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分享| 关注中国| 逆耳忠言| 不平则鸣| 情感天空| 健康生活| 流行时尚| 保险理财| 讽刺幽默| IT与游戏| 信息交流| 华发移民| 华发工作| 摄影美图

社会聚焦| 旅游天地| 娱乐八卦| 音乐视频| 校友互动| 网络社区| 房屋安家| 教育培训| 中医瑰宝| 专栏作者| 科技文化| 华发留学| 华发红娘| 关于本站

华发网China168.info海外中文门户网站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32|回复: 0

精致兰州 建设“西部粮都”对接“一带一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7-31 00: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甘肃兰州依托产业园和粮食口岸,建设“西部粮都”,包括区域性粮食储备中心、粮食期货及贸易中心、主食转化加工配送中心、进口粮食加工基地,逐步辐射“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

向西开放,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让中亚、西亚的优质粮油“走进来”;向南展望,借助“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使粮油及加工产品“走出去”。甘肃兰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盛泉表示,粮油的“一进一出”,不仅能进一步保障本地粮食安全,带动周边省份和地区的经贸流通,更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粮食合作注入了活力。

近年来,兰州市依托“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和粮食口岸获批、甘肃国际陆港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等优势,通过一系列粮油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立足甘肃、辐射西部、对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西部粮都”。

从市民粮油主要从外地购进、农村用粮产不足需的“窘境”,到如今建设辐射西部、对接“一带一路”粮油贸易的“西部粮都”,兰州市的“底气”源于谋时而动、乘势而为的不断探索。

“腾笼换鸟”建粮食产业园

2015年底,兰州市很多粮油企业经历改制后,原有粮仓、厂房被变卖或开发成房地产,传统粮食仓储企业举步维艰,加上老城区交通承载量饱和,新粮运不进来,旧粮仓储条件差,这对于主要食用粮几乎全靠外地购进的兰州市来说,保住兰州市370余万人的饭碗迫在眉睫。
 
“穷”则思变。杨盛泉介绍,在市区保粮不具备现实条件,正值兰州新区大力实施“出城入园”项目,政策的支持、新区广阔的土地、适宜仓储的气候、城际铁路开通运营等为兰州粮食产业“腾笼换鸟”谋变革提供了契机。

2016年,兰州市按照“出城入园、腾笼换鸟”的粮食发展思路,整合现有粮食资源,谋划在兰州新区建立一个集收购、储藏、加工、销售、教育、旅游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大型现代粮食产业园,由兰州粮油集团有限公司主导建设,当年获批土地600余亩。之后,经过招商引资,以面粉和植物油加工为主的益海嘉里粮油食品加工基地,以稻谷仓储和大米、亚麻油、小杂粮加工为主的润民粮油产业园,以饲料加工为主的兰州海大饲料项目等相继入驻,国有企业、跨国企业、民营企业等将错位竞争、多元发展。

目前,占地1500多亩、总投资50多亿元的粮食产业园已初具规模,各项粮食大项目正持续推进。按照规划,兰州粮食现代产业园建设项目一期建设投资额达27.28亿元,预计2020年完工,一期项目建成后粮食储备量将达40万吨,粮食中转量150万吨。项目全部建成达到预期规模后,生产总值将达到300亿元,可实现利税收入1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以上,将成西部地区最大的粮食综合产业园。

按照“粮食+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粮食产业园同时规划建设“爱粮节粮文化旅游基地”。兰州粮食现代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宗文介绍,基地建设分室内陈列馆和室外展馆两部分,建成后将成为集收藏、展示、教育、科普科研为一体的粮食文化教育、旅游、展示中心和粮食行业发展研究中心。届时,将通过举办陇原农耕文化节、中国农民丰收节、兰州牛肉面文化节等节会活动和粮食产业论坛及赛事,带动全省乃至全国粮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兰州市探索推进“互联网+粮食”行动,推广“网上粮店”“放心粮油+主食厨房”等新兴粮食零售业态,新建和提升改造“放心粮店”,构建“线上线下”“放心粮油”供应服务网络。目前,兰州市200多家“放心粮店”覆盖全市主要街道和社区,为市民提供线上线下粮油蔬果供应服务。

搭建粮食贸易国际平台

在实现丰富市民“粮袋子”“菜篮子”的初期目标后,建设“西部粮都”,搭建粮食贸易国际平台,构建“大兰州、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的发展格局,成为兰州市抢抓“一带一路”机遇的重要举措。

兰州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调研发现,一方面,“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有强烈的愿望将农产品出口到我国;另一方面,我国正深化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合作。

