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19|回复: 0

汪酉三洪若豪致力培育艺术新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6-24 00: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8汪酉三洪若豪致力培育藝術新苗.jpg

  图:洪若豪(左)与汪酉三「夫拉妇弹」的合照

  汪酉三(Thomas)是香港音乐圈内名气响当当的小提琴名师,桃李满门,现今乐坛上不少着名小提琴家均出自其门下。汪酉三1978年9月协助萧炯柱创办音乐事务统筹处(现名音乐事务处)并出任高级训练主任(後升任副总监),参与策划音统处的音乐教育推广及器乐训练计划,组织指挥音统处辖下的香港青年交响乐团,一直到1991年4月退休举家离港移居温哥华,才结束他在香港近三十年的音乐教育工作。

  其实,汪酉三的贤内助洪若豪亦对本港艺术教育很有贡献。熟悉的朋友都叫洪若豪为Mabel,她是香港演艺学院图书馆的创馆馆长,亦是在香港开创多元化艺术图书馆的先驱。她人如其名,为人做事的作风称得上是女中豪杰。她一生为追求理想,想做就做,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提升和转型,直至2017年12月16日在温哥华病逝。

  海外深造 提升专业能力

  洪若豪在上海出生,父亲是律师,有三名兄长,早年毕业於上海圣玛利亚女校,自幼学习钢琴。上世纪五十年代入读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後进入上海音乐学院主修钢琴时,邂逅主修小提琴的同学汪酉三,志趣相投,其後两人分别移居香港,发展超过半个世纪的美满婚姻。

  洪若豪在上海修读中文系和在音乐学院主修钢琴,到了香港却很清楚看到英文的重要,为此进了浸会学院英文系,修读一年後,因香港中文大学刚成立,随即转而投考中大新亚书院转念新闻系,成为首届毕业生,其後任职刚成立的香港无綫电视新闻部,直至女儿出生。

  洪若豪和夫婿汪酉三都深知继续进修提升专业水平极为重要,为此,两人於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後,曾轮流暂时放下家庭,先後到欧美去深造。不同的是,汪酉三始终坚持在小提琴专业上的钻研,先後去了英国伦敦和瑞士洛桑深造小提琴演奏和教学法。但洪若豪却多才多艺,她当年在香港,一方面从事钢琴教学,还教乐理,到七十年代仍不时登台演奏,有好些人仍会记得,她曾和蔡崇力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开过音乐会。另一方面,中文系和英文系的背景,亦让她练就很好的文笔,被邀於报章、杂志上撰写杂文及乐评。她对书籍有深厚感情,下决心去美国印第安纳州立大学攻读图书馆管理学及音乐学,1970年取得图书馆管理学系硕士学位。

  洪若豪自美国毕业返港後,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助理馆长。八十年代香港演艺学院成立,更成为香港演艺学院首任图书馆馆长,结合她在音乐上的专业能力,将音乐、舞蹈、戏剧、舞台制作元素等演艺资料,亦采用「书」的概念处理,当作图书来管理,开创香港多元艺术图书馆的模式,但她对此先驱性的成就,却很少提及。

  今年1月6日在温哥华高希云殡仪馆(Glenhaven Memorial Chapel)大礼堂举行洪若豪的追思礼拜上,和她同於中大第一届新闻系毕业的同窗好友莫圆庄於追思悼词中表示对洪若豪的「花心」极为钦佩,她在上海念中文系,又念音乐,成为钢琴演奏家,来香港後却是先修英文系,再念新闻系,然後又攻读图书馆学。莫圆庄说:「别人视为工作,甚至事业的学识和职业,Mabel只当是业余而已,虽花心,然亦内行,她要转行,按掣就可以了。」其实,洪若豪这种不断进修、转型的好学精神背後就是一种追求理想奋力不息的心志。

  办乐团 令加人对华人改观

  不过,无论如何「花心」,洪若豪至爱的仍是音乐。她曾在香港《音乐生活》月刊、《星岛日报》及《信报》,和移民後在温哥华《星岛日报》及《明报》,以洪若豪和笔名若曼介绍西洋古典音乐及音乐会演後评论。

