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57|回复: 0

挥洒汗水,筑梦“一带一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31 01: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29343382_14778653494181n.jpg

129343382_14778653566281n.jpg


在印度尼西亚交通极为不便的中苏拉威西省莫若瓦力县,有一个作为中印尼产能合作领域重要项目的恒顺众昇印尼工业园。本报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一批远离祖国的中国年轻人,充满活力地战斗在实践“一带一路”事业的第一线,29岁的小伙子马旭升就是其中一位。

  出生在甘肃省定西市的马旭升,毕业于中央财经大学,两年前作为恒顺众昇苏拉威西工业园区的第一批“拓荒牛”到印尼现场开展工作,见证了园区从当初的一片荒地到现在初具规模的整个过程。

  作为先锋队,有很多事情需要与印尼当地人直接接触,翻译又不可能随时在身边,马旭升认识到不学印尼语很多工作无法开展,于是苦学印尼语。他与印尼员工一起工作时,学着跟他们进行简单的沟通交流,印尼人喜欢中方员工用印尼语跟他们打招呼,这样他们感觉受到了尊重。在这个过程中,马旭升不仅提高了印尼语交流能力,也与当地人结下友情。中国人喊他“小马”,但因为发音差异等原因,印尼朋友学成了“Siomai”(翻译成汉语是“烧麦”的意思)。这个印尼名字由于好记且作为一种两国都比较普遍的食物,很快在印尼员工中传开,他也成为被当地人熟知的中国人。

  刚开始征地时,因为考虑到交易量比较大,园区决定用支票支付。村民第一次拿到支票时立刻炸开了锅,感觉一张小纸片能等同于巨额印尼盾,匪夷所思,认为肯定是园区欺骗他们。为了让村民认识到支票的便捷性和安全性,马旭升详细地向村民解释支票的用途,同时联系银行的工作人员及镇长到现场作担保。半信半疑的村民到银行将征地费兑换成现金存到银行账户后,才相信原来还真有如此便捷的方式可以避免领取现金过多被偷被抢,在后期交易中,村民都喜欢上了用支票进行交易的方式。

  现在,马旭升在工业园区主要负责后勤及行政相关的一些工作,在节假日也得坚持工作。“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了不让中方人员在节假日过于思念家乡,他带领后勤职工为园区工作人员准备可口菜肴,同时组织各种娱乐活动,让大家过一个快乐充实的节日。

  在印尼工作的两年里,马旭升与当地工人交流时,时刻尊重印尼人的风俗习惯,譬如不用左手递东西等。“只有尊重别人,你才能得到对方的尊重”,这也是他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都能跟印尼人打成一片的重要秘诀。

  尽管马旭升已经比较适应了异国他乡的工作环境,可夜深人静时,刷刷微博看看朋友圈,他总会被同学朋友们晒孩子的照片触动。新婚后不久,马旭升夫妇就一起来到印尼,妻子在雅加达工作,他则到了苏拉威西岛的现场,离多聚少,每年最多见面四五次,而每次相聚都要经过5小时的车程和3小时的航程。

  在朋友圈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叫《我们为什么离开家乡去大城市》,他转载后有人开玩笑地问“那我们为什么从城市跑到乡下”,马旭升回复说,“那是为了把乡下建成大城市”。虽然是玩笑话,但确实是他的心愿。两年来,他见证了周边村庄的变化,不断增多的新车和摩托车,越来越火的集市,都是园区建设带来的发展。他还想见证,见证这个最初的渔村成为一个城镇、一座设施齐全的幸福乐园,他愿意为这里的发展增砖添瓦。

  “自己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就像一根线,做最牢固的那根线,与其他同事紧紧地拧在一起,使恒顺众昇苏拉威西工业园区成为‘一带一路’上牢固的一条绳,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纽带。”马旭升总是这样鼓励自己。

  哈萨克斯坦南部的克孜勒库姆沙漠临近乌兹别克斯坦边界,自然条件恶劣,夏季酷暑冬季严寒,一年温差可达70—80摄氏度,方圆数十里内荒无人烟。然而,正是在这片本国人都极少涉足的土地上,一名来自中国的男子汉却以顽强的毅力在这里坚持生活工作了3年,为中国的能源安全撑起了一把“保护伞”。他,就是中国石油集团中亚管道有限公司乌哈边境计量站副站长褚军。