地处兰州、西宁、银川3个省会城市共生带中间位置的兰州新区,其区位优势成为抢抓“一带一路”粮食产业发展机遇的有力支撑。兰州市乘势而为优化粮油储备结构,大力发展粮油产业。统计显示,仅资金投入方面,兰州市粮食行业争取中央资金由2015年的210万元上升到2018年的1.35亿元;争取省级资金由2015年的1358万元上升到2018年的1783万元;市级财政投入由2015年的200万元提高到2018年的近7000万元,增长了33倍多。

“依托产业园和粮食口岸,建设‘西部粮都’,其中包括‘三中心一基地’,即区域性粮食储备中心、粮食期货及贸易中心、主食转化加工配送中心、进口粮食加工基地,逐步辐射‘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兰州市市长张伟文表示,“西部粮都”将成为“都会城市、精致兰州”的重要名片,也将以此培育兰州经济的支柱产业。

以粮为媒对接“一带一路”

从4月10日开始,由哈萨克斯坦发运的9000吨小麦正陆续抵达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这是兰州进口粮食指定口岸获国家批准后第一批正式通关粮食,标志着兰州新区首次成功开展中亚粮油进口业务。兰州连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粮油运输通道被打通,为兰州新区后续常态化开展中亚粮油进口业务奠定了基础。

兰州将成为“一带一路”粮食贸易的重要集散地。据介绍,兰州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是中亚、西亚国家粮油运输到我国的最佳落地点,粮油在兰州落地后不仅可辐射到甘肃和其他西部地区,还将借助“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走向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从2018年开始,“一带一路”粮食安全高峰论坛暨精品粮油展活动成为兰洽会重要内容之一,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客商代表、国内知名学者、部分省区市粮食代表团、国内外知名粮油企业共话粮食安全、推进区域协作搭建了平台。

在今年的第二十五届兰洽会期间,兰州市多家粮油企业与宁夏、青海、江苏、北京等省份及菲律宾的粮油企业共达成9项合作协议,涵盖“西部粮都”招商、“智慧粮仓”建设、“陇上好粮油”电子商务、粮油产品代理等方面,总签约资金约10亿元。

“‘西部粮都’建设不仅能满足中国粮食品种结构调节的需要,同时能够促进‘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粮食产业发展,实现多赢。”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日前在兰州召开的“一带一路”粮食安全高峰论坛上说。

业内人士表示,“西部粮都”建设不仅是为地区粮食安全谋新路、搭建粮食领域合作平台,更是“以粮为媒”,为“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在经贸、人文等更深层次的互联互通发挥作用。

除此之外,在25日来自全国53家城市党报党媒的社长、总编辑和媒体代表在三天的时间里对兰州大学、兰州新区、中科院兰州分院、航天五一○所、四库全书博物馆、金城关文化园等地开展深入采访报道,关注兰州建设发展,唱响党报党媒“主流声音”,讲好“一带一路”兰州故事。

兰州大学为西部地区筑起人才高地

“兰州大学是兰州的象征和标志,今年又恰逢兰州大学建校110周年,所以我们才选择把启动仪式放在兰州大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兰州大学的发展关乎着兰州的前途。”兰州日报社社长刘立山说。

据介绍,兰州大学肇始于1909年设立的甘肃法政学堂,开西北高等教育之先河。110年来,兰州大学培养了37万多名各类人才,仅恢复高考以来本科毕业校友就有12人当选“两院院士”,位居全国高校第六,98人入选国家“杰青”,位居全国高校第八,为促进国家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支撑西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维护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做出了特殊贡献。

2019年6月,兰州大学在自然指数最新排名居全球高校第92位,国内高校第17位。在国家财政投入比同类高校少的情况下,兰大的教学、科研却长期名列全国前茅,被民间称为“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大学之一”。“从211工程、985工程到如今‘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兰大始终坚守奋斗,为我们国家在欠发达地区办好世界高水平大学探索出了一条道路。”兰州大学党委副书记郭琦说。

历经110载,数代兰大人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作为地处我国最西边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兰大肩负了无可替代的神圣使命,为兰州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透过“大国重器”了解“兰州科技”

采访活动还走进了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研究所,有幸与这些“大国重器”零距离接触。

“之所以选择参观采访中科院近物所和五一○所,除了因为这两家院所自身科研实力雄厚,主要原因是由于兰州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兰州在冰川冻土、沙漠治理、航天航空等领域的研究居世界前列,蜚声国内外。”兰州日报社副社长丁晶介绍说。

