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危害,也对各国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绝大多数国家经济面临衰退的风险。面对空前的困难和挑战,世界各国更需携手合作、聚焦发展、寻求共赢。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可有效拉动增长,促进投资,创造就业,发掘潜力,从而振兴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此次疫情更加凸显了共建“一带一路”的价值,验证了共建“一带一路”的韧劲,为后疫情时代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
疫情突显“一带一路”的强大韧劲
疫情令许多国家经济几乎“停摆”,但“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继续在逆境中取得新进展,为各国抗击疫情和疫后恢复经济提供信心与动力。据统计,今年一季度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进出口达到2.07万亿元,同比增长3.2%。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2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到42亿元,同比增长11.7%。
中远海运运营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是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经过双方共同努力,比港全球排名从2010年的第93位跃升至2019年的第32位,成为地中海第一大港、欧洲第四大港,为当地创造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1万多个,被国家主席习近平誉为“一带一路”建设“成功的实践和精彩的现实”。今年第一季度,尽管受疫情影响增速有所减缓,比港集装箱吞吐量仍实现同比增长3.9%,吞吐量达到123万标箱,邮轮码头工程等其他业务板块进展顺利,后续发展投资规划稳步推进。
“一带一路”倡议源自中国、属于世界。放眼世界各地,“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顺利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工程-斯里兰卡南部高速延长线项目今年2月正式通车。今年3月,中国和印尼合作建设的雅加达—万隆高铁项目5号隧道成功贯通。同时,疫情期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国企业继续获得新的国际合作订单,例如沙特铁路组织货运线运能提升项目、乌兹别克斯坦A380公路87公里重建项目、墨西哥玛雅铁路第一标段项目等。
“一带一路”为疫后重建提供良方
“一带一路”建设在疫情期间逆势前行,凸显了该倡议的极强韧劲和巨大活力。下一阶段,全球疫情防控将进入常态化,各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在全球化备受质疑、各国恢复经济苦无良方之际,“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全球复苏亟须动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受疫情冲击,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3%,欧元区国内生产总值将萎缩7.5%,世界经济将遭遇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在此形势下,共建“一带一路”将成为提振经济、促进增长的重要引擎,吸引更多国家参与。
全球治理呼唤指引。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带一路”倡议坚持的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等价值观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此时更显弥足珍贵,应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下一步推进全球治理和发展联动必须坚持的原则。
产能合作迎来契机。全球产业链受到疫情空前冲击,局部甚至出现脱节,暴露了当前全球产业链布局的脆弱和不足,不少国家开始探索加强推进产能建设和工业化发展。在世界高度连通的时代,产业链全球化中的问题不可能通过逆全球化来解决,必须进一步深化产能合作、深挖产能潜力,提升供应能力,这将为“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加快产业转移、加速资源整合、提升合作层次创造新机遇。
推动“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疫情终将过去,合作发展正当其时。面向未来,“一带一路”建设将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的新阶段。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丰富合作理念,调整合作重点,完善合作机制,大力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一是引领新时代全球化方向。此次疫情防控暴露出的国际协调和全球治理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不足的表现。下阶段,国际社会深化互联互通、推进全球化的需求将更加强烈。我们要顺势而动,引领国际治理体系变革,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平台和载体,推动建设更加普惠融合、平衡发展的新型全球化。
二是构建“产业丝绸之路”。推动产业发展、提升产业水平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临的长期任务,在疫情刺激全球产业布局调整的背景下,各国均在探索新阶段产业发展之道。我们要深入了解和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新变化,强化与各国在发展战略和规划层面的对接与契合,进一步深化政策协调,提升产能合作水平,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形成产业链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局面,实现互利共赢。
