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71|回复: 0

华人在非洲综合报道:“白衣外交官”搭建中非友谊桥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9 08: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南昌5月8日电(记者吴锺昊 高皓亮 张卉)51岁的中国针灸医生许金水从医26年,其中9年时间在距离家乡一万公里外的突尼斯度过。在那里,他既为总统政要把脉,也为普通百姓扎针。回国休整两年后,他打算今年底重返突尼斯。

    “一踏上非洲就感到心情不错,因为你知道自己接下来所做的事情对当地民众来说很有意义,也能感受到他们对中国人的友好。”许金水说。

    他说,如今在非洲,中国针灸已经被非洲民众广泛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等骨科顽疾,以及高血压、肥胖症等病症,针灸不再是神秘的东方疗法。

    1994年,中国卫生部指派江西省卫生厅在突尼斯当地医院筹建针灸治疗中心,成为突尼斯医生学习、培训针灸技术的重要场所。1997年到2012年间,许金水先后参加了4期援突尼斯医疗队,担任了3期针灸分队队长。

    3次针灸治疗就为突尼斯时任总统治好了困扰其多年的拇指关节炎,让许金水声名鹊起。因为湿冷的海风,突尼斯民众多发风湿病,许金水所在的针灸科“抢”了医院一半的风湿病人。为了让更多的普通民众享受到针灸的神奇疗效,突尼斯政府宣布将针灸治疗纳入其医疗福利报销的范围。

    许金水是中国援非医疗队中为数不多的、承担针灸法语教学任务的医生。9年时间里,他为突尼斯培养了135名针灸医生,并建立起了针灸协会。他的洋学生们已经将针灸疗法带到了突尼斯最偏远的地区。“按照我们中国的说法,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他说。

    许金水只是众多中国援外医卫人员中的一位。1963年,中国第一支援外医疗队赴阿尔及利亚,50多年来,中国先后向亚、非、拉、欧和大洋洲的6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过援外医疗队,累计派出医疗队员约2.3万人次。

    5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埃塞俄比亚看望受益于中国免费白内障手术“光明行”活动的患者时说,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医疗队深入非洲51个国家,与当地医护人员一起,救治了两亿多人次的非洲民众。援非医务人员是“真正的光明使者、白衣天使”。  

    李克强还指出,中非是患难与共的兄弟,今后中国政府和人民还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医护人员、医疗技术等方面为包括埃塞在内的非洲国家提供更多更好的帮助。

    曾经被派往“非洲死亡之心”——乍得参与医疗援助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和推拿医师万志刚,给记者讲述了一段至今让他记忆犹新的经历:

    一位议员邀请中国医疗队前往其距离首都恩贾梅纳700多公里外的家乡义诊,汽车在途中坏了11次,换过7个轮胎后,他们才到达了这个小镇。当地民众捧着盆盆罐罐跑到他们面前,给他们看里面发黄的雨水。

    “当地的卫生条件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差,苍蝇乱飞,疟疾横行。”万志刚了解到,当地民众“吃饭基本靠着树、睡觉基本打地铺、医疗基本靠援助”,不少人都患有严重的骨骼疾病,却得不到基本的治疗,只能长期忍受病痛。

    万志刚坦言:“光靠义诊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医疗卫生条件差的状况,但我们要尽己所能帮助更多非洲人减轻病痛。”

    无论是在非洲还是回到中国,中国援非医疗队的“白衣天使”都受到了最高礼遇。

    曾在非洲服务9年的江西医疗队队长徐新华,至今仍收藏着乍得政府颁发给他及他所带领的12名援乍得医疗队员的乍得国家骑士勋章。去年8月15日,在中国援外医疗50周年表彰大会上,许金水与其他同仁一同在北京受到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接见。

    许金水说,2008年10月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当他第四次返回突尼斯时,当地患者不断地和他讲起鸟巢、水立方。“看着他们竖起的大拇指,我心里很自豪。”(完)


“一带一路”专题研讨会在开罗举办

    新华社开罗5月7日电(记者王蕾)由中国驻埃及大使馆主办的“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专题研讨会7日在首都开罗举行,埃及文化、教育、经贸、智库等各界代表出席会议并积极参与讨论。

    中国驻埃及大使宋爱国表示,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中国与广大亚非国家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也成为许多阿拉伯国家最主要的贸易投资伙伴。埃及区位优势突出,中埃经贸互补性强。“一带一路”将搭建中埃互利合作新平台,开辟中埃关系发展新天地,实实在在造福两国人民。