  中亚天然气管道是中国首条跨国天然气管道和“一带一路”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已建成的A/B/C三条管线全部经过哈萨克斯坦,年设计输气能力550亿立方米,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位于克孜勒库姆沙漠的乌哈边境计量站,由中哈两国共同管理,肩负着对中亚天然气管道从乌兹别克斯坦进入哈萨克斯坦的天然气进行商业计量的任务,是管道在哈段的跨境计量第一站和名副其实的“秤杆子”。

  2013年8月,褚军作为中方唯一一名管理人员,先期来到乌哈边境计量站参加站场投产及生产运行管理工作。他以“把好中哈天然气管道跨境进气计量第一关,为祖国蔚蓝的天空献一份力”的积极工作心态,迅速适应了计量站的工作环境并顺利开展了各项工作。

  “万事开头难”,在计量站投产期间,褚军的工作千头万绪:他要负责现场收集设备安装调试、施工进展等信息并上报国内相关部门;要严格监督施工质量,及时发现施工遗留问题并不断督促哈方承包商整改;还要时刻密切监控站内设备的运行状况,对设备故障进行处理并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此外,定期对所负责的100多公里天然气管道进行巡视、线路阀室应急处置等工作也在他的职责范围之内。

  面对如此繁重的任务,褚军没有退缩。几年来,他一直认真贯彻落实项目工作安排,强化安全责任意识,着重在安全生产、施工监管以及线路应急处置等方面下功夫,并先后四次对沿线阀室干线阀门的故障进行了应急处置。为了保证管道安全输气,褚军还曾经要求哈方管理人员按照规定彻底整改安全隐患,最终得到中哈方项目领导的一致肯定。经过不懈的努力,在边施工整改边生产运行的复杂情况下,乌哈边境计量站成功实现了“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的考核目标。

  第一次见到褚军时,他一口流利的俄语让记者印象深刻。而随后记者才得知,初到计量站时他连一句俄语都不会说。当时,中方只有他一人,翻译还没有到位,他感到只有和哈方同事和谐相处,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哈方同事很多年龄都比我大,我就打电话请教其他中方同事如何称呼哈方长者,在日常生活中我都对年长的同事使用尊称,就这样逐渐拉近了彼此的关系。”而对于哈方年轻员工,褚军则有着另一套办法:“一有时间我就主动和他们交流,给他们讲输气知识、安全规定、管理程序;业余时间和他们一起进行各种体育活动;经常也会做几道拿手菜和他们一起分享。”就在与哈方同事不断的交流互动中,褚军的俄语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不久前他通过了公司内部的俄语水平考试。

  褚军融入当地的努力让他与哈方同事建立了相互信任和尊重,同时也得到了哈方同事的帮助与认可,工作开展得更加顺畅。在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各类视察评比中,乌哈边境计量站都以中哈员工良好的精神面貌、优良的专业素质以及和谐的工作氛围受到了两国相关部门的大力称赞。

  当谈到独自工作几年的感受时,褚军深有感触地说道:“在计量站除了要适应自然环境之外,更加难熬的是忍受思乡之苦和没有同胞的寂寞。但我一个人并不孤单,我们是一个战斗的团队,我们共同工作在中亚管道项目数千多公里管道的各个站场,为了我们共同的梦想——把清洁绿色的能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祖国而努力工作,履行着中国石油的责任与担当。在这里,多辛苦的付出我都无怨无悔,在平凡岗位上坚守,我说到做到!”

  在中国与马来西亚经贸合作中,两国双园项目开创了国际园区合作的新模式。在马来西亚东海岸重要城市关丹,一座现代化的马来西亚—中国产业园项目正在拔地而起,同时中马两国共同投资建设的关丹港扩建工程也在如火如荼地加紧施工。据介绍,中国公司承建的关丹港高桩码头工程,技术难度较大,在马来西亚国内工程建设中尚属首次。

  作为第一批来到这里的中国建设者,北部湾控股(大马)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唐慧强深有体会。2015年1月,唐慧强第一次踏上马来西亚的土地,初创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当时的关丹产业园区就是一片热带原始森林,几座山包和一些水塘散落其中。除了位于高速公路旁边,交通相对便利外,这里只有零星几户人家。”唐慧强回忆道。

  而今园区已经初具雏形,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现代化厂房正在加紧建设。今后,随着产业园建设逐步完善,这里将成为马来西亚首个国家级产业园区,不仅服务马来西亚国内市场,而且借助参与关丹港扩建的优势,进而辐射东南亚市场,将关丹打造成为区域性产业物流中心。

