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日,在四川自贸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距离成都铁路口岸右侧不远处的一个大型仓库正加紧改造。未来两个月,这里将变成法国对华商品展示交易、文化教育和科技等交流的国家馆。记者当天从成都国际铁路港获悉,法国、意大利、以色列和摩尔多瓦等4个国家馆将于近期开放,并力争3年内建成12个国家馆。
“欧洲有很多企业想进入中国市场,但苦于政策不了解、渠道不畅通,始终无法迈开腿,这对同样想要打开欧洲市场的国内企业而言也是如此,国家馆项目恰好可提供这个平台。”法国国家馆项目负责人叶尧荣介绍。去年5月,这位来自美国硅谷的香港青年和从法国、日本等留学归来的年轻人,在成都创办四川蓉欧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争取到法国相关政府部门的授权,由其组织法国在经贸、科技、文旅、教育和创业孵化等领域的企业和机构,在四川自贸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内开展相关业务。
以欧洲相关国家政府授权的方式,在四川自贸区内开设国家馆,这是成都国际铁路港的一次尝试。
国家馆项目是以国别产品和服务为载体,打造的集经济、文化、教育、旅游、展示、投资、服务于一体的蓉欧双向交流综合平台。为进一步嫁接“一带一路”沿线资源,带动蓉欧双向进出口贸易,成都国际铁路港借鉴德国汉堡、意大利博洛尼亚等欧洲重要枢纽城市“现代化港口+大型商贸交易中心”规划模式,去年起在临港片区启动国家馆项目建设。
“以欧洲国家在港区开设的国家馆集群为窗口,形成成都与中欧班列‘蓉欧快铁’沿线国家临港贸易集群,同时带动欧洲产业转移,这是国家馆的重要建设使命。”成都国际铁路港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铁路港已引进6个国家馆,其中法国等4个国家馆将于近期开放,德国和西班牙国家馆即将签约入驻。
按计划,今年内,已落户的国家馆将开展经贸文化交流活动4次以上,带动外贸额1亿美元以上;到2020年,引进国家馆项目12个并全部投运,举办经贸文化交流活动20次以上,带动外贸额6亿美元以上。
6月2日,成都召开对外开放大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成都将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开放高地战略机遇,全面实施五大提升行动。这五大提升行动包括:全面提升战略性主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全面提升跨国公司在蓉投资规模和水平、全面提升国别园区的承载力和影响力、全面提升成都新经济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水平。
实施跨国公司“总部提升”计划
跨国公司是全球经济的主导力量和经济网络的控制枢纽,掌握着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2/3以上。截止2017年,在蓉世界500强企业达到了281家,位居中西部城市首位。每经记者在会场了解到,未来成都将实施跨国公司“总部提升”计划,以世界500强企业为重点,加强新兴行业专业总部和地区性总部的引进。
为全力支持制造业项目转型升级为地区总部,成都将对区域性研发、物流、销售、财务中心等功能性总部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同时,加大总部经济政策和服务体系创新力度,为总部大楼、总部基地、总部经济产业园建设提供个性化的政策支持,提升“成都总部”品牌影响力和含金量。
记者还了解到,投资跨国公司的投资质量和整体层次是未来的重点。为此,成都提出要实施跨国公司“精准引进”计划,坚持外事资源服务重大项目投资,构建面向全球的投资促进网络,建立中介招商服务奖励机制。成都将紧扣全市66个产业功能区和28个产业生态圈,以6类500强企业为重点,针对不同类别企业的敏感要素,按照“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持续跟踪,争取海外更多跨国企业落户成都。
为了鼓励已落户的跨国公司进行增资、再投资,成都还将实施跨国公司“增资激励”计划。主要是对落户企业增加资本金、利润再投资等追加投资和扩大产能给予政策支持,特别是在航空航天、节能环保、人工智能等先进制造业和金融、文创、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加大投资,在自贸区内的保税研发、保税维修制造等领域扩大投资,对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企业,按照“一项目一议”予以重点支持。
打造新经济国际化应用场景
新时代的城市竞争,主要在功能平台、产业生态、场景供给三个领域角逐。新经济的本质是消费决定生产,经济发展由需求拉动,场景代表资源配置的逆向创新,是回归新经济消费决定市场的本质,成为新的产业发展手段。
因此,场景革命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全新逻辑。作为最适宜新经济发展城市,成都将打造新经济国际化应用场景,以市场应用为导向,聚焦“六大形态”规划新场景、创造新场景、包容新场景,主动营造适宜先锋企业发展的场景,为催生新产业提供应用市场,形成成都在新经济领域的领先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还将为合作国家的中小企业、优秀创新创业团队入园发展提供无差异的生活场景。中德、中法、中韩、中意、新川等国别园区相继在成都落户,成都将综合分析国别园区涉外人口结构和生活服务需求,精心布局一批具备国际化水准的文化、教育、医疗、餐饮等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具有合作国家文化特点的标志性工程和地标式建筑。
除此之外,成都还将加强与合作国家重点园区、跨国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国际中介机构合作开展专题招商活动,努力引进一大批各行各业的“隐形冠军”。全面提高承载能力,实行产业功能配套清单管理制度,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加快标准化厂房、孵化中心、人才公寓建设,为国际企业以轻资产方式进驻提供即签即入条件。
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据每经记者现场了解,成都将支持在蓉高校开办新兴学科、培养专业人才,还将以政府股权投资为引导支持企业在全球招引人才、运作资源。此外,成都还规划建设“类海外”高层次外籍人才服务岛和创业园,不断增强成都新经济的发展势能和增长动能。
改革开放四十年,成都极大提升了城市极核功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是1978年的386倍和194倍,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近20年增长20倍,城市建成区面积近10年增长81.7%,2017年经济总量位居副省级城市第3位,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
进入新时代,成都市正在以大历史观审视曾经走过的路,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更加主动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更加积极运筹全球高端要素资源,主动服务全川和西部新一轮开放,将高水平打造西部国际门户枢纽,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开放高地,加快建设面向西部服务全国的国家中心城市。
根据 每日经济报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