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其中提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
《意见》要求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支持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支持重庆、四川、陕西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支持甘肃、陕西充分发掘历史文化优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节点作用。支持贵州、青海深化国内外生态合作,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支持内蒙古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提升云南与澜沧江—湄公河区域开放合作水平。
在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方面,《意见》明确,积极实施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完善北部湾港口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港口群,加快培育现代海洋产业,积极发展向海经济。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加快铁路、公路与港口、园区连接线建设。强化沿江铁路通道运输能力和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构建陆海联运、空铁联运、中欧班列等有机结合的联运服务模式和物流大通道。支持在西部地区建设无水港。优化中欧班列组织运营模式,加强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建设。进一步完善口岸、跨境运输和信息通道等开放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开放物流网络和跨境邮递体系。加快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
《意见》提出构建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提高昆明、南宁、乌鲁木齐、兰州、呼和浩特等省会(首府)城市面向毗邻国家的次区域合作支撑能力。支持西部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投资贸易领域依法依规开展先行先试,探索建设适应高水平开放的行政管理体制。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研究在内陆地区增设国家一类口岸。研究按程序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有序推进国家级新区等功能平台建设。整合规范现有各级各类基地、园区,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鼓励国家级开发区实行更加灵活的人事制度,引进发展优质医疗、教育、金融、物流等服务。办好各类国家级博览会,提升西部地区影响力。
《意见》要求加快沿边地区开放发展。完善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布局,支持在跨境金融、跨境旅游、通关执法合作、人员出入境管理等方面开展创新。扎实推进边境旅游试验区、跨境旅游合作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等建设。统筹利用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沿边地区外经贸发展。完善边民互市贸易管理制度。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
自2008年西安国际港务区开始打造中国最大国际内陆港以来,西北地区其他省(区)也在加大内陆港的建设,尤其是习总书记2013年在中亚会议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后,西北地区内陆港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速。
这不但加速了西北地区现代物流服务产业的迅速发展,也加强了中国西北地区与中亚乃至欧洲的陆路交通建设。
在另一个层面上,这也凸显了内陆文明希望拥抱海洋文明的梦想。
中国西部的发展似乎到了一个重要的节点,而这个节点未来很有可能打破分割中国东西部人口密度与经济发展不均衡的“胡焕庸线”。
内陆港纷纷落地西北
业内普遍承认,“国际陆港”理论的首创者是陕西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际陆港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席平。
西北地区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交通不便。所以,席平的理论确实具有超前性和颠覆性,但西安市支持了这一理论的落地。
2008年6月,西安市在主城区东北部即灞河与渭河之间的三角洲地带成立了西安国际港务区。园区规划控制区面积12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区面积44.6平方公里。
按照规划,园区通过将沿海的港口口岸服务功能内移至西安,借助西安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站、西安综合保税区、西安公路港的功能叠加效应,实现公、铁、空、海等多式联运的便捷、高效运转,从而有效发挥西安的交通枢纽优势,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以大物流带动服务业的大发展,推动产业聚集和提升。
自西安始创“内陆港”概念,并建立国内首个国际内陆港以来,各地有关内陆港的规划建设层出不穷。初步统计,目前我国已有70多个城市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国际内陆港项目。
身在中国内陆腹地的西北其他省份也普遍在布局内陆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实施,这种进程也逐渐在加速。
“中国的发展不能只是靠东部,中国下一个20年,GDP要从全球第二做到第一,其中关键就是中西部战略,而西部的发展,关键就是’一带一路’倡议。”李蓟说。
据高志刚分析,西部大开发17年,东西部相对差距在缩小,但绝对差距还在扩大。这种差距背后的原因,很值得重视。
李蓟称,自生能力方面,西部不比东部。“中国西岸”要成为真正的“西岸”,还需要抓住“一带一路”倡议,面对国家的战略优势,发展出自己的优势产业。
李蓟进一步认为,通过“一带一路”,东部产业、人才、技术、资金有了转移的通道。
“产业转移的大趋势下,资金一定是投向未来最有发展机遇的地区。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李蓟说。
除了中国东西部产业转移,李蓟还认为,“一带一路”也为中国产业输出到中亚、西亚乃至欧洲打开了一个国际通道。
李蓟称,依照目前“一带一路”谋划的内容,“一带一路”经济带一旦成熟,大量中东部大量产能与贸易,会从西安、乌鲁木齐转移出去,转移到中亚,转移到欧洲的东部地区。
在国际产业转移转移中,“中国恰恰又在资金、施工力量和技术方面有优势。”李蓟说。
未来的“中国西岸”虽然还处于概念阶段,但是,在现实中,各方的推进正在进一步加速。
去年6月中旬,首个获得国家代码和国际代码的内陆港“西安港”获批整车进口口岸,整车进口口岸被认为是口岸功能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界面新闻还注意到,获批双代码之后,“西安港”功能逐渐凸显。比如,“西安港”开展的“大包过机”“非邮路运输”等业务,改变了出口商品要一件件查验和单纯依靠邮政运输通道的局面,西安跨境电商出口日通关能力由以前的5000单提升到50000单以上。
截止目前,“西安港”已经开通了西安至华沙、汉堡、莫斯科、布达佩斯4条国际货运班列。接下来,“西安港”还要着力打造粮油加工贸易基地、冷链物流基地、跨境电商基地、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和整车进口贸易基地等五个基地。“岸”的功能正在凸显。
去年年底,中资企业在巴基斯坦投建的瓜达尔港已经正式运营。这意味着,中国通往中亚乃至欧洲有了重要的出海口。
有媒体计算,如果中东石油通过瓜达尔港,从陆路进入中国新疆,将把中国目前绕经马六甲海峡的石油运输距离缩短85%。
根据 中新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