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晚清两大重臣,李鸿章和左宗棠虽然都发源于曾国藩的湘军,但他们彼此不和,明里暗里缠斗了20多年,已是众人皆知的事实。
他们为什么不和呢?
这事儿还得从头说起。
1860年,太平军忠王李秀成以“围魏救赵”之计,出其不意地攻破江南大营,解除了清军对天京的直接威胁。随后,马不停蹄地乘胜东征,连克杭州、苏州、常州、余杭、宁波等地,还建立了苏福省。
与此同时,忠王李秀成的堂弟、侍王李世贤转战于浙江一带,连克严州(治今建德)、处州、台州(治今临海)、宁波、金华等地,并以金华为中心建立了浙江根据地。
江浙一带自古繁华富庶,是清朝的财赋重地,清廷十分看重。咸丰皇帝命令两江总督曾国藩前往江苏、浙江一带,进剿太平军。江浙士绅也派出代表,前来面见曾国藩,请求派兵救援,并表示光是上海,每月就可筹集60万两银子的军饷。
曾国藩颇为心动。因为湘军自组建以来,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筹集军饷。他最初有意派遣曾国荃前去江浙。但曾国荃所率领的湘军,刚刚围困了天京(今南京),不愿意到江苏、浙江一带作战。怎么办呢?曾国藩把目光盯向左宗棠和李鸿章,打算把他们安排到江浙一带去独当一面。
那时候,左宗棠已经从湖南家乡招募了5000士兵,组建了“楚军”,在江西、安徽一带与太平军作战。曾国藩便推荐左宗棠为浙江巡抚,于1862年初挥师进入浙江,与李世贤作战。
曾国藩又找李鸿章商量,请他到江苏与李秀成作战。李鸿章求之不得,立即回乡组建了一支淮军。曾国藩担心李鸿章新建的淮军势单力薄,又从湘军里抽调了两营亲兵,作为“赠嫁之资”送给李鸿章。李鸿章便率领13营9000淮军,于1862年2月乘坐英国7艘商船进入上海。在曾国藩的推荐下,李鸿章奉命署理江苏巡抚,不久实授。
左宗棠与李鸿章都是打仗的好手。左宗棠在与李世贤作战时,接连取得胜利,先后攻陷金华、绍兴等地。1863年,左宗棠升任闽浙总督,管辖浙江、福建两省。李鸿章呢,由于拥有充足的粮饷,得以购买最好的西洋武器,并雇请外国教练训练,将淮军变成了一支新式军队。淮军在洋枪队的配合下,收复了不少实地。特别是1863年诱杀8名苏州降将,收复了苏州。曾国藩闻讯,赞许李鸿章“殊为眼明手辣”。
就在这时候,曾国藩、曾国荃却遇到了麻烦。当初,曾国荃意气风发围困天京,以为天京唾手可得。没想到3年过去了,天京依然固如金汤,湘军依然被拦在城外晒太阳。已经掌握大权的慈禧太后对这种现象很不满意,指责曾国藩、曾国荃两兄弟“养寇自重”。同时,下令李鸿章挥师西进,参加围攻天京。
李鸿章收到命令后,很是犯难。当时,曾国藩、曾国荃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此刻前去天京,显然有“抢功”的嫌疑,势必会得罪曾国藩、曾国荃。“抢人功劳,断人财路”,可是官场的一大忌讳。所以,哪怕有朝廷的命令,李鸿章也不敢轻举妄动。无奈之下,李鸿章向朝廷表示,经过连年征战,将士已经很疲惫,请求修整一段时间,再择机西进。
然而,朝廷没有同意,而是一再下旨,催促李鸿章西进。李鸿章见此,便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以浙江“匪患正盛”为由,掉头南下,进入浙江。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呢?因为浙江是左宗棠的地盘。前去浙江,虽然讨好了曾国藩、曾国荃,但同样会惹怒左宗棠。左宗棠性格暴躁,惹怒了他也没好果子吃。然而,得罪左宗棠总比得罪曾国藩、曾国荃好。
李鸿章来到浙江后,一面收复失地,一面掳掠财富,完全不把左宗棠看在眼里。“抢人功劳,断人财路”,他两样都干了。
左宗棠果然怒不可遏,他当即上奏朝廷,指责李鸿章“越境掠功”。李鸿章当然不肯认账,也上书朝廷为自己辩解。后来,虽然在军机处的调和下,此事最终不了了之,但左宗棠和李鸿章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此后,左宗棠和李鸿章明明暗暗争斗20多年,成了朝廷人人皆知的死对头。
来源:搜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