三是加强公共卫生合作。此次疫情为全球卫生治理体制和各国卫生管理体系敲响了警钟,凸显了建设卫生健康共同体的迫切需要。中国与包括希腊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守望相助、合作抗疫,分享防控经验与数据,相互给予道义和物资上的支持,为团结抗疫树立了典范。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合作将成为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务实合作的新亮点,我们要继续推进与相关国家的疫情防控合作,探索开展联合研究、诊治与检测合作、医护人员交流与培训、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合作等,进一步丰富“一带一路”合作内涵。
四是深化文明互鉴与人文交流。“一带一路”沿线有许多像希腊这样的文明古国和文化大国。希腊人民和中国人民一样,都是饱经沧桑的伟大民族,都曾经历过战争、灾害、贫困、疫情等种种灾难,但没有被压垮,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我们应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促文明对话、加强民心相通,挖掘古老文明的深邃智慧,展现文明古国的历史担当,携手应对当前全球面临的各种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五是进一步发挥“17+1合作”机制作用。中东欧地区战略位置重要,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成立以来,已经搭建起多层次、宽领域的立体架构,取得了一系列早期收获和重要成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该机制吸收希腊为正式成员,进一步扩展了合作区域和内容。我们要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同中东欧各国的发展战略更好地融合对接,在做深做实传统领域合作的同时,拓展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生命科学、生态环境等新兴领域合作,同中东欧国家打造合作共赢升级版,开辟互利互惠新愿景,促进中欧关系新发展,使中东欧地区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新高地。
全球供应链要适应“在线经济”新业态
针对海外疫情期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企业客户大幅度减少的情况,应当主动适应“在线经济”新业态的供应链创新,鼓励和倡导通过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保税维修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开展新型外贸业务。面对后疫情时代全球贸易格局失稳将会成为常态的大背景,应当加快会展业信息化进程,实施“互联网+展览”战略,推动重点企业品牌、产品开展线上交易,鼓励外贸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线上搜索、展会对接、线上交易的经营模式。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精准对接沿线国家交易商品的展览和采购需求,延伸会展服务,丰富展览效果,增强参展体验。建设“一带一路”倡议公共信息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在线展览与销售、客户预登记、表单下载等多种服务。充分发挥网络展会的招商引资、贸易促进功能,推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全方位经济合作。
针对疫情期间我国对沿线国家货物出口通畅性受阻问题,以及后疫情时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将会出现局部断点的新情况,应当以提质增效、优化流程为重点,降低跨境汇款手续费、电报费和邮费,根据外贸企业资金结算需求,优化在线服务流程,为客户增加异地无纸化业务办理的便利性,加强出口企业与当地海关和港口办事处合作,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外贸企业在线提供快速、便捷的跨境结算服务。鼓励银行加大对“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合作业务的金融支持力度,重点缓解开展外贸业务企业的资金压力,通过保单融资、创新理财产品支持外贸业务,对确实遇到困难的外贸小微企业,允许在还本付息方面作延期安排,确保资金链条在疫情期间不发生断裂。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在消除外贸拖欠货款、拒绝付款等风险中的对冲作用,扩大出口信保短期险覆盖面,促进费率合理降低,维持外贸企业经营稳定。
打通“一带一路”跨国物流难题
面对国际上“去全球化”“去中国化”的极端主义倾向,应当积极推动各国尤其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尽快落实G20特别峰会声明,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积极采取减免关税、取消壁垒、畅通贸易等举措,避免相互封锁伤害全球产业链安全,积极为外贸企业打通“一带一路”跨国物流难题。提高我国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加大对中欧班列、陆海新通道和沿海重要港口的支持力度,全方位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保障我国外贸企业出口订单的正常交货。
