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甬军教授(大公报记者林良坚摄)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举办的「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学术研讨会7月26日在香港举行。对於近年国际上有不少声音批评,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政治议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陈甬军则反驳,一带一路其实是建立起一个合作共赢的机制。
陈甬军解释,中国部分产业生产过剩,如水泥、钢铁等,需要将这些过剩产能出口,而中国经过多年发展,积累了强大的建造能力,如港珠澳大桥、高铁建设等,都反映了中国基础设施的建造和建筑能力,加上外汇储备甚多,有足够的资本作出投资。而相对来说,一带一路不少国家基建落後,产能不足,加上缺乏资金,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好可以配对这些国家,可以帮助这些一带一路国家的基础建设发展,推动他们的经济发展。
陈甬军举例,在不少一带一路项目上,都是由中国投资建设基建项目,用这些新建设的基建项目收益来偿还贷款,如码头、公路等可以用运营收入来还款。而一些没有直接收入的设施,如学校、医院等,则帮助了这些国家整体发展,经济增长带来税收增加,也使这些国家有能力偿还贷款,中国则可获得一定的投资回报。
因此,他认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已发展的欧洲国家,都可以透过这个共同投资模式,合作共赢,又称日、韩等国都有兴趣加入投资,赚取回报。未来此模式也可以推广至同样缺乏基建的非洲国家,相信也可以吸引欧洲,甚至美国资金投资。
陈甬军以中国援建的巴基斯坦发电站为例,指该发电站不仅解决了巴基斯坦缺电问题,也改善了巴基斯坦的基建,而收益可用於回款,在三十年後将移交巴基斯坦,可见共赢发展模式可推动一带一路发展。
【来源:大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