    在近3小时活动中,各界代表纷纷就如何更好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双方务实合作、促进中埃乃至亚非地区共同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并积极献言献策。

    开罗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萨利赫认为,“一带一路”构想与“中国梦”的理念相辅相成。共建“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领域的发展,更是政治民主、历史文化等层面的深层次交流合作;不仅是一国单方面发展,更是为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提供难得的战略机遇。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9月和10月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完)


一个中国“80后”在苏丹的日子

    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记者张芽芽 李有超)非洲对普通中国人而言,遥远而神秘,壮阔的尼罗河从位于北非的苏丹首都喀土穆市中心穿过。有一群中国人常年生活工作在那里,“80后”小王(化名)就是其中一员。记者通过电话采访到了小王,他讲述了他在苏丹的生活。

    “我就住在尼罗河边”

    几年前,小王被派往苏丹工作。苏丹是一个伊斯兰国家,这里石油储量丰富,中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有公司在苏丹从事相关业务。小王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合资公司,由多国资本构成,员工已基本实现本地化,绝大多数是苏丹人。

    “我们和苏丹同事交往很频繁,关系也亲近,经常一起吃饭、聊天。毕竟两国关系和友谊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啦。”小王说,196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的时候,苏丹也是其中一站。

    “苏丹的同事生活比较悠闲,随遇而安。这可能和非洲的环境、宗教有关,苏丹人不会嫉妒别人,他们生活得很快乐。”小王说,相比起来,中国人的进取心更强,苏丹人更乐观、达观。

    小王就住在尼罗河边,窗外就能看到尼罗河的粼粼波光。这里是典型的北非风光,喀土穆周边都是沙漠,除了尼罗河流经的地方有绿洲,其他的地方都是沙土地,黄色是主色调。

    谈到苏丹,大家想到的往往是战乱、动荡、不安。小王说,“喀土穆的治安很好,很安全,不过在偏远一些的地方或是油田基层的话,风险还是存在的,甚至有生命危险。”

   “苏丹是非洲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小王说,超出国内朋友们的想象,苏丹的网络建设很先进,这让他和家里联系很方便,视频聊天、微信都没问题。“喀土穆一上来建设的就是无线网络,3G的,听说是华为和中兴建设的。”小王说。

    苏丹曾是联合国宣布的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但近年来苏丹是非洲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小王说,刚到喀土穆时,感到这里和国内差距很大,像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水平,但这几年一直在进步。“喀土穆已经有三家五星级酒店,三四家现代化的超市,高楼、咖啡店、时装店都越来越多”。

    据了解,随着苏丹经济的发展,城市里生活水平在提高,中产阶级也在出现,主要是在石油、电信等企业工作的苏丹人。小王说,他的苏丹同事应该算是新兴中产阶级的成员,生活水平不错,家具、电器、车房该有的都有,他们住的是house,类似中国的别墅。

    “新殖民主义”说法让人费解

    对于外国媒体说中国在非洲发展是“新殖民主义”的说法,小王感到很费解。“中国公司在苏丹的很多项目都是与马来西亚、印度、印尼、中东甚至非洲公司合资的,苏丹政府对所有国际投资者都一视同仁,遵守合同条款对待。”小王说。

    “苏丹这些年的发展和中国关系很大。”小王介绍,上世纪90年代,中国公司进入苏丹发展后,帮助苏丹建立了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工业体系和产业链,实现成品油自给自足,很多苏丹当地公司都发展起来。而西方公司在非洲开发石油百年没有建成什么像样的炼油厂。

    “如果离开,我会想念”

    “对我们这些在海外艰苦地区工作的人,工作的辛苦都能克服,但不能和家人在一起,经年累月的寂寞和孤独感,不能替爱人分担家庭的责任,错过陪伴孩子、照顾老人的时光,这些思念和愧疚才是最难受的。”小王说。

    小王来苏丹的时候,孩子才几个月大,如今都要考虑上小学的事情了。“同事中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但这也没什么犹豫的,就像消防战士冲在灭火一线,遇到地震老师安排学生先走一样,都是工作需要,做什么工作敬业都很重要。”小王说。

    “虽然很想家,但如果任期结束回到北京,我想我还是会想念这里的一些事物,毕竟有些记忆还是很深刻的。”小王说。(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11-27 17: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