尤其是要充分发挥中欧班列在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代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特殊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并持续蔓延以来,欧洲各国为防控疫情均采取不同程度的隔离限制举措,国际物流行业、特别是航空和海运业受到较大冲击。中欧班列则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承接空运、海运转移货源,实现逆势增长,为稳定国际供应链和贸易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今年1至4月,中欧班列共开行2920列、发送货物26.2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24%、27%,综合重箱率98%,成为向欧洲国家运输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的生命线,有力支援了欧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抗疫。中欧班列在疫情期间的“逆行出征”和亮眼成绩,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在后疫情时代更要作为新时代推动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具体举措,为进一步释放亚欧陆路物流和贸易通道的潜能、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推动国际供应链提质升级、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优化营商环境,放大中国经济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磁场效应”。外资是外贸的迂回形式和重要支撑,良好的营商环境既是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把“一带一路”倡议升华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迫切需要。做好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代的国际政治关系和外交工作,需要以理顺经贸关系为前提和基础,以“一带一路”倡议的突出成效作为典范和样板,向国际社会宣示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长期性和持续性,提升我国经济对国际资本市场的吸引力。一是放宽外资准入限制,扩大金融、电信和医疗等服务业对外开放,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更好保护外资合法权益,做好招商、安商、稳商工作,增强外商长期投资经营的信心。二是继续压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落实减税降费、减免社保缴费等政策,让企业少跑腿、得实惠,让国际投资贸易更便捷、更经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三是创新“互联网+招商”,利用信息化手段、互联网平台,积极开展“云招商”、远程洽谈、在线签约、视频会议等在线活动,变“面对面”为“线连线”,变“背靠背”为“屏对屏”,确保疫情时期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持续高效。
民营企业成为携手各国抗疫的主力军
随着改革开放40余年及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国有企业已向产业上游发展,广大民营企业已成为一般性竞争行业的产能主体和骨干,在产能、资源、劳动力等很多方面占有很大比例,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本次疫情中,民营企业在大部分领域发挥了主体作用。据相关统计,我国百强药企中90%是民营企业,与口罩、防护服生产相关的纺织行业90%以上是民营企业,与救援物资运输、生活用品保障相关的物流、快递业86%是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还在医护人员运输、海外滞留人员回国、企业远程办公、学校网络授课、复工复产企业包机、包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疫情初期,民营企业从世界各地运送了20.2亿个口罩回国,调往武汉的口罩中90%是民营企业承运的,各类物资的在途运输时间平均节约30%。
疫情当前,春秋航空不忘初心,第一个想到的是主动承担航空运输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创造了民航“抗疫救援”的多项第一。为了阻断疫情传播的渠道,春秋集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为已购机票的旅客免费退票或改期。截至目前,春秋航空方面累计退机票137.1万张;春秋旅游方面退票25万人次。
疫情发展初期,武汉各个医院面临防疫物资短缺,社会各方援助源源不断,物资运输成为了其中关键环节。春秋航空第一时间承诺,疫情防控期间,在目前执飞的所有国内、国际和地区航线上,免费承运救援物资,并开通24小时联系电话,确保防疫物资用最快的时间运到目的地。截至目前,春秋航空为全国防疫一线免费运输115批次救援物资,共5282件,是主动免费承运救援物资最多的航空公司。1月31日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中国驻东京旅游办事处联合工作组以及民航部门统筹下,春秋航空紧急协调一架飞机前往日本,不到10小时,迅速完成了所有的航权、航路、时刻、边检等申请并获批,执行日本东京羽田至武汉的特殊包机航班,运送滞留在日本的湖北特别是武汉籍中国公民回国,这是中国民营航空公司首次执行国家“撤侨”任务。2月、3月间又执行了7班“撤侨”,接送总共1000多名同胞安全回国。
民营企业应纳入国家常态化应急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民营企业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参与应急救援。
医护人员、海外滞留人员的及时运输,世界各地口罩、防护服等抗疫物资得以源源不断运回国内,离不开民营航空公司、物流公司增开的国内、国际航班和绿色通道;全国人民能够安心隔离在家,离不开民营企业对生鲜食品、生活用品的生产、运输和配送保障;全国企业能够通过网络办公、学校通过网络授课,离不开民营互联网企业的高效研发;全国企业能够安全、有序复工复产离不开民营航空公司、汽车公司的包机、包车服务等等。
从国际、国内的实践证明,经过充分市场竞争历练的民营企业在各自领域内的专业、高效服务能力是国家应急救援体系不可或缺的支撑。
根据 人民日报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