  关丹地处赤道附近,终年炎热多雨,有时晴朗的天空一眨眼就下起了倾盆大雨,让人躲闪不及。唐慧强说,很多中国工人不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很容易被当地蚊虫叮咬,去年还有两位中国工人因此患上了登革热。除了自然条件恶劣,由于施工现场聘请了外籍劳工干活,语言也成了大问题。“虽然我们有分包商,但在工地巡查时也要与工人交流沟通,这时候只能学习当地语言。”他说,通过利用业余时间自学马来语,现在已经能够用简单的马来语沟通了。

  在与马来西亚当地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唐慧强和同事们用自己的实力和耐心,逐步赢得了对方的信任与尊重。在产业园中,由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与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联合钢铁(大马)有限公司,2014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成为首家入园企业。“一开始许多马来西亚的钢铁公司担心中国企业会抢他们的饭碗,对我们比较抵触。但随着我们不断地做解释工作并带领当地企业到实地参观,逐渐打消了他们的顾虑,他们认识到我们之间的关系是合作而非竞争。”唐慧强说。由于联合钢铁采用先进技术生产,且70%产品用于出口,不仅不会对马来西亚国内钢铁市场造成大的影响,还会为当地创造约3000个就业机会。

  在为当地创造就业的同时,中国建设者与关丹的当地社会和谐相处,为社区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就在今年的当地传统节日哈芝节,联合钢铁中国职工为产业园附近的双溪乌拉清真寺和关丹码头清真寺送去了两头牛,与社区居民共度节日。

  负责与中国企业对接协调的马来西亚东海岸经济特区发展理事会投资管理部高级经理徐嘉仁对本报记者说,在合作过程中,他感受到中国建设者的工作激情和能力,“他们非常敬业,迫切地想把项目尽快落实,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理念,希望双方能够继续配合,共同把东海岸建设好。”

  精神不滑坡 打造新走廊

  巴基斯坦长达1152公里的在建卡拉奇至拉合尔高速公路,将把该国最大港口城市卡拉奇与第二大城市拉合尔连接起来,建成后将成为中巴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12月8日,中国铁建旗下中铁二十局集团(简称中铁二十局)与巴基斯坦建筑企业组成的联合体中标该高速公路第三标段(阿卜杜哈基姆至拉合尔段)项目,合同总额为1486.54亿巴基斯坦卢比,约合人民币93.76亿元。

  自项目开工以来,中方建设者们面临了近50摄氏度的高温酷暑、语言障碍和斋月期间现场劳动力锐减等诸多困难。“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中铁二十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兼该项目总指挥李令选坚持的这一信念,激励着大家的意志。项目部迅速整合了约1200余台(套)各类设备及各类机械操作手2000余名,保证了路基土方施工的顺利进行,并全面完成了集团公司确定的现阶段计划目标。

  目前,该项目在按照计划稳步推进。这并不是李令选负责的首个海外项目,他曾到过极端酷热的非洲,也在蒙古国感受过刺骨的寒冷,他是集团公司有名的“老海外”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中铁二十局海外经营一直走在中国铁建的前列,十几年的海外经营业绩对任何一个建筑企业来讲都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我有幸参与了中铁二十局所有海外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从2003年尼日尔供水工程开始,到安哥拉罗安达和本格拉铁路大修工程、莫桑比克铁路走廊项目、蒙古叶罗河铁路专用线项目,再到当前的巴基斯坦高速公路项目,中铁二十局向海外展示了包括高速公路、铁路、水利和市政等综合施工优势。”李令选与记者分享起他难忘的海外经历。

  2003年9月,中国政府对尼日尔援建投资最大的项目津德尔市供水工程落到中铁二十局肩上,这是他们的首个“走出去”工程。李令选被任命为项目指挥长兼技术组组长,率领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不远万里挺进津德尔这座撒哈拉沙漠边缘城市开展工作。“手一碰暴晒后的钢筋就会被烫起泡,鸡蛋打到机器盖子上很快能揭下鸡蛋饼……”提起在尼日尔的经历,李令选记忆犹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他还克服了疟疾和胆结石带来的痛苦。李令选说:“艰难困苦的感受会随着时光流逝逐渐淡去,但项目交付给建设者带来的自豪感却历久弥新。”

