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陕西签订《青海省商务厅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办公室合作框架协议》,这必将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为利用自贸试验区平台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注入新动力。”中国商务部外贸发展局局长吴政平9月7日在青海西宁表示。
当日,青海省商务厅与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办公室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旨在进一步加深自贸区的理解和认识,加快青海省自贸区的建设。
吴政平介绍,中国自贸区建设始于2013年。2013年9月27日,中国第一个自贸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7年来,中国自贸区经历了5轮建设,目前已设立18个自贸区,初步形成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全面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格局。
从试点布局看,18个自贸试验区实现中国沿海省份全覆盖,形成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全方位发挥沿海地区对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此外在中西部、延边地区等都有布局,有助于更好地服务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总体布局,也利于更好地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
从实际成效看,18个自贸试验区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为标杆,在贸易、投资、商事、金融、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展开先行先试,积极推进各项体制机制改革,发挥了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的作用。今年上半年,18个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达2.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占全国的15.6%;实际利用外资807.8亿元,占全国的17.1%。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自贸试验区在稳外贸稳外资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显现。
青海省政府副秘书长王志忠说,“十四五”时期将是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阶段,因此,为加快建立健全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推动青海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青海在学习借鉴兄弟省区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基础上,正在积极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建设的前期工作。
而在6日,“共话生态文明新时代 共谋绿色发展新未来。”为进一步开辟深入合作相互交融的渠道、拓展国际合作领域。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促进机构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生态保护新成果,增强国际间合作,共谋国际间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之计。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特殊的生态功能、不可替代的生态地位,让青海扛起了维护国家乃至世界生态安全的神圣使命。
“一带一路”生态产业合作与发展圆桌会议的召开,旨在通过青海独特的生态地位和作为,向世界展现中国推动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产业发展的决心,同世界各国朋友一道,共同致力于推动生态资源协同共享、生态产业互学互鉴、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以此次圆桌会议为契机,我省将坚持立足生态谋发展、保护生态促发展,以开放包容的胸怀,将依托青海自然资源富集、生态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的优势,打好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清洁能源发展、特色农牧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四张牌。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推进务实合作交流,加快生态价值向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和品牌价值的转换。
来自巴基斯坦、韩国、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荷兰、伊朗等20多个国家的贸易促进机构和企业代表作了交流发言。大家期待将进一步深化与国内外生态产业领域的合作,吸引更多的国际绿色投资参与到生态青海、绿色青海的建设中,在互动互鉴互助、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下,寻求合作的新契合点、发展的新增长点。
通过生态产业博览会这一开放平台,青海与国际间的合作取得了更进一步发展。“一带一路”生态产业合作与发展圆桌会议上,省口岸管理办公室与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口岸管理委员会签署口岸合作框架协议;省商务厅与江苏汇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此外,当天,青海大柴旦—泰国曼谷铁海联运班列、俄罗斯新西伯利亚—青海西宁回运中欧班列同时鸣笛开行,成为本年度青藏地区开行的第十列铁海联运班列和第八列中欧班列,再创年度新高。
根据 中国新闻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