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已经可以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把自己国家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国家将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同时也将更加开放,更加深入地参与全球经济和全球事务,真正承担起一个大国应当承担的国际责任。这就要求,我们的军事力量建设不仅要适应维护国家生存安全的需要,而且要适应维护国家发展安全的需要;不仅要适应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需要,而且要适应作为大国履行国际责任的需要,与国家的国际地位相匹配。在中国梦的视阈里,强军梦也已经有了清晰脚本。
中国梦催生军事战略新理念
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进强军进程,首要的是正确解决军事战略问题,确立与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和发挥大国作用相适应的军事战略。总结60年调整完善军事战略的重要经验,很重要的一条是,在军事战略的调整中,军事战略理念的突破具有根本性,一旦确立新的军事战略理念,整个军事战略将为之一新,军事力量建设随之上一个新台阶。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们奉行的军事战略理念,从总体上说是本土防卫,战争准备和战争初期的战略指导思想是诱敌深入,即依托广袤国土和复杂地理环境,把强敌放进来以后,以持久、广泛的人民战争消耗其力量,当战争力量对比发生根本转变后转入战略反攻或进攻,把侵略者彻底赶出去。1956年军事战略方针贯彻了这样的军事战略理念。贯彻这一军事战略方针,我国军事力量基本上是一支本土防御型军事力量,执行守土守疆任务。1988年制定新时期军事战略,放弃了准备应对大规模侵略战争转而准备应对局部战争,实际上是把我国反侵略反干涉的战略前沿由本土纵深推进到边境和沿海地区,实现了军事战略理念的一次更新。从1993年制定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到2004年调整充实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我军在把军事斗争基点转到准备应付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同时,突出了重威慑、重控制,强调积极防御军事战略重心前移,争取做到不仅能够打赢敌人强加给我们的战争,而且能够有效慑止强敌对我国的侵略和武装干涉,一旦发生危机能够有效控制危机升级,直到化解危机,即使不得不使用战争手段,也要尽可能做到先机胜敌,以保持战略全局稳定,从而为军事战略注入了新理念。但应该看到,至今为止,我国军事战略理念基本是“内敛”的,没有完全从守土卫疆的本土防御理念中跳出来,滞后于国家利益的发展,滞后于国家国际地位的提升,不足以牵引我国军事力量建设跃上一个新台阶。
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国的军事战略理念需要实现由内敛性向外向性转变。具体说,我国军事战略须适应国家扩大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实现防御态势前出,由边境和沿海防御向境外防御拓展,进一步扩大防御纵深,确立起境外防御的军事战略理念,不仅要能有效慑止和打败任何国家对我国本土的侵略,而且要能有效慑止和制止任何国家对我国海外重大利益的侵害,能够慑止和制止任何国家在我国周边玩火和热点升级,能够有效维护我国发展经济和扩大开放所必需的和平环境。强大起来的中国仍将坚定执行“永不称霸”的基本国策,决不谋求世界霸权,决不角逐势力范围,永远走和平发展道路,但这决不意味着中国的军事力量只要能做到守土卫疆就可以了。如果说过去的中国是站在世界体系之外与他国竞争的话,那么今天的中国则是深深地卷入到了当代世界体系之中,成为世界经济、政治链条中的重要一环,融入到了世界体系之中同他国展开竞争。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利益不再仅仅局限于本土,而是愈来愈呈现全球化分布的特点,能不能有效捍卫国家的海外重大利益,越来越成为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在当今时代,捍卫国家海外利益,仅仅有经济、政治、外交等和平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军事手段的支持。这就要求我国军事力量需要具备在本土之外维护国家重大利益的能力,以满足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中的军事安全需求。面向未来的军事战略理念,应该反映这种新需求。
中国梦呼唤军事力量建设转型
新的军事战略理念,将有力地牵引军事力量建设转型。众所周知,中国军队至今仍基本上是一支本土防卫型军队。陆军规模较庞大,其武器装备、指挥体制、作战编成等均按照本土防御作战的需要设计和安排的;海军的远洋活动能力近年来虽有所提高,但基本上还是一支近海防御型作战力量,基本不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空军长期以来是按照国土防空的要求来建设的,基本上不具备远程进攻作战能力;战略导弹部队是唯一可以实施全球范围打击的军种,但其规模和质量都不能与美、俄相提并论。在以生存安全为重心的年代里,拥有这样一支本土防卫型军事力量,完全可以满足维护国家安全的需要,但在以发展安全为重心、国家利益呈现全球分布态势的年代里,仅拥有一支能够防卫本土的军事力量就不够用了。