  李令选1976年参军入伍,成为一名铁道兵战士。1984年铁道兵改工后,李令选脱下军装成为中铁二十局的一员,而铁道兵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他身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1978年,叶剑英元帅为铁道兵成立30周年题词:“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在李令选看来,这正是铁道兵这支铁军精神的集中体现。“我将不忘初心,继续坚持发扬铁军精神,努力完成好肩负的每项使命。我将一如既往地履行好职责,力争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李令选表示。

  凭卓绝努力 创合作典范

  在中国和波兰两国产能合作过程中,中国柳工集团收购波兰HSW公司民用工程机械事业部曾在波兰引起很大轰动。这是两国间的第一个重大企业并购项目,也是两国产能合作的成功典范,而这其中,柳工集团的侯宇博功不可没。

  波兰HSW集团公司成立于二战之前的1937年,是中东欧地区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之一。2008年的欧债危机,这家老厂的运营出现困难,于是将寻求合作的目光投向中国。2011年,刚刚加入柳工集团不久的侯宇博跟随团队来到波兰,担任收购谈判的翻译工作。

  侯宇博大学毕业后曾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担任过7年多的波兰语播音员。加入到柳工集团并购谈判的队伍后,侯宇博是整个柳工集团唯一的波兰语翻译。他当时不满30岁,对机械知识几乎一窍不通,也缺乏机械方面的波兰语词汇。他当即买来一摞机械专业用书,先把专业词汇翻译成英语,再从英语翻成波兰语,死记硬背下来。

  波兰的法律规定,企业并购在企业主之间达成协议后,还必须取得工会的同意。由于对中国企业缺乏了解,波兰工厂的工会方面一开始对中国资本的企业并购充满疑虑,特别是老员工抵触情绪特别大,他们担心企业被中国公司收购后,波兰员工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侯宇博授命代表中方与波兰工会进行谈判。面对会议室里挤满的身着统一工装的黑压压人群,年轻的侯宇博禁不住很紧张。作为中方唯一能直接同波兰员工对话的谈判代表,他努力地使自己平静下来,语气镇定地将中国企业收购后的计划向工人清晰地作了阐述,并且代表中方郑重承诺,在企业并购后的4年半时间内,绝不会因公司方面的原因解雇一名员工。通过反复细致的耐心解释,中方终于打消了波兰工会方面的疑虑。最终,柳工集团以3.35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成功收购这家波兰企业,成为迄今中国对波兰最大的投资项目。

  2012年2月1日,柳工机械(波兰)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始运营,侯宇博受聘担任总经理助理,直接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方的介入慢慢改变了波兰企业的运营状况,而侯宇博凭借自己的努力工作,也逐渐赢得波兰员工的信任和尊重。在侯宇博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柳工(波兰)公司的经营状况迅速得到改变,不久即扭转了亏损局面。2014年,公司荣获波兰年度全国最佳雇主奖(图三:侯宇博代表公司领奖。本报记者李增伟摄)。时任波兰总统科莫罗夫斯基在总统府接见侯宇博和其他中方管理人员,并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伴随着柳工(波兰)公司的稳步发展,已过而立之年的侯宇博也迎来自己人生的辉煌。今年7月,侯宇博被任命为柳工(波兰)公司副总经理。柳工(波兰)公司所在的斯塔洛瓦·沃拉市距离首都华沙250多公里,多年来,为了工作方便,侯宇博一直租住在工厂附近的宿舍里。有时候,整个小城里只有他一个中国人,下班后的生活极度枯燥乏味,就是日常生活也常常遇到困难。平时采购中国食品和调料等,他要驱车4个多小时到华沙才能买到。

  长期派驻海外,影响了侯宇博个人问题的解决,至今仍然单身,但他无怨无悔。侯宇博说,波兰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连接中国与欧洲大陆的中欧班列大多数要经过波兰,或是以波兰为终点。作为一个波兰语工作者,适逢这样伟大的时代,能为“一带一路”建设挥洒自己的青春,他感到万分荣幸和自豪。作为一个中国人,有时候只身走在这座无人知晓的波兰小镇上,素不相识的波兰人用“你好”打招呼时,心中的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这个时候,就会感受到远在万里之外的伟大祖国就在身后,就会真切地体会到,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

根据  人民日报等 采编【版权所有,文章观点不代表华发网官方立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5-1-18 01: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