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内罗毕8月16日电通讯:中国公司肯尼亚乡村送水记
新华社记者宋晨 王雅楠
中国公司一辆装有10吨井水的水车沿着肯尼亚境内新建成的伊西奥罗—马里烈河公路(A2公路)向北驶去。A2公路全长136公里,由中国武夷(肯尼亚)有限公司建造。工程于2010年11月全线贯通,由于新增两座桥梁,所以工期延长到今年底。
肯尼亚今年遭遇半个多世纪以来罕见的干旱,北部更是重灾区。水车司机托马斯已在A2项目组工作1年半,他每周都会给工程沿途的村子送一次水。托马斯说,这些水对村民的帮助太大了,“他们老远看见水车开过来,就知道是中国公司来送水了,都非常兴奋”。
车行约10公里后,水车离开公路,沿着坑洼的石子路驶向荒原深处。路旁堆满黄色沙砾的土地上,满是褐色的金合欢树,摊开大大的伞状树冠。据司机介绍,这里的金合欢树之所以呈褐色,是因为缺水,“只要一场雨,这些树马上就会变回绿色”。
水车接近桑布鲁族人聚居的拉拉塔村口,水车工人从车窗向外探出半个身子,朝村子使劲挥手。只见有人从远处朝车子的方向张望,然后跑了过来。水车停在村外的小广场上,工人熟练地把一个矿泉水瓶从中间一剖两半,将带着瓶嘴的那截插进塑料水管的一头,然后把管子接在水车的放水口。瞬间,清水涓涓涌出。
由于赶上礼拜日,大人们都去了镇上的教堂,跑来接水的多是些小孩子。他们赤脚从棚屋里跑出来,手里拿着各式各样的容器:锅、汽油桶、水桶、脸盆、甚至小瓷缸。5岁的小男孩莫里斯看见清水慢慢注满自己的水盆,高兴地说:“我又有水喝,可以洗脸、洗衣服了!”
名叫南古塔的妇女会讲一点斯瓦西里语,她对司机说,中国人非常热情友好,从别处买来的水里常有泥沙或其他杂质,而中国人送来的水都是新鲜干净的好水,可以放心喝、放心用。
村民们把接来的水存在家里,通常一次接的水够用3天。如果水用完了,他们就不得不步行到五六公里外的商店买水,20升的桶装水20肯先令(约合0.22美元)。“对这里的村民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为他们中很多人没有工作,”作为拉拉塔村的一名首领,奥古斯丁为水的问题格外发愁。
A2项目副经理黄朝林回忆送水的初衷时说:“2009年,工程进入桑布鲁区,当地人干旱缺水的生活让我们觉得心里不忍。记得有一次,我们路过一个干涸的河床,里面只剩下一摊水,已经变绿了,可是牛羊照样喝,甚至连人也过去喝。”黄朝林说,这个画面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此后便产生了送水的想法。
“送水不是我一个人的决定,这已成为全项目组的共识,”黄朝林说。主营地的水井建于2008年,有130米深,主要供应营地的生活用水。“水稍微带点碱性,但在当地算得上优质水源”。工人们把水龙头接到主营地的围墙外,方便周围村民过来打水。此外,在95公里以外的分营地,也有一个专为周围村民使用的外接水龙头。
项目组隔三差五地给沿途的村庄送清洁的井水。工程虽已接近尾声,但送水行动仍然没有停。究竟送过多少水,连黄朝林自己也记不清了,“只记得2009年最干旱的那半年里,我们给工程沿途的5个村庄每村每周送10吨水”。这5个村庄分布在工程百余公里的沿线,路远的,水车来回要花5个小时。
“等我们的工程彻底结束,工程的两口水井就留给当地村民来用吧,”黄朝林说,这是他们能为当地人做的善事。(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