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决不会像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那样用军舰和大炮来开路,但必须有军事力量作后盾,必须有能力保卫自己在世界和地区的行动自由权。这就如同一个人住在一个虎豹横行的荒蛮之地,出门时手里要拿一个家伙来防身一样。当今世界还不是一个和平、安全的世界,还不是一个全凭讲理就能行得通的世界,迫不得已时还要动动家伙,不然你讲的道理根本没人听。事实上,中国维护自己行动自由权的“防身”手段,还是很欠缺的。就拿海上自由权来说,中国要维护自己的海上通行权,保障自己平等开发海洋资源的权利,首先要能够有效捍卫自己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可是我们还不能完全做到。南沙群岛50多个常年或低潮时露出水面的岛礁、沙洲,我们只占了8个(含台军驻守的太平岛),其余大都被周边国家非法占据,那里的宝贵油气资源任人掠夺。钓鱼岛争端久拖不决,日本咄咄逼人,把自古就属中国的岛屿视为囊中之物,态度蛮横而强悍。形成这样一种局面,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军队的远海综合作战能力不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海军没有能力到那些海域巡逻,我们的空军也飞不到那里执行作战任务。军事力量不到,你所有的警告,讲得再强硬,也是苍白无力的。
中国需要“外向型”军事力量,但中国奉行防卫性国防政策,决不会像美国一样搞全球型军事力量,也不会走苏联当年的老路,在全球范围内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角逐势力范围。当代世界上有一些国家虽然不拥有美国那样的全球型军事力量,但却具备全球用兵的能力,或者至少具备超出本土的区域用兵能力。这种类型的军事力量,我们可以把称之为“有限全球型军事力量”,或“有限向外辐射型军事力量”。未来中国,大体需要就是这样一种军事力量。但同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中国更强调防卫性。因此,更准确地说,未来中国需要的是有限向外辐射的防卫性军事力量。第一,这种军事力量立足于本土防御,但有能力辐射周边地区,实施本土之外的区域作战行动,这是最基本的;第二,这种军事力量在必要时可以跨出区域、在全球范围内执行国际维和、国际救援、打击海盗和恐怖主义势力以及保护海洋通道、维护海洋权益等军事任务;第三,这种军事力量在大规模战争中不仅可以实施区域范围的反击行动,而且可以实施跨区域或超越区域范围的反击行动。这就要求中国军事力量建设实现转型,在继续完成机械化任务的同时,开始加强以网络为中心的信息化能力建设,加强远程战略机动和投送能力建设,加强陆海空天电一体化的联合作战能力建设,加强战略威慑能力建设。具体说,就是要注重发展远程进攻型作战平台;注重发展投送军事力量的技术手段;注重发展能够指挥控制超出本土范围军事行动的天基系统;注重发展编成灵活、具备两栖作战能力的联合部队等等,以保证当中国海外重大利益受到损害、需要动用军事手段加以维护时,中国军队能够到达现场并执行作战任务。但以防御为目的这一性质,决定了未来中国军事力量不追求对全球战略要地的控制,不追求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不追求海外永久驻军,更不搞针对他国的所谓“前沿部署”。说白了,就是有事就来,完事就走。
这里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未来中国要不要建立海外军事基地?近代列强崛起,都有追求海外军事基地的历史。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拥有遍布世界的军事基地,至少在1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部署了军队。在近代史上,列强们的海外军事基地和殖民地是划等号的,因为他们建立海外军事基地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进行侵略扩张的过程,是建立殖民统治的过程。今天,绝大部分殖民地国家都获得解放,但不少国家依然保留了列强的军事基地。驻有美国军队的绝大部分国家,都是拥有独立主权的联合国成员国。这是不是意味着在他国建立军事基地,可以不再与侵略扩张划等号?恐怕不能轻易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是其实行地区或全球战略要地控制的军事触角,是其帝国主义政策的重要基石。中国不谋求对领土以外的任何地区的控制权,因此没有必要建立美式的海外军事基地。另外,建立海外军事基地,势必涉及他国主权问题,涉及军事结盟问题,并且难免卷入他国内部冲突或地区矛盾之中,这不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也不符合中国的发展战略。中国运用军事手段维护自己的海外利益,必须走出一条符合自己国家性质和发展战略的新路子,用大智慧解决军事力量“走出去”遇到的难题,而决不应去趟殖民主义者走过的老路。
