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了解,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推进“五个优化”和“三项建设”,实现外贸创新发展。国新办12日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对《意见》进行解读。
“五个优化”指的是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国内区域布局、经营主体、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在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方面,《意见》提出,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尽早签署,加快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落实好已签署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介绍,今年1-9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货物贸易额6.75万亿元,同比增长1.5%,比整体外贸增幅高0.8个百分点。“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保持总体平稳、好于预期,推动我国中西部地区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2013-2019年,中西部地区外贸进出口占全国的比重从13.1%提升至17.1%。“这是‘五个优化’中,优化国内区域布局的一个重要指标。”任鸿斌在回答总台央广记者提问时表示,下一步,将支持中西部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助推中西部地区外贸实现新发展。
“一是搭建更多开放平台,推进中西部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级经开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开放平台建设,帮助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开拓国际市场。二是畅通对外贸易通道,推动中欧班列承接更多海运、空运转移货源,促进中西部地区加强与沿线国家贸易往来。三是完善经贸合作机制。商建更多贸易畅通工作组、服务贸易国际合作机制和电子商务合作机制,帮助中西部地区企业及时解决对外贸易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任鸿斌说。
在创新业态模式方面,《意见》提出多项措施,包括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积极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通过海关跨境电商管理平台进出口同比增长52.8%。“双十一”大促期间,不少跨境电商企业提前在海外仓备货,大幅缩减收货时间。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介绍,下一步,将支持建设一批海外仓,扩大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海外仓是跨境电商企业在境外实现本土化运营的重要依托。目前,各综试区企业已建设海外仓超1800个,服务范围覆盖全球。我们将充分利用现有资金、基金等渠道,鼓励海外仓丰富功能,优化布局,加快发展。”
今年以来,国家、各部委和地方先后出台多个文件,推进外贸发展。吹风会上,李兴乾用“五个稳”来形容今年我国稳外贸政策取得的成效——稳住了外贸主体,稳住了市场信心,稳住了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住了国际市场份额,稳住了外贸外资基本盘。
根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5.9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6月份以来,中国外贸进出口连续5个月实现正增长。
对于全年外贸发展,任鸿斌表示“有挑战、更有信心”。“中国外贸韧性足、潜力大,企业创新能力强,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完全有信心实现全年外贸发展目标。”任鸿斌说,“我们将持续推进外贸创新发展,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精心谋划制定外贸发展‘十四五’规划,实现明年外贸发展的良好开局和稳健起步。”
现阶段,我国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建设、产业结构、生态建设以及政府职能方面均尚不完善,这些因素制约着“一带一路”倡议在中西部地区的实施,使中西部地区面临着“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的新挑战,具体如下。
一是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与我国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整体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交通、通讯、公共服务等基建水平较低。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无法达到沿海地区或其他发达地区企业的投资要求,限制了中西部地区资本的涌入以及经济的发展。因而,加快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尤为必要。
二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目前,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一个显著表现就是产业结构较为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以制造业及能源化工为主。同时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过于粗放,依赖能源开发的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可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是中西部地区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任务。
三是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严峻。中西部地区地域广袤、地形多样,孕育了丰富的矿产资源。长期以来,中西部地区许多省份依赖能源开采带动经济发展,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土流失、大气污染、水污染、地质塌陷等生态问题在中西部地区省份的矿区极为常见。已经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不仅难以承载更多的经济产业发展,也难以吸引更多的外地企业进军环境较为恶劣的中西部地区。因而,加强中西部地区生态建设,摆脱环境因素对“一带一路”倡议落实的制约尤为必要。
四是中西部地区政府职能有待完善。“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需要政府对经济以及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引导与监管,对中西部地区政府发挥其承担的管理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与周边地区政府间的密切合作是“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西部地区政府部门的重要使命,从而确保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拥有一个开放、合作的外部环境。可见,为了充分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完善中西部地区政府职能尤为关键。
因此国家对中西部的发展将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扶持力度。除了上述所说的“五个优化”和“三项建设”,还将加快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离不开中西部地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优越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为中西部地区的吸引更多的外部投资,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因而,中西部地区政府部门应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重要任务,加大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交通建设以及通讯建设,从而为信息时代下中西部地区发展电商、物流、旅游行業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为了缩小中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间的公共服务差距、促进经济与社会保障同步发展,中西部地区政府部门应大力建设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
加速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速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中西部地区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实现“一带一路”倡议战略目标的关键。因而,中西部地区应清楚的认识到新时代的发展机遇,加快颁布相关政策,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人才技术及地理位置优势,鼓励本土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的发展,积极引进沿海地区企业的资本,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融合与经济结构调整。同时中西部地区政府部门应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加强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在新型全球化合作理念的引导下签订贸易合作协议,积极探索经济发展的新道路,从而加快实现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以及命运共同体的战略目标。并充分挖掘中西部地区文化优势,自古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民族多样,孕育了我国灿烂而丰富的文化。中西部地区作为中国文化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汉唐文化、西夏文明、长城文化等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经旅游部门统计,中西部地区拥有我国1/3的自然风景区及国家级文化遗产。因而,中西部地区应充分挖掘与发挥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促进中西部地区文化的传播,提高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影响力。同时,中西部地区政府部门应大力支持当地的特色旅游业发展,加强本地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创新开发出拥有世界影响力的特色旅游项目,从而为完善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快速发展奠定基础。
打造中西部发展共同体。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要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构筑全国性增长极、区域性增长极、区域性次增长极、战略性增长极四个层级的经济增长极体系。其中,把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具备良好基础的城市群打造成全国性增长极,把中原城市群、关中—天水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等具备较好基础的城市群打造成区域性增长极,把洛阳等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具有节点功能的城市打造成区域性次增长极,把喀什等边境门户城市或边境地区中心城市打造成辐射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战略性增长极