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约旦和越南连续传来好消息,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重工”)为约旦某公司研制的散料设备顺利安装完成,为越南某公司研制的港口设备完成现场调试,产品质量和服务得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顾客的高度认可。
大连重工承制的约旦项目总计为4台堆料机、4台取料机共计8台设备现场机械安装顺利完成。其中第一台堆料机已进行重载试车,前两台取料机正在进行电气调试,其余5台设备正处于电气安装阶段。春节期间,大连重工机械、电气及售后服务人员依旧坚守现场,为设备早日交付保驾护航。
大连重工承制的越南项目总计2台2500吨/小时抓斗卸船机,其中首台设备已完成现场调试工作,并开始正式卸船工作。第二台设备正处于紧张的调试中,将根据顾客码头作业计划择机完成作业。
越南项目两台卸船机于1月初抵达顾客码头,经过大连重工现场人员的全力拼抢,两台设备仅用两天时间顺利上岸,一周时间完成了现场大车运行机构及码头连锁功能调试等工作,得到顾客的点赞。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战略新高地,大连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巩固大连优势、发掘大连机遇、形成大连经验,谱写了“一带一路”建设新篇章。
借助港口资源优势 推进联运通道建设
大连作为东北亚地理位置的中心、国家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政策优势。位于东北亚中心区域的大连港则成为东北地区与“一带一路”交汇的门户。
2015年初,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加强大连等在内的15个沿海城市港口建设。大连成为东北唯一纳入该《愿景与行动》的港口城市。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起点,大连港致力于打通以自身为起点贯穿北冰洋的“冰上丝绸之路”。该航线全程7800海里,比传统航线缩短2800多海里,航行时间缩短9天,全程燃油成本降低近30%,为亚欧搭建起一条跨越北冰洋的“海上高速公路”。
2016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把大连港定位为中欧班列建设重要节点。
近年来,大连港通过借助港口资源优势、航线优势及多年海铁联运经验,协同周边港口,全力推进联运通道建设。
自2013年7月开通首列中欧过境班列以来,先后开拓了“辽满欧”、“连哈欧”、“辽蒙欧”、“辽新欧”等多条中欧班列。
与传统海上运输通道相比,大连港中欧班列全程运行时间可节省2/3以上。
据辽港集团大连港集装箱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副经理夏挺介绍,传统航线从大连到莫斯科,需要45天时间,而陆路通道只需12至14天即可到达。
推进行政模式创新 优化企业营商环境
2016年,辽宁获批自贸示范区,大连成为自贸示范区的龙头,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大连自贸片区紧紧围绕制度创新,推进行政服务模式机制创新,改变原有工作流程中的部分环节,使流程更为通畅,效率不断提升。
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管委会副主任、大连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张洪光说,以往办事人员需要在各部门业务窗口办理,现在一个综合窗口就可以办理全部业务。综合窗口业务涉及15个行部门,246项政务服务事项。
张洪光介绍,综合服务大厅采用手机微信叫号系统,办理流程每个环节都会有短信或者微信提示。办理人员只需扫描二维码,随时掌握排号情况,查看业务办理进度。流程优化和智能化助力,让市民和企业尽享便捷和高效。
为进一步优化大连自贸片区企业发展环境,片区采取“集中登记场所管理”制度,企业可以在政府提供的指定场所进行登记注册,降低初创企业的房租成本,破解创业场地的资源瓶颈。
从2018年的1月3日起,大连自贸片区委托律师事务所进行代管,规范管理企业集中登记、构建“集中登记场所”数据平台,全程跟踪经营情况。既提高了政府资源的利用率,优化企业营商环境,也探索了事中事后监管的社会参与模式。
区位优势与发展路径
提升陆海一体化运营,打造升级版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大连作为东北亚地理位置的中心、国家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和东北唯一纳入“一带一路”倡议总体规划的港口,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政策优势。2017年7月,习近平主席与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会谈并正式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目前,国家和辽宁重点建设的“辽海欧”北极东北航道,正是这条“冰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此航线从大连港出发,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至欧洲鹿特丹港,全程7800海里,比传统航线缩短2800海里。未来“冰上丝绸之路”建成开通,将大大缩短我国运抵欧洲货物和船只的海上航程,大幅降低运输成本,有效减少原传统航线潜在的货运安全风险。
与此同时,“辽满欧”“辽蒙欧”“辽新欧”和“辽珲俄”铁路网的建设,给大连提供了陆海一体连接日韩与中亚和中东欧腹地的重要机遇。中亚和中东欧是日韩欧亚战略的重点,2006年日本提出“自由繁荣之弧”,意在支持从东北亚延伸到中亚和高加索、土耳其、中东欧和波罗的海诸国的全面而广泛的“自由繁荣之弧”中发挥引领作用。韩国2013年提出“欧亚倡议”,计划建设自釜山起经由朝鲜、俄罗斯、中国和中亚一直通往欧洲,从而通过连接欧亚大陆的东北部最终扩展至整个欧洲的“丝绸之路”特快专车。大连作为东北亚铁路和航运网交汇点的独特优势,将成为日韩欧亚战略合作对象的首选。未来大连海陆联运通道的建成,将打造升级版国际多式联运通道,构建新亚欧大陆桥。
发挥大连在“一带一路”对接中日韩自贸区中的先导示范作用。推进区域合作发展本就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应有之义,而自贸区是“一带一路”计划下实现区域长效合作的核心载体。中日韩自贸区位于“一带一路”宏伟蓝图的最东端,是东亚经济圈的核心。截至目前,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已推进至第十二回合 ,并就一系列域内贸易投资等问题达成了共识,中日韩自贸区的近期实现前景可期。2016年,辽宁已获批自贸示范区,大连是自贸示范区的龙头。大连建成自贸区将进一步提升大连的服务贸易,在政策、金融、信息、人员、物流等方面促进中国与日本和韩国的互通,真正实现“一带一路”所倡导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
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给大连做了清晰的定位,未来大连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下足功夫:
不断完善区域性法律、法规和政策。国家已赋予了大连保税港区从关税及税收、企业经营到加工贸易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大连还应对照国家政策,尽早颁布实施有关保税区、自贸区建设的相关法规及规章制度,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增强对国内外企业投资落户的吸引力。
加强大连港的软实力建设。大连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航运规模都已达到国际前列,但港口软实力与其硬件发展不相匹配,尤其在航运经纪和船舶管理等高端服务方面发展还比较落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整体建设和发展。这既影响了大连货物海运贸易的发展,也无法将港口的建设效应与大连的旅游业结合,减弱了对国际邮轮的吸引力。大连应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和大连海事大学港口、海岸与航运等相关专业,为大连的航运中心建设培养一批专业化人才。
重点支持大连造船企业的极地型船舶研发和建造,为国家“冰上丝绸之路”发展提供保障。从“冰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趋势来看,液化天然气船、油船、集装箱船和多用途船将成为未来极地海域的四大主力船型。目前,全世界现役和在建的船舶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最低冰点要求方面都不能满足未来航运发展的需要,极地型船舶的研发和建造将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2018年,哈尔滨工程大学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极端环境下北极航行船舶运动和结构安全性分析与评估”已经启动。大连应积极支持大连造船、大连船舶重工等大型船舶制造及配套企业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加大对高冰级极地船舶的研发力度,提升制造工艺,抓住机遇,在未来国际极地船舶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根据 人民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