中国梦要求军事力量强化攻防兼备能力
“外向型”军事力量,需要强化攻防兼备能力,特别是需要强化进攻能力。从理论上说,任何战争手段都是进攻和防御的统一,从来都没有只能用于防御,而不能用于进攻的战争手段。而且正确的防御,只能是攻势防御,决不能是单纯防御;搞单纯防御,没有不吃败仗的。中国奉行的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本身就是进攻和防御的统一,以进攻达成防御目的。当年,在防备帝国主义入侵时,毛泽东就说要“有来有往”,你可以来,我也可以去,要修“海上铁路”,打到敌人老巢去,彻底铲除战争根源。当今,应付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只搞防御不搞进攻,不具备打击敌纵深、破击敌信息化作战体系的进攻能力,就是选择了被动挨打。在冷战结束后世界发生的几场大规模局部战争中,美国能够轻易获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些对手都不具备信息化条件的进攻作战能力,均摆出了被动挨打的架势。所以说,中国发展攻防兼备的军事力量,强化进攻能力,和坚守防卫性国防政策没有丝毫的不合,反而恰恰是贯彻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所必需的。
近年来,中国军事力量建设呈现出新的趋势,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在立足本土防御的基础上,开始注意强化攻防兼备能力,特别是着重提高进攻能力。如海军突破近岸防卫作战局限,致力于增强近海遂行综合战役能力,启动远海能力建设,走向深蓝海域;空军加快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积极发展空中进攻作战能力,提升远程精确打击和战略投送能力;陆军也不再仅仅着眼于本土纵深防御作战,而是大力推进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致力于提升与海、空、二炮的联合作战能力;二炮从一组建,就是一支战略进攻力量,现在则由单一核反击战略力量发展为核常兼备的战略力量,增强了中国军队在有核背景的常规战争中的战略和战役的进攻能力。这些变化昭示了中国军事力量在能力建设方面的未来发展方向,体现了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新内涵。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必须走和平道路,既不对外侵略扩张,也不允许任何国家对自己发动侵略战争和武装干涉,确保和平发展进程不被中断。要遏制战争、维护和平,没有强大的进攻能力,不能对敌国构成有效威胁,不能让对手未交战便可感受到难以承受的代价,那就是一句空话。就是说,提升进攻能力决不等于要搞侵略,防御同样需要强大进攻能力。当年,中国在成功地试爆了原子弹,发射了导弹,做到了两弹结合,形成了核反击能力之后,美国再也不敢轻易对中国挥舞“核大棒”。今天人们都知道,太空是21世纪的战略制高点,关乎国家发展命脉,中国要在未来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必须在太空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真诚地主张和平利用太空与太空非军事化,但一些大国置若罔闻,明里暗里发展太空武器,部署太空军事力量。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国不掌握必要的反击手段,就不能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太空权益,很可能吃大亏。中国成功地进行了击毁卫星试验,展示了太空反击能力,这肯定会让那些试图剥夺中国在太空“一席之地”的人三思而后行。从这个意义讲,中国发展攻防兼备的军事力量,特别是提升进攻能力,就如孟老夫子所说的“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重在点拨那些战争疯子,让他们知道中国不好惹,惹不好是要触霉头的,因而能够理智一些,平和一些,少做蠢事。
总之,中国发展所展现的广阔前景,已经把未来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军事力量这一重大问题提了出来,要求未雨绸缪。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中国梦从来不曾像今天这样离我们如此之近,而我们遇到的难题和挑战也不曾像今天这样如此之多,在通向未来的道路上仍然布满着荆棘和陷阱。要避免“百步之遥止于跬步”,我们还要付出异常艰苦的努力,还要以超凡的毅力和智慧去战胜种种困难,回答时代发展提出的种种新课题,其中就包括如何建设一支与我国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强大军事力量。“要斩楼兰三尺剑。”如果不能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军事力量,不能满足实施“走出去”战略所提出的军事安全需求,我们真的会被西方列强圈在它们设计好的“铁笼子”里,空有一番豪情而难得施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