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58|回复: 0

我们眼中的香港书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20 0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4我們眼中的香港書展.jpg

  图:2018香港书展入场人次创新高

  香港书展今年已陪伴港人走过了第二十九个夏天。这场每年七月如期而至的文化盛事总是承载着期许也伴随着批评,今年的书展从海报设计到年度主题再到推荐作家都颇受争议,当然还有关於「散货场」的例牌批评。然而,对於任何一场大型活动来说,要讨好所有人的口味向来不是件易事,书展成功与否自然是见仁见智,即便褒贬不一仍不妨碍它为这座城市为一些人留下有温度的记忆。

  今年香港书展录得104万人次入场,创下历史新高。书展那几日,在离会展中心还有几百米距离的天桥上,便已是人头攒动的景象,其中不乏拖着行李箱的身影,一看便知是要「扫平书」的。书商也迎合着一早推出了各种优惠促销,如此自然难逃「书展沦为散货场」的责难。

  我们需要什麽样的书展?

  资深媒体人郭威几乎每年都会行书展,在他看来书展「散货」无可厚非,「每年都有这句批评,但在这样的环境、场地,不散货才怪,况且又有人期待平价扫书,是供求问题。」他说。郭威更在意的是书商能否有心思把促销书包装好,若只是低价贱卖那便真的成了散货场,他还向记者提出了自己的点子:「用礼物包或福袋的形式,把同类型的畅销书和销量一般的书、文具一同打包销售,相信会有吸引力。」

  2016年,香港书展将年度作家的设置变为年度主题,此举曾受到不少争议。郭威认为这一转变的问题不在形式,而在内容,无论什麽主题都应该以读者的收获为重。对於今年的主题设置,郭威也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看法。「爱情文学太广泛,太流行,也太唾手可得,人们需要由你去推荐爱情文学作家吗?人人都懂得去找,也都有心头爱。做这类主题需要有一个切入点,例如『非爱情文学中的情与爱』、『男女作家对爱情写法的不同』、『情慾小说算爱情文学吗?』之类,应该用不同分类去推荐作家,谁擅长内心描写,谁擅长情节铺陈,而不是选十个你认为是『好』的。」

  其实,一切的褒贬都指向一个问题——读者需要一个什麽样的书展?郭威心中的理想书展之标准十分简单——一本书只会在一个摊位出现。他认为书展应该是出版社展现个性的场所,独此一家的书和作者正是出版社的个性所在。但郭威坦言每次参加书展都有走进大型书店的感觉,他笑言:「我一直都不明白,为什麽365日都可以行的大书店在书展也要占不小的面积?他们在店内已经可以搞个小书展了。」

  「悦读」为孩子建立读写态度

  尽管香港书展非议不断,但并不缺少散发正能量的部分。作为香港书展的重要活动之一——「我们一起『悦』读的日子」已举办六届,为许多基层孩子圆了「作家梦」。今年活动邀请了来自香港、贵州和台湾三地共千名学生,听名作家分享、购书、现场写作。同往届一样,今年的优秀作文将被辑录成册并计划於2019年初出版。

  香港作家黄虹坚今年再次来到活动上演讲,她平时鲜少参加类似书展的大型活动,但今年已是她与孩子们一起「悦读」的第四年,真正打动她的是活动背後每一个参与者的真诚,她感慨道:「这个活动体现了各方参与的精神,尤其是商业机构在其中的支持很有意义。那些商人或许并没有做多大的生意,但是他们对文化活动十分关心,对我们作家也很热情,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慈善胸怀,令我十分感动。」

  今届活动邀请了来自香港、上海和台湾的作家,从学习历史的角度启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黄虹坚和其他作家从现场得到了不错的反馈。然而,一场活动能对学生产生多大的影响呢?黄虹坚坦言,单靠一场讲座当然无法改变什麽,分享者不应该对此有太高的期待,但若每一次分享可以打动听者一点点,那就可以慢慢影响到他,以後他遇到什麽问题还能想起今时今日留下的一点记忆,那便是意义所在。因此,比起一场活动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改善,黄虹坚更看重的是如何帮助他们建立阅读和写作的态度。

  黄虹坚希望像这样的活动能够推广到全港学校,而不仅限於书展期间。「香港孩子阅读得很热闹,但不深入。」这是她从平时教学工作中得出的结论,经常有学生告诉她一年能读几十本书,但从写作上却没能得到相应的能力体现。而另一方面,香港的学校和家长较为急功近利,每每举办写作讲座,唯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写作水平,却忽略了很多基本的问题。黄虹坚认为,香港需要有更多实实在在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文字审美能力,而不是做浮於表面的无用功或教导学生一味地追求分数。但活动只能起到促进作用,最终还是要寄希望於学校的教育。

  书展今昔感受截然不同

  相对於香港700万的人口,一场书展能录得104万人次入场,着实是个惊人的数字。两年前从内地来港读书的Charlene第一次参加香港书展,当时就为书展的人气所惊讶。与别人对书展「散货」的印象不同,让她留下记忆的是书迷们阅读的热忱。在她看来,书展打折促销的氛围或许会让部分真正爱书之人望而却步,但不应该过分在意书展卖书的形式,因为书展其实也是一个提醒忙碌都市人阅读的机会。

  书展近年总是被批评品位不够高,但Charlene认为选择最终还是在自己手上,阅读也不是件高高在上的事,选择读什麽更是个人选择,不应该简单地用品位高低去概括,她说:「抛开那些批评,书展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来近距离接触我喜欢的作家们。我很喜欢书展,特别是名作家讲座系列,我能从朱天心和唐诺的讲座中感受到他们的真诚,也能从冯唐和余秀华的讲座上感受到作家与读者之间的惺惺相惜。」

  书展一路在纷杂的声音中走到今天,回望二十多年前的书展就显得单纯许多。香港作家阿浓曾以参展商兼作家的身份参加第一届香港书展,他忆述道:「当时只有一百四十九个参展单位,为期四天,入场人次二十万。」对比如今的参展单位和入场人数,尤其是去年在大风情况下仍有百万人次入场,阿浓不由地感叹:「一般印象里香港阅读风气只属一般,居然有这麽庞大的入场人次属於异数!」阿浓在参展的第一天便收到一位读者送来的花篮,他与这位读者至今仍有联系。

  他记得那年自己的书摊生意好得出乎意料,摊位前读者要排队索取签名。而会场也贴心地设有「作家廊」,供作家们在那里见读者和签名。对比近年情形,阿浓认为当时的待遇要好过如今,虽然规模远不能与今相比,但读者能在安静的氛围下细心挑选,作者也有宽松的时间和环境和读者诚心交流,「我已许多年没有回港参加书展,因为大会对作家签名设立了较多限制,这使我不想从加拿大长途跋涉回来签一两个小时的名。也不知最近情况有没有新的改变,只觉有些活动在发展和进步之後,不一定胜於从前。」

  【华发网根据大公报采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24 00: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