在中科院近物所,采访团参观采访了该所的“大国重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1988年建成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大大提高了中国先进离子加速器物理及技术和核物理及相关学科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我国在重离子物理及其交叉学科国际前沿领域的竞争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一○研究所,是我国最早从事真空科学技术的专业研究所,为我国航天事业和国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据了解,兰州科研院所、高精尖企业的聚集度在西北五省、区中位居第一。

彰显多元文化提升城市魅力

兰州是中西部的接合地,多民族聚集、多种文化共生共荣,长期积淀形成的丝路文化、黄河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留下了诸多人文、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兰州多次被评为“中国十佳避暑旅游城市”,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游客。

对于兰州来说,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穿城而过的黄河,久负盛名的百里黄河风情线上,中山桥、水车博览园、黄河母亲、龙源等景点景观,星罗棋布,让人目不暇接。每当夜幕降临,清秀俊朗的南北两山华灯璀璨,宛若星河悬挂于兰州天际;静谧的夜色中,舒缓的黄河将兰州人一整天的劳累与疲惫冲刷得干干净净;甘肃大剧院、兰州音乐厅、马拉松公园等成了兰州人品读历史文化,感受快乐生活的首选之地;风情万种的百里黄河风情线成了兰州的城市客厅,这里的黄河母亲、水车博览园等已然成了外地人走进兰州的第一旅游景点。兰州正在以她独特的身躯散发着属于自己的魅力,同时也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与嘉宾。

近年来,兰州通过举办兰州黄河文化旅游节等节会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合唱团和乐队来兰演出,让游客更全面更深入地享受丰富多彩的视听盛宴。立足黄河风情线强化特色景区建设,打造既体现历史文化元素,又能展现地方独特韵味的景点景观,并生动鲜活地讲好“兰州故事”,让景区景点有格调、有内涵、上档次。

在此基础上,通过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等品牌赛事活动,推动体育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让走进兰州的游客走进五泉山、白塔山、国学馆、水车园等人文和自然景观,充分感受兰州丰腴厚重的人文与历史。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逐渐形成“兰州蓝”

盛夏的兰州,凉爽干净。街头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槐树苍翠欲滴,苍翠葱茏的街头游园更是随处可见。

街头游园是兰州南北两山建设中的一个缩影。

曾经只有8棵树的两山,经过一代代兰州人的努力,已初步建成人工森林生态体系,绿化面积达到60万亩,成活各类树木1.5亿株,植物种类已达75科424种。目前,南北两山已建成森林公园20多处,休闲、游览基地80多处。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建成区净增园林绿地2514.49公顷,园林绿地总面积累计达到7827.31公顷(合11.74万亩),绿化覆盖率36.77%,并于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兰州曾是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初直到2010年前后近20年的时间里,甚至因为严重的大气污染一度被媒体称之为“卫星看不到的城市”。

近些年,伴随着强力治污,兰州已摘掉了大气污染这个长期罩在城市头上的“黑帽子”,退出了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城市行列,空气质量得到了质的提升,“兰州蓝”慢慢成为兰州的常态。2019年1至6月,兰州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2%,全国城市排名也进入中游,其中改善率全国排名第10位、在中国的北方城市中居第1位。

因兰州在长期治污中取得的成绩,2015年,兰州在巴黎气候大会上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

走进兰州新区感受“新区速度”

受南北两山夹峙地形的影响,兰州市区东西狭长,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兰州新区应运而生。

2012年,国家批准兰州新区为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被赋予“西北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战略使命。

7月26日上午,采访团一行走进兰州新区,感受“兰州速度”,实地了解兰州新区如何用7年时间,从一片荒漠戈壁,变成拥有九大产业为重点的产业新城。
兰州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兰州新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新区发展的“头号工程”,目前,兰州新区累计引进产业项目600多个,总投资突破3100亿元大关,其中,不乏兰石集团、佛慈制药等知名企业。

正在完善建设中的兰州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在不久将全面支撑甘肃政务数据中心管理及省内重要企业互联网+转型数据中心需求,成为甘肃省内最具影响力的大型绿色数据中心之一,能够为兰州新区政府和各行各业提供大数据平台,助推甘肃大数据产业发展。

同时,兰州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全力推进向西开放,着力打造通达内外的开放大平台。

兰州新区的成长只是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当前,兰州正紧紧围绕“都会城市、精致兰州”这条主线,抢抓“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兰西城市群等机遇,加快发展十大生态产业、强化科技创新、提升城市品质,努力开创新时代兰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根据 人民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联系我们|用户须知|小黑屋|法律申明|隐私通告|华发网海外版china168.info

GMT-6, 2024-4-23 03: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