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7日,在2019中国肿瘤学大会上,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与中国抗癌协会达成协议,双方共同建立“一带一路”国际肿瘤防治专业人员联合培训中心培训基地。基地将聚焦于临床专业医生和从事肿瘤预防的研究人员,提供相关专业培训。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介绍,2016年,中国科协为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设立“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专项,包括建设“一带一路”国际科技联盟、“一带一路”国际培训中心、“一带一路”国家国别研究三个子项目。中国抗癌协会经过初审和答辩获得“一带一路”国际肿瘤防治专业人员联合培训中心项目资助。
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癌症流行趋势和常见肿瘤的防治特点,该中心的工作是选派中国高水平肿瘤专家赴沿线国家讲学授课,同时利用沿线较先进国家的资源,为中国中青年肿瘤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
“还将接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肿瘤医生到中国大型肿瘤中心培训,并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及新技术培训班。”王瑛说,2017年4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肿瘤防治专业人员联合培训中心发展成为首批国内培训基地。
截至2017年底,三家培训基地共接收培训了50余位来自土耳其、巴基斯坦、尼泊尔、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1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肿瘤专技人员。该培训中心今年又吸收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作为第二批培训基地,为中国肿瘤科学辐射东南亚、东亚、东盟地区积聚人脉。
“培训中心旨在提高“一带一路”国家的肿瘤诊治水平,改善民生,引领健康产业发展,为在我国建立国际性肿瘤科技组织积累资源、聚集人脉提供坚实基础。”樊代明说,培训中心主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癌症流行趋势和常见肿瘤的防治特点,选派我国高水平肿瘤专家赴沿线国家讲学授课;另一方面,利用沿线较先进国家的资源,为我国中青年肿瘤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同时,项目还将接收沿线国家肿瘤医生到我国大型肿瘤中心培训,并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及新技术培训班。
为更好的实施该项目,使一带一路国家的肿瘤医师在国内有的放矢地得到规范化培训,中国抗癌协会将在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建立培训基地,使之成为培训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乳腺癌乳房重建比例全国不超过10%。只有几个牵头单位,如我们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也只有12%左右。”任国胜在谈及乳腺癌的防治时表示,
切除乳房对女性的生理和心理影响非常大,乳房重建能留住女性的美丽,帮助她们重回正常生活。
西方发达国家在10-20年以前,乳房重建就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比例,至今为止大约有50%-70%的乳腺癌患者会在术后接受乳房重建。在中国,乳房重建的比例非常低,它作为一个治疗项目在全国普及启动非常晚。
“我们在全中国率先发起并提出乳房重建,全国自发参加的单位有11家,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其中人数最多的一家单位。”任国胜说,重医附一院进行保乳即刻脂肪移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在2017年3月—2019年7月,在对入组的267例患者进行术后的随访发现,实验组有2例复发转移,对照组有1例,效果非常明显。
“我们把它称为‘重庆经验’,因为这是在重庆发起、由重庆医院设计组织的,截止到2019年3月,全国一共有220多例,其中只有18例是其他单位做的,其他都是重医附一院做的。”
任国胜还指出,在西部12省市23家医院的乳腺癌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乳腺癌的高发年龄平均在42~47岁,“所以我们一般建议40岁以上的女性每年都要做一次乳腺检查。主要采用临床体检、B超检查,经济条件许可的,可加做乳腺钼靶检查。有家族乳腺癌病史的,更要提高警惕。”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吴永忠表示,医院成为培训基地以后,将负责遴选来华进修培训人员,接收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医护人员来院进行1-2个月的临床和护理两个项目的培训;负责选派专业技术骨干赴一带一路先进国家进修。
据了解,“一带一路”国际肿瘤防治专业人员培训中心已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欧洲肿瘤学院、俄罗斯国家卫生部肿瘤科学研究中心、以色列癌症协会等14家国际组织达成共识,共促合作交流,致力国际肿瘤防控协作。
根据 人民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