万辆销量。

  就在经销商们暗自松口气,以为利益得到保障的时候,奥迪却在经销商们最关切的问题上“反悔”了。

  对于奥迪“反悔”的原因,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因为利益使然。上汽大众经销商众多,还有其更灵活的运作机制和更市场化的管理,不难想到奥迪会脱离一汽甚至原来的经销商,重建经销体系。”

  在5月10日的回函中,奥迪经销商联会称,“不成立‘一个销售公司’和无条件使用现有网络,将来弊端诸多,比如存在厂家多头授权、多头管理、经销商将可能面临多份内容不同甚至冲突的商务政策、授权合同标准,经销商可能面临不必要的重复投资、EbT2%如何得到保障和网络发展决策归属等诸多问题。在现有经销商网络已过剩情况下,以上问题将可能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也是对现有资源的极大浪费,更重要的是将可能严重制约奥迪在中国销量的增长”。

  “奥迪与经销商的矛盾实际上是一场闹剧。”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商会常务副理事长苏晖认为,在中国目前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下,奥迪合作上汽的可能性不大,双方的不断博弈其实是一种拖延。

  苏晖认为,决定奥迪“牵手”上汽是否可行的不是奥迪经销商,而是由国内市场决定,“如果奥迪合作上汽真的可行,事情不会酝酿了将近半年还没有任何进展”。

  奥迪在华销量落至“探花”

  在这场“跨年”冲突中,奥迪和经销商之间“亘古不变”的关键分歧点在于“是否成立一家销售公司”“是否使用原来的销售网络”。

  据《经济观察报》报道,有接近上汽集团的人士撰文称,“一个销售公司”不仅难以划分一汽、上汽和奥迪三方的股权,也存在涉嫌违反不正当竞争法律法规的风险,原本的合理竞争被一个销售公司回避,通过一个销售公司操纵价格,这里面存在巨大法律风险,与反垄断方向背道而驰。

  但在北京宣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杜秀军看来,这场冲突是因商务利益引起的诉求分歧所致,“一个销售公司一个网络”并不必然构成垄断或不正当竞争行为。

  “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是为了维护行业整体的公平竞争环境,奥迪在中国并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且奥迪、上汽、一汽与经销商关于是否只成立一个销售公司的矛盾只是商业战略分歧和商业利益冲突的问题,不必然会对行业竞争环境造成冲击,也未必会构成法律规定的垄断或不正当竞争行为。”杜秀军向法治周末记者说道,“所以最后可能形成折中方案,原奥迪经销商仍可取得上汽奥迪的经销权,但未必能完全控制整个经销网络。”

  不过,在这场冲突持续发酵期间,奥迪在华销量却从销售冠军落至探花的位子。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一季度奔驰在华销量为144947辆,同比增长37%,成为了新一季豪华车的销量冠军,紧随其后的则是宝马,销量为142828辆,同比增长12%。奥迪位列第三,销量为108707辆,同比下跌22%。

  而且,受中国市场的影响,奥迪全球总销量也在今年一季度下滑7.3%,累计销量42万辆。

  而在去年,奥迪在华的销量为59.1万辆(含香港),占据中国高档车市场近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以大幅优势领跑中国高档车市场,问鼎豪华品牌销售榜首。其中,奥迪的国产车型销量为53.9万辆,同比增长5.23%,占奥迪总销量的91.5%。

  “与欧美市场不同,中国市场讲究‘民族情绪’,经销商的市场地位能影响国内市场,如果奥迪厂商一直把自己看作国内第一的豪华汽车品牌,对经销商的选择出现变动,忽视市场作用,必然会破坏奥迪品牌的形象,影响国内消费者的情绪。”苏晖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加上2016年奥迪出现的质量问题也影响了销量。”

  内忧外患

  在北京大成(上海)律师事务所一位研究汽车行业的陈姓律师看来,奥迪在中国市场的失落原因有多种,“一方面是豪华车增长放缓的大背景,奥迪自从摘下‘官车’头衔,市场表现就大不如从前,另外面临其他公司例如奔驰、宝马还有捷豹路虎等品牌的夹击,市场份额一直被吞蚀”。

  而自去年11月由“上汽奥迪”事件所牵扯出的经销商风波,则是奥迪面临的内忧。

  “根据CADA的回函,明确要求德国奥迪、一汽集团和一汽-大众尽快答复,否则将很可能重新停止进车,联合抵制,‘抵制进车、放任销量下跌’的结果可能是对奥迪中国的严峻考验。”陈律师对法治周末记者说道。

  此外,据陈律师分析,奥迪之前与经销商设定的90万辆年销售量很难实现。他解释道:“这份销售指标以目前的市场情况,几乎无法实现,因而与上汽的合作可能遥遥无期。而企业发展都是有发展期的,未来4-5年的等待时间都会贻误发展窗口期。”

  “目前奥迪面临内忧外患,如果处理不好各方关系,将会严重影响在华经销市场的信誉,原来的经销商若抵制进车,放任销量,也会影响奥迪在华市场客户的售后口碑。”陈律师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奥迪的困局可能是品牌车销量下滑大背景下的典型,但在汽车品牌风起云涌的竞争下,能否突破重围,有待奥迪出具合理的市场解决方案和妥善处理国内市场经销商销售网络问题。”

  而苏晖则建议,奥迪与经销商的矛盾最终只能靠双方对话解决,相互发函的博弈只会继续深化二者的矛盾,对奥迪和国内经销商的不利影响只可能持续升温。


  来源:法治周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1 04: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