  她移民温哥华後,除了继续撰写杂文和从事音乐评论工作,更直接投身文化艺术工作。在温哥华她曾先後出任温哥华艺术节、中华文化中心和卑斯室乐团理事,直接参与协助夫婿於1991创办卑诗弦乐团,再於1997年创办卑斯室乐团(British  Columbia  Chamber  Orchestra)。卑斯室乐团由汪酉三担任音乐总监及指挥,成员除来自内地、港、台的音乐家外,亦有当地的外国乐师,以他在香港音统处长时间累积下来的乐团训练及管理经验,仅数年间便将卑斯室乐团的名声建立起来,以举办中西古典音乐活动作为促进跨族裔文化交流的桥梁,将众多享负盛名的中国民乐演奏家,和加拿大甚至外国的杰出青年演奏家带到温哥华。同时,又邀请作曲家创作新作品,并编写不少将中国民族乐器结合西方乐队的作品。为此,仅几年间,乐团不仅由不足二十人发展到近五十人,同时更进入温哥华的主流音乐社会,获得卑斯省政府及温哥华市政府的认同及支持,大大改变了加国人对华人移民的观感,这是过往从来未有过的事。

  当年卑斯室乐团至为哄动一时的是2004年10月24日在陈氏音乐中心举行为温哥华基督教真道堂筹款的音乐会,乐团「借将」增强阵容,除了演奏德伏扎克的第九《新世界》交响曲、罗西尼的歌剧《西维利亚理发师》序曲之外,还自美国邀来在洛杉矶爱乐乐团演奏的着名华裔女小提琴家唐韵和乐团合作演奏曼德尔逊的小提琴协奏曲,乐团又联同过百位来自温哥华各基督教会诗班员组成的联合诗班合唱团,演出内地基督徒小敏创作的《迦南诗歌》选曲,由居住於多伦多的华裔作曲家黄安伦编配的管弦乐版本,歌词与音乐均感人肺腑,充满灵气。这次演出让汪酉三的知名度在北美地区大大提升,这也与汪太在媒体上的大力推动亦有关系。

  踏入千禧年那年,香港龙音唱片公司特别安排在温哥华为乐团进行录音,翌年出版了一张专辑CD(RA-011005C),除收录了莫扎特、葛利格、霍尔斯特,和巴托克的作品,还有中国音乐《渔舟唱晚》、《新春乐》,和北京着名二胡演奏家马向华合作录制的《二泉映月》,及改编自巴格尼尼的《无穷动》。2006年9月《温哥华太阳报》的乐评更对乐团作出高度评价,汪酉三和乐团的地位得以再提升。

  另一方面,汪酉三在温哥华继续他的小提琴教学工作,他的学生不时在比赛中赢得冠军,更屡获加拿大皇家音乐学院考试全省最高分奖状。

  洪若豪在温哥华哥伦比亚大学(UBC)担任亚洲研究所研究员,还作出了一项很重要的「转型」决定,去修读有关房地产销售的专业课程,考取了房地产销售的专业牌照,加入了全国性的房地产销售团(Sutton  Group)。她既可以赚取中介佣金,更重要的是能广泛接触得到社会各方面的人士,建立更广泛的社会网络,结交的新朋友中,有些更成为相知二十多年的好友,不少还成为支持卑斯室乐团发展的社会力量。她亦在温哥华音乐界建立了地位,笔者每次到访温哥华,都在她的引介下,安排观赏歌剧、交响乐的演出;她往往只是拨一通电话,写一封电邮,便可以安排得顺顺利利,见出她在温哥华乐坛上的影响力。

