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堪培拉3月11日电专访:“中国文化扬帆出海可多与国内外企业合作”——访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陈育明
新华社记者曹扬
“中国和澳大利亚互办文化年尚属首次,这是中澳全面合作关系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主题为‘感受中国’的‘中国文化年’是中国政府首次在澳大利亚举办如此大规模的系列文化活动,”谈起正在澳大利亚红红火火进行的“中国文化年”项目,陈育明大使感慨地说。
根据中澳两国于2009年10月发表的联合声明,2010年至2011年,澳大利亚在中国举办文化年;随后,中国于去年6月在澳大利亚拉开“中国文化年”大幕。目前,“中国文化年”已经举办了50多个项目,这些精品已经在澳大利亚掀起一股中国文化热潮。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人力成本高、主要城市相距较远,中国文化产品在澳大利亚进行全国巡演,成本极高而且较难打入主流市场。在此情况下,如何确保“中国文化年”取得成功?
“我们在对文化年进行规划之初,就确定了‘政府搭建平台,各界广泛参与’的举办思路。经过努力,‘中国文化年’活动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地域覆盖广泛,从悉尼、墨尔本、珀斯等大城市到霍巴特、纽卡斯尔、奥伯里等中小城市,均能看到‘中国文化年’的项目。”
在陈育明看来,“让文化与商业牵手”可谓“中国文化年”的一大创新。“我们在没有太多先例可循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通过与力拓、澳新银行、澳电讯公司等澳企以及中资企业反复沟通,最终促成力拓成为文化年的重要合作伙伴,并吸引了诸多澳中企业赞助。”
陈育明举例说,在企业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文化年”开幕活动在悉尼产生了轰动效应。企业出资并由其市场团队负责“中国文化年”的广告投放,企业丰富的广告宣传经验和成熟的广告代理渠道使得“中国文化年”的宣传事半功倍。当地很多华侨华人表示,这是在澳多年来头一次看到这么多中国主题的广告,感觉相当震撼。
“中国文化在扬帆出海的过程中可以多与国内外企业合作。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与世界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越来越多的企业有意愿参与到中国文化项目中来。我们应充分利用他们的宣传经验和市场网络,使得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更加顺利,更见实效,”陈育明说。(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