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知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媒体福建行4日、5日走进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来自俄罗斯、埃及、韩国、捷克和塔吉克斯坦等国家的21名媒体代表于此间走访泉州“海丝”历史遗存,了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泉州的建设发展情况。
泉州古称“刺桐”,宋元时期“刺桐港”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商贸易,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交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至今,古老而现代的泉州城依然散发着浓浓的闽南风情和“海丝”韵味。在泉期间,媒体代表们参访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九日山、老君岩、洛阳桥、开元寺、清净寺等地。
第一次来到泉州的韩国《亚洲日报》记者崔睿芝认为,“泉州是一个过去和现在共存得很好的城市。”对开元寺的东西塔颇有印象的她表示,回国后会向身边的朋友和同事们好好介绍一下泉州的文化和历史。
中欧新闻社总编辑黄频已旅居海外30余年,他对泉州极具包容性的历史文化印象很深,从清净寺、开元寺等宗教场所中,感受到这座多种宗教共生并存的城市饱含的历史厚度和包容度。“我觉得泉州现在的经济文化发展得这么好,这个历史是一脉相融的,有继承性。”
近年来,伴随“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泉州主动融入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并不断拓展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先后举办了四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中阿城市论坛等国家级重要文化外交活动。
吉尔吉斯斯坦“卡巴尔”国家通讯社国际外文联系处处长、记者努尔然·卡斯马利耶娃表示,通过几天的走访,我们对中国发展的状态尤其是经济成果印象深刻,与此同时,泉州还保留了非常多传统文化和遗迹,尤为难得。
泉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潜力正在持续释放,已成为拉动泉州市出口发展的新动力。
记者从泉州市商务局获悉,海关方面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泉州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887.09亿元,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进出口总值936.77亿元(出口554.74亿元、进口382.03亿元),比增18.2%,占泉州进出口总值的49.6%。
泉州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分析指出,从贸易伙伴来看,泉州对东盟进出口占主导,对菲律宾、欧盟、沙特阿拉伯进出口货值继续增长。前11个月,对东盟进出口387.37亿元,同比增长36.2%,占同期泉州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的41.4%。同期,对菲律宾进出口223.24亿元,增长48.6%;对欧盟进出口230.11亿元,增长1.9%,对沙特阿拉伯进出口321.23亿元,增长11.5%。此外,对南非进出口83.58亿元,增长24.5%。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与美国进出口190.65亿元,同比下降10.3%。
从进出口商品结构看,今年前11个月泉州出口主要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纺织品、服装、家具、箱包、鞋类、塑料制品、玩具等七大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823.96亿元,比增15%;部分附加值较高的机械产品和电子产品出口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如机械设备出口增长25.5%,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增长57.3%。进口以原油、农产品等原料型商品为主,其中原油进口319.94亿元,比增12.8%,占进口总值的54.9%。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传统优势出口商品依然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欢迎。泉州地理位置优越、民营经济活跃,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近年来泉州经济发展从质量到效益不断实现新的飞跃。值得关注的是,围绕“走出去”,泉州民营经济与外向型经济互相促进,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外贸领域持续发力,正成为泉州对外贸易增长的中流砥柱。前11个月,民营企业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503.77亿元,同比增长33.5%。其中进口46.28亿元,下降9.1%,占比9.2%;出口457.48亿元,增长40.2%,占比90.8%。
当前,泉州正在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全面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泉州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新闻媒体是“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重要桥梁纽带之一,希望大家在泉州多走走、多看看,用你们的笔触和镜头,记录泉州,挖掘泉州,展示泉州,传播泉州,进一步推动泉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化,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根据 中新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