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649|回复: 0

“公号编辑部”——微信带来信息传播新变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7 10: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记者袁全 邓中豪 翟永冠)自从成为微信公共账号“90号茶室”的主人,卢九评的生活完全改变了。

    每天凌晨4点,他就开始工作:先浏览几个自己喜欢的财经网站,从中选取一些文章和资讯,进行分类整理,然后转载到自己的微信公号上,并推送给“关注”他的粉丝们阅读。

    “我一个人看了不过瘾,想分享给其他人。”卢九评说。今年50岁的他,留过学,经过商,现在他把自己定位为“一本电子杂志的编辑”。“90号茶室”从春节注册到现在,已有14000多名“粉丝”。

    这个让卢九评过了一把媒体瘾的社交平台,是腾讯推出的手机聊天软件“微信”。基于网络快速免费地发送音视频、图片、文字和支持群聊的特色,通过手机快速传播,让微信在全球已拥有超过3亿的用户。

    除了基本的通信功能,很多人发现了微信的大众传播意义。在微信的公共平台上,注册账号的用户可将自己在网络中看到的精彩内容转发给“关注”他的好友,好友点击即可阅读,并就内容进行互动交流。

    很多人像卢九评一样,将精心挑选的资讯经过“编辑”后,分享到自己的公号上。还有不少微信公号,则凝聚了一批具有原创精神和独家消息来源的写手,如同一个个虚拟的编辑部。这使得微信超出了它本身的私密交流意义,成为最新的社会信息集散地。

    几年前,微博兴起,激起了中国“人人要发声”的社交浪潮。大量的社会热点事件被网民“爆料”和讨论,加快了信息传播,更推动了舆论变革,“网民的声音”被认为是不可忽视的力量。

    然而,随着微博的爆炸式发展,铺天盖地的信息让人眼花缭乱,人们开始厌倦那些雷同而零碎,有时不尽可靠的微博信息,而内容精炼、经过专业选择、富有个性的微信平台则赢得了更多的关注。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新媒体系主任吕欣把这个现象描绘为新媒体发展的“抛物线”。他认为,在传统媒体长期主导舆论的时候,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出现,激发了“草根”发言的热情,并成功获得了市场青睐。然而,其过剩的“垃圾信息”也分散了受众的精力,人们疲于信息的“多”,更期待内容的“好”。

    “现在到了抛物线的顶点,开始往下走了。”吕欣说,“在新鲜感过去后,深层次的要求突显了。受众不再愿意去找信息,而是希望在短时间内直接得到更有用、更优质的内容。”

    因为工作原因,吕欣关注了一些与互联网有关的公号,他觉得从中获得了不少“有意思的话题”,而且相比微博信息,微信上的内容更专业、更有公信力。

    常年关注中国互联网的艾媒咨询CEO张毅认为,从信息的搜集编辑再到发布的过程,微信公号的确称得上是“虚拟编辑部”。

    “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品牌”--这是腾讯官网介绍微信公众平台的口号。这个功能吸引了不少像卢九评这样的自媒体人,建立起有鲜明个性和精准定位的私人电子订阅刊物,有效地推动了大众传播。

    但张毅也指出,微信属于私密社交圈,其中的一些内容仍然可能缺乏严肃性,甚至不具备真实性。“如果是时政新闻,人们还是会看官方认证的微博发布的消息。”张毅说。

    事实上,权威的传统媒体也难以置微信这个万花筒般的新信息传播渠道于不顾,众多“国字号”的报纸、杂志、电视台,还有各大网络媒体也纷纷在微信上开设官方认证账号。

    传统主流媒体对微信公号趋之若鹜,原因在于微信特有的推送功能让媒体内容的阅读率大幅提升。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讲师魏武挥更是把微信称为“历史上达到率最高的媒介”。

    南开大学信息技术科学院副教授史广顺认为,信息精准的传递效率让微信已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即时通信工具,更像是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撒手锏”应用。

    也正因如此,张毅担心,盲目地追捧微信公号,可能造成微信上的信息泛滥,同样会让受众生厌。微信的私密交流性质,给信息的监管也带来了新的难题。

    5日微信5.0 iPhone版正式上线,在增加多项功能的同时,却对公众号的设置做了“减法”,将所有公号的消息折叠起来,使消息列表更为干净。此举旨在减少公号对用户的打扰,但也被媒体解读为微信在有意弱化公众账号功能。

    对于微信蓬勃的发展态势,专家建议,对待建立在新技术变革基础上的“微信热”,既要支持,也要引导。(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18 23: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