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与中非合作新实践国际论坛16日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来自尼日利亚、肯尼亚、中国、埃及等国的80多位政府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等就相关议题展开探讨。
本次论坛由中国“一带一路”非洲研究联盟和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主办,与会嘉宾围绕“一带一路”和中非合作,就中非产业促进、“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埃关系、非洲工业化进程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
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公使衔商务参赞韩兵致辞说,埃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天然伙伴。近年来,双边贸易量显著提升,投资合作后劲十足,金融合作不断推进,人文交流蓬勃发展。埃及作为2019年非盟轮值主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推进中非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校长阿卜杜勒·瓦哈卜·伊扎特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今年1月该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建的“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该大学愿意与中国和非洲的其他大学一道,深入研究“一带一路”相关政策,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建议,为埃中、非中各领域合作提供学术支持。
除此之外,早在几天前,中非“一带一路”合作对话会顺利召开,各方高度评价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并表示愿积极投身共建“一带一路”。会后,记者就下一步中非合作发展的建议,专门采访了中国驻非盟使团团长刘豫锡。
刘豫锡表示,中非共建“一带一路”凝聚众力、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各方应凝聚智慧力量,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合作。刘豫锡认为,自我封闭只会错失发展机遇,开放合作才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发展之道。“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一带一路’合作的新阶段,为中非共建‘一带一路’指明了方向。”
他进一步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中国和非洲国家同为发展中国家,面临相近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应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推动高峰论坛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在非洲落地见效,共同做大“蛋糕”和分享合作成果。
“中方欢迎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和域外伙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跨越不同地域和发展阶段,携手打造促进全球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的伙伴关系,通过三方和多方合作,实现双赢、共赢和多赢。”
——各方应拓展合作思路,通过“一带一路”为非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刘豫锡表示,双方应借助“一带一路”东风,对接发展规划,开启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中非合作新篇章。
刘豫锡认为,双方应依托非洲在基础设施、农业、工业化和能源等领域发展蓝图,打造新的合作契合点,构建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的跨国跨区域互联互通新格局。“我国可以借助非洲自贸区建设联通非中市场,促进双方商品、人员、资金和技术自由流通,以此加快政策、规则和标准‘软联通’,以实际行动促进双方协调联动发展,更好维护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便利化势头。同时,中方愿通过‘一带一路’合作进一步开放市场,为非洲经济包容可持续增长提供更多支持。”
——各方应坚持创新驱动和市场原则,发挥企业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在刘豫锡看来,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标志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数字经济成为带动非洲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我认为,中非双方应坚持创新引领发展,通过‘一带一路’促进非洲各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企业在科技创新合作中具有独特优势。刘豫锡表示,中非企业应顺应非洲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挖掘合作潜力,开拓电子商务、数字经济等新兴市场,推进设计、投资、建设运营和维护全产业链合作,通过技术创新跨越地域阻隔和基建瓶颈,加快实现中非合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中方愿与非洲国家一道,为企业更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适宜的政策和投资环境,打造政府和企业良好的联动合作机制。”
对于目前国际环境的变化,刘豫锡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今年初以来,尽管国际环境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但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健前行,第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6.4%,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刘豫锡表示,面对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浪潮,中方改革开放的脚步不会因一时一事而变化,将坚定遵循市场原则和国际通行规则,推进全方位开放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在世界进步的潮流中实现自身更大发展。
“我坚信,只要中非人民携手共进,“一带一路”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充沛活力,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刘豫锡说道。
非洲是“一带一路”的自然和历史延伸。早在15世纪初,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抵达非洲之角的索马里和肯尼亚,把中方的丝绸、瓷器、茶叶和发展经验带到非洲。进入新世纪后,中非共同历史使命和发展目标将双方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老的丝绸之路成为共筑中非繁荣发展的合作桥梁。我们欣喜地看到,39个非洲国家和非盟委员会与中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一大批铁路、公路、桥梁、机场、港口和工业园项目在非洲落地生根,给中非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注入新的内涵。
非洲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非双方应以“一带一路”合作和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为引领,促进政策、设施、贸易、资金和民心融通,推动“一带一路”合作沿着高质量方向不断前进。
第一,以政策沟通为平台,加强战略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具有开放、包容和透明的特点,不打地缘政治的小算盘,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让合作在阳光下运行。中方愿与非洲各施所长、各尽其能,推动“一带一路”与《2063年议程》、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非洲各国发展战略对接。欢迎各伙伴方积极加入“一带一路”合作,构建多层次合作架构,共促非洲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以设施联通为重点,增进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是经济融通的动脉。中方愿结合非洲发展需要,本着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原则,秉持共同、集约、绿色、安全和开放发展理念,加强中非“一带一路”合作顶层设计,高质量、可持续地在交通、能源、信息通讯和产业发展等领域推进重点项目,帮助非洲打造经济走廊和交通动脉,培育非洲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提升自主发展能力。
第三,以贸易畅通为亮点,扩大开放共赢。贸易自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历史潮流。以邻为壑、损人利己的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霸权主义只会让人类退回自我封闭的孤岛,使世界经济的海洋干涸。中方坚定支持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致力于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愿同非洲各国通过“一带一路”合作,帮助非方更好融入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也将进一步向非洲敞开大门,欢迎更多非洲企业参与中国各类博览会,共享贸易融通和市场开放的红利。
第四,以资金融通为助力,服务中非合作。当前中非投融资合作方兴未艾。中方从不在对非合作中附加政治条件,从不谋取政治私利,严格按照市场规则办事。中方愿依托“一带一路”专项贷款、丝路基金、中非发展基金、中非产能合作基金、非洲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贷款等投融资平台,为中非共建“一带一路”提供资金支持。我们也希望与国际和非洲金融机构合作,创新投融资模式,解决非洲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第五,以民心相通为纽带,促进文明交流。中非人民虽有肤色语言之别,但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各具魅力、美美与共。“一带一路”合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的是“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国与国交往新路,旨在搭建不同文明平等相待、和谐共处的桥梁。中方愿进一步扩大中非在文化、教育和旅游等领域合作,为青年、妇女、媒体和智库交流搭建更多平台,拉近中非人民心与心的距离。
企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直接参与者和建设者。希望中非企业抓住“一带一路”释放的政策红利和投资机遇,投身非洲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中非合作提质增效。中方企业应坚持正确义利观,积极向非洲转让技术、发展经验和创造就业,把帮助非洲实现自主可持续发展同中国自身发展紧密结合,促进中非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13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积极致力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12亿非洲人民也在为实现经济振兴、民族富强、社会进步的“非洲梦”不懈努力。我相信,只要中非双方携手努力,“一带一路”合作必将在非洲实现更大发展,让中非合作这艘巨轮行稳致远。
根据 中国经济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