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专访:“中非合作可以解决人类社会最棘手的卫生问题”——访联合国副秘书长、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西迪贝
新华社记者陈勇 吴夏
“50年来,中国援助的医疗队和医疗设施一直在非洲挽救生命、改善人民的健康,”在中国向非洲派出援外医疗队50周年之际,联合国副秘书长、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米歇尔·西迪贝16日对新华社记者说,“我本人清楚记得,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中国医疗队就来到了我的家乡马里。”
正在北京参加中非部长级卫生合作发展会议的西迪贝相信,中非合作可以挽救数以百万计的生命,也可以解决艾滋病这样人类社会最棘手的卫生问题。他说:“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几十年发展所积累的经验、技术知识和竞争力可以帮助非洲进步。”
“艾滋病是重要议题”
作为一位非洲籍卫生官员,同时也作为联合国艾滋病防治机构的负责人,西迪贝认为,艾滋病仍是非洲面临的最严峻的卫生挑战之一,艾滋病防治也将是中非卫生合作的一个重要议题。
他说,如今已有750万非洲艾滋病感染者接受了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约占非洲患者总数的一半,“但我们不能忘记,终结非洲艾滋病的工作还远没有结束。”全球70%以上艾滋病患者生活在非洲,一些非洲国家的病毒感染者超过全国总人口的25%,每年有超过一百万非洲人死于和艾滋病相关的各种疾病。艾滋病还对非洲各国造成了多方面的损害。
西迪贝同时认为,对非洲而言应对艾滋病挑战相当于“探路”。在此过程中,非洲国家可以积累经验、发展医疗卫生系统,增强应对其他医疗卫生问题的能力,比如疟疾、血吸虫病、结核病、母婴健康等。
艾滋病规划署曾经提出,到2015年使全球1500万艾滋病患者获得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治疗。“中国对此的贡献将是决定性的,”西迪贝强调。
他认为,中国在提高治疗覆盖率方面的经验对非洲各国政府“非常宝贵”,中国还可以帮助非洲加强卫生系统、实验室系统建设,发展人力资源,提高制药工业的水平。
“伙伴关系新时代”
西迪贝相信,中非部长级卫生合作发展会议将推动中非卫生合作进入“伙伴关系新时代”,比派出医疗队和援建医疗设施更进一步。
他说,中国的科技与制造业可以帮助非洲发展下一代简单易用、成本低廉的诊断设备和医疗工具;中国还可以和非盟、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等合作,帮助非洲制药工业生产质优价廉的药物。
“现在我们可以做的,不仅限于提供设备和产品,”西迪贝特别提到。他认为,非洲的医疗卫生系统需要培训至少一百万社区卫生工作者,这方面可以学习中国“赤脚医生”的经验。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使母婴死亡率持续降低、人均预期寿命持续提高,非洲必须学习这些经验。
西迪贝指出,中非卫生合作是互利的。他说,全球10个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中有7个在非洲,中国向非洲医疗卫生系统投资可以获得回报,同时也将创造难以估价的公共产品,“这些收益不仅造福于中国和非洲人民,实际上也造福于全世界人民。”
西迪贝说,“非洲医疗卫生系统也有一些经验可以介绍给中国,”例如非洲在农村、偏远地区进行艾滋病治疗和阻断母婴传播方面很成功;在抗逆转录病毒的简化疗程上有丰富经验;非洲各种社会组织共同应对艾滋病挑战的经验对中国也会有帮助。
他最后强调说,中国和非洲的公众都应理解中非合作的益处,媒体有责任揭示真相、提高公众的认知。(完)
中非将推动传染病防控等卫生领域合作深化发展
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记者吕诺)以“新形势下中非卫生合作的重点领域”为主题的中国—非洲部长级卫生合作发展会议16日在京举行。中非卫生官员在大会讨论后签署《北京宣言》,决定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中非传染病防控等卫生领域合作深化发展。
《北京宣言》提出,共同开发卫生人力资源、推动中非职业技术培训合作;推动建立中非医疗卫生联合研究实验室;支持非洲国家卫生政策和项目;支持传染病和非传染病防控合作、支持免疫体系建设;开展血吸虫、疟疾、艾滋病领域的公共卫生合作项目;捐赠全科模块化箱房诊所;支持中非医药企业合作、鼓励技术转让;加强全球卫生事务中的协调和合作。
在《北京宣言》的框架下,中国与非洲各国将更加紧密地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以鼓励技术转移,扩大质优价廉卫生科技的实际应用覆盖率,同时保证产品的质量。宣言所强调的各方在卫生领域的合作将与非洲国家内部、国家之间及整个非洲大陆的优先发展重点及最紧迫的发展需求保持一致。宣言的发布,为今后中非协力解决影响非洲大陆的重点卫生难题制定了路线,标志着中非合作的新篇章。中国与非洲各国将共同努力,以可持续的、长效的方案解决卫生领域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加强联合研究、改善医务工作人员短缺等问题。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在大会讨论环节发言时表示,鉴于中非都在拓展合作的范围和规模,中国随时准备着分享中非在卫生发展中取得的经验,并与非洲伙伴一起努力,确保中非合作战略与当地优先事项和最紧迫的卫生发展需求相匹配。
来自非洲48个国家和8个国际组织以及中国国内各有关部门的近40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