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 题:中共新领导集体宣示以实干托举“中国梦”的政治抱负
新华社记者李云路 顾钱江 颜昊
中国国家博物馆29日迎来一批特殊的参观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他们以表现中国170多年来奋斗史的展览为背景,向人民郑重宣示其政治抱负:承前启后,实干兴邦,带领人民走“中国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上任仅15天后,中共最高领导层--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七位成员29日集体出现在国博“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新任总书记习近平不仅引人注目地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他还向全党提出三个“必须牢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观察家指出,中共最高层领导人选择上任短短半月的时间节点,在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的特殊地点,着重阐述“中国梦”,表达实干决心,具有重大而深长的政治寓意。
“中共新领导集体在这一场合向人民袒露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政治决心。”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蔡霞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此举表明中国共产党希望在民族复兴这一基点上凝聚起全民族力量,决心肩负人民使命,承担历史重托,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接力奋斗。
这一举动不禁让人想起10年前的2002年12月5日,胡锦涛在当选总书记后曾率中央书记处成员赴革命圣地西柏坡,重温“两个务必”,号召全党大力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
“去西柏坡强调继承和保持党的优良作风,具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参观‘复兴之路’,回顾中华民族百余年兴衰史,也是告诫全党勿忘过去,认清当前,展望往来。”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说。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30日在头版刊登了习近平等参观《复兴之路》展览的消息和图片。引人注目的是,人民日报同时在报眼位置以《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为题摘录了习近平讲话,还发表了评论员文章《用实干托起“中国梦”》。
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国家博物馆内的“复兴之路”陈列,展现了中华民族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170多年来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探索奋斗的历史。现在,距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只剩下8年。
党内著名理论家、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对新华社记者说,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共领导集体成员在此重大历史节点探访“复兴之路”,用意很深。
他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
习近平的讲话给人以充满历史感的印象。他抚今追昔,瞻望前路,并借诗言志。追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衰落、抗争、奋起的历史,他说“雄关漫道真如铁”;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共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瞩目成就,他说“人间正道是沧桑”;展望明天,他说“长风破浪会有时”,表达出虽前路困难重重但“中国梦”终会实现的坚强信心。
在29日的讲话中,习近平重申了十八大报告中的两个“一定能”,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引人注目的是,他进而提出第三个“一定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党内权威分析人士认为,中共领导人如此斩钉截铁地断言“一定能”,就是因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的指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方向,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习近平不仅表达了中共新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的高度自信,还表达了全党要继续艰苦奋斗,尚实干弃空谈的坚强决心。
人们注意到,《人民日报》将习近平讲话中强调的三个“必须牢记”以黑体字列于在报道正文之前:
“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把一个13亿人口规模的发展中大国带向现代化,这在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主任季正聚说,“时下的中国正面临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巨大压力,这都要求凝聚党心民心、形成共识,同时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
观察者指出,“中国梦”来自于近代中华民族为救亡而强国的奋斗历程。今天,在中共的领导下,中国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这个梦想,但“行百里者半九十”。
“中国梦的实现要求我们前赴后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扭住改革开放这个动力不放,扭住全面小康的目标不放,齐心协力谋发展、攻坚克难敢创新。”李君如说。(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