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蜚语 于 2019-6-13 08:21 编辑
近百年来,地缘政治学家总习惯于从地理角度描述如何控制世界。当下,美国部分政客和智库认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旧地缘政治学说的翻版,目的是借此控制世界,各国必须加以抵制。这种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地缘政治学说兴起于19世纪工业革命后期。人们发现,海洋、陆地及海陆交界处成为国家发展的集中区,也是控制世界的要地。美国马汉提出海洋是世界舞台中心,谁掌握海洋,谁就控制世界经济和安全命脉,进而控制世界。英国麦金德把欧亚大陆称为“心脏地带”,提出控制该地带,便可控制世界。美国斯皮克曼认为,欧亚大陆边缘地带才是世界主导权之争要害,指出谁控制边缘地带,谁就将控制世界。
地缘政治学说成为大国争夺霸权的理论基础。二战爆发,美国罗斯福总统担心轴心国控制欧亚大陆,称“如果德国战胜,美国应帮助苏联;如果苏联战胜,美国就帮助德国,让它们去厮杀,杀得越厉害越好。”乔治·凯南在描述“心脏地带”的意义时说,苏联“在他们认为时机适合和有希望成功的一切地方作出努力,来推进苏联政权的疆界。一个潜在的苏联政治力量扩张到新的地区,其他地方随时都可发生问题”。
冷战后,美国提出“由海向陆”战略。美国海军大洋交战并控制公海的任务转变为控制沿海区域。1991年海湾战争、1999年科索沃战争和2003年伊拉克战争,美国均利用海上优势,先掌控海陆交界处,进而对陆地目标发动打击,达成战略目的。传统地缘政治学说在于,以某一空间为基本点,成为国家追求成为帝国、进行殖民掠夺和扩张侵略,直至战争服务的理论基础。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不是地缘政治学说,它聚焦经济合力,不以追求对某一地域控制为出发点,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该倡议既是有形的道路,也是合作精神,各国自愿参加,共同努力,分享成果,谋求共同发展。该倡议主张国家间要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带一路”贯穿欧洲、亚洲和非洲。一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根本变化,是世界经济发动机,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另一头是欧洲发达国家群,中间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一带一路”倡议是包容和开放的;建设过程中,不是中国一家独奏,而是参与国家合唱。该倡议已纳入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中。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曾说:“作为意大利人,这是历史性记忆。当年的‘丝绸之路’,从威尼斯到中国,而现在(丝绸之路)又回来了。”
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进程加快。这个时代远远超出“地理+政治权力”交汇,而是相互联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绝不是传统地缘政治学说的翻版,不是在为中国称霸世界提供理论支撑,更不是简单陆权和海权或者边缘地带理论的实践。
第一,它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世界多极化使任何国家不能像过去那样唯我独尊,单打独斗。经济全球化让各国在世界产业链条上的位置环环相扣,相得益彰,国家间经济生活相互依存度空前加深。社会信息化让资源、资本、人才、信息、市场配置加速演化,闭关自守只能是与世界脱离。文化的多样性也为我们生活的地球增彩,一枝独秀难以长久。“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第二,它秉持开放的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第三,它提出充满中国智慧的全球治理方案。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将为世界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期,不同国家采取不同应对姿态。现任美国政府上任后,频繁退群,表现出狭隘的单边主义倾向,发起贸易摩擦,令国际社会深感寒意。在这样背景下,诸如“一带一路”的中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和珍贵。
除此之外,“一带一路”建设成绩斐然,硕果累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参与国际合作的平台和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在“五通”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发达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愿望都在增强,区域合作动力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这些都为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第一,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一带一路”合作提供了新机遇。世界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无论是经济复苏缓慢的发达经济体,还是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谋求经济发展成为共同的目标。世界经济危机表明,西方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谋求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和经济发展动力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
第二,尽管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但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愿望和动力依然强劲,为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提供了机遇。
第三,“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高度契合,为“一带一路”建设带来机遇。“一带一路”建设得到联合国的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被纳入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等主要国际机制成果文件,成为推动地区和平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成为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平台。
第四,“一带一路”建设写进《中国共产党章程》、“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坚定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和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为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奠定基础。
第五,“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机制已经建立。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基础,吸引发达国家基金、区域基金和国别基金参与,形成“一带一路”金融支持的网络体系,为“一带一路”合作可持续投融资奠定基础。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根本性的思路,对此需把握好四个重点: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要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要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目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题为《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在这篇主旨演讲中,“开放”共计出现12次之多,体现了中国对于开放的高度重视,以及开放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事实上,开放是“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底色。“一带一路”倡议的原则——共商共建共享,要求沿线国家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涵——互联互通,要求沿线国家必须有开放的行动;“一带一路”的重要目的——合作共赢,要求沿线国家必须有开放的担当。
这一主旨演讲站位高远、内涵丰富,不仅强调了中国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决心,而且具体提出中国将采取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无疑是下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遵循。对于主旨演讲的精神,必须站在以更高水平开放推动“一带一路”更高质量发展的高度上去理解和把握。
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要求“一带一路”建设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并重,体现了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和推动高水平全球化的担当。企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力。“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一大批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需要指出的是,“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升级版,不只要中国企业走出去进军海外市场,中国优势产能、先进技术融合“一带一路”建设,同时也要吸引更多沿线国家的企业投资中国,把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引进来。更广领域扩大外资市场准入,一要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充分激发各市场主体特别是外资企业的活力和动力;二要有利于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进而提高效率,有效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三要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外溢。
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要求共建“一带一路”需向创新要动力,体现了我们打造创新之路的担当。“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就是重要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一带一路”是创新之路,共建“一带一路”需向创新要动力。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是创新切实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更大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一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原动力的基本保障作用,从而为创新者提供最经济、有效和持久激励,确保创新不断向前发展;二要着力营造尊重知识价值的营商环境,同世界各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维护内外资企业合法权益;三要理顺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全面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法律和制度支撑;四要大力强化执法,进一步完善商业秘密制度,加强对外国知识产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当然,这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越来越多的围绕“知识产权”产生的贸易争端。
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体现了中国引领共创美好生活和高水平全球化的担当。贸易畅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了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降低了交易成本和营商成本,释放了发展潜力,满足了全球消费者的需要,进一步提升了各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广度和深度。更大规模增加商品和服务进口,一要进一步降低关税水平,消除各种非关税壁垒,不断开大中国市场大门;二要打造更加开放的“世界市场”,欢迎来自世界各国的高质量产品,增加消费者选择和福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三要努力促进贸易平衡发展,进口更多国外有竞争力的优质农产品、制成品和服务,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实现共同发展;四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基于规则的自由贸易体系。
更加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要努力创造正面外溢效应,体现我们引领高水平全球经济治理的担当。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度演进、全球经济失衡问题加重、新兴经济体崛起、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现行全球经济治理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在维护全球经济秩序的功能方面表现出严重不足。“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及其机制改革的重大创新和具体体现。更加有效实施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一要进一步夯实规则和信用这个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基石;二要吸引更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签署共建合作文件,这既是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体现,也是正面外溢效应的直接体现;三要体现高水平全球治理的前景,共建“一带一路”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四要明确“一带一路”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对现有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体现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系统思考和不管风云变幻都“一诺千金”的担当。中国人历来讲求“一诺千金”。我们高度重视履行同各国达成的多边和双边经贸协议。更加重视对外开放政策贯彻落实,一要坚定中国对外开放大门越来越大的信心;二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三要在逆全球化的浪潮中夯实国际制度、条约的有效力。
根据 凤凰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