  挚交傅聪 聚首无所不谈

  笔者早於七十年代末在《音乐生活》月刊担任音乐版编辑时,便从洪若豪的文稿中认识她。她与汪酉三在上海成长时和钢琴家傅聪自小相识,1972年傅聪特别应邀来香港,和汪酉三指挥训练的弦乐团举行音乐会而哄动一时;後来汪酉三在温哥华创办卑斯室乐团後,傅聪亦曾前往助阵演出,2004年更在温哥华的中华文化中心策划下,於10月17日在陈氏音乐中心举行了七十大寿音乐会,演奏海顿、舒伯特、宋抚元、萧邦的作品,汪酉三和洪若豪加以大力推广,成为当年温哥华的乐坛盛事。

  汪氏夫妇在港期间,傅聪每次经过香港,或在香港登台,都必然和他们约聚,有时还会住在汪家。当年汪氏夫妇和傅聪饭叙,笔者亦每每作为陪客,席间傅聪与Mabel无所不谈,汪酉三则较少插话,多做听众。

  1991年举家移民温哥华後,Mabel仍笔耕不辍,加上笔者儿媳亦在温哥华工作,时为两位长辈提供电脑方面的意见,为此,笔者每次到访温哥华亦必然会前往拜候,和Mabel谈音论乐,甚至世情政局,有时意见相左,无损相聚之欢,慢慢更成为汪酉三口中所言的「唯你敢和Mabel吵嘴」的朋友。

  晚年Mabel和汪酉三仍不时回到上海和香港来探望亲人,Mabel更有意回流返香港,好与在港工作的女儿及孙女照应,但汪先生却以「老树盘根不堪移」为由,不愿再搬迁,为此时有争拗,笔者还曾成为两人争拗的「磨心」。Mabel在90年代曾患癌,後来康复,没料到十多年後复发。去年一月初笔者自加国返港路经温哥华时,在他们家附近,恍如已是饭堂一样的上海菜馆「沪江」饭叙,Mabel还曾就回流之事旧事重提,当日她精神很不错,谈话中气十足,相对地汪先生神情却呆滞,反应有点迟缓。

  病榻中 听舒伯特感安慰

  2017年是音乐事务处成立四十周年,曾随汪酉三习琴的高足,民政事务局前局长何志平,与音统处当年成立之总舵手萧炯柱,都拟安排汪氏夫妇回港参与庆典活动,然医生并不同意两人长途飞行,因而作罢,多少有点遗憾。到六月时,Mabel癌细胞已继续扩散,她已无法照顾汪酉三,也就只能将汪酉三安排住进老人院去。  去年十二月初,Mabel的健康情况继续恶化,随後住进善终医院,过了几天,她一位老朋友去探访她,当时她情绪很差,有点激动,她的朋友突然记得钢琴大师鲁宾斯坦(Arthur Rubinstein)曾说过舒伯特的弦乐四重奏D.959的慢板乐章最接近上帝,而手机中收录了该段音乐,便将音乐播放给Mabel听,但见她的情绪即时安稳下来。很显然地,舒伯特这段音乐让她感受到她人生中的理想,都在音乐之中。翌日12月16日上午9时15分,她在温哥华列治文市的Salvation Army Rotary Hospice House床上安然逝世,享年八十岁。看来,她最後仍是在音乐中找到了她要的东西了。

  汪氏夫妇育有一女汪卿孙,在加州大学念人类学,现於香港公开大学任教。Mabel去世後,去年12月24日殓葬於科士兰墓园。笔者原安排今年一月初飞加拿大时途经温哥华可探望两老,奈何止欠半个月,最後一面亦缘悭了,结果只在老人院中得见汪酉三及其女儿卿孙。当日汪酉三仍能认出笔者,同时也知道与他同行近一个甲子的老伴走了。

  洪若豪晚年坚持想回流返港,必然仍有着她对理想的追求,但她会继续如何「转型」呢?如今,这个答案已不重要了。

  1997年她将移居温哥华六年期间在报章上所写的音乐随笔小品其中五十四篇,结集为《音乐小品文》一书出版,内容除了西方音乐的歌剧、交响乐团及各类乐器的音乐会,还有京剧、舞蹈、美术,可说涉猎广泛。但她在港期间所写文稿,却未见结集,有点可惜。

  【来源:大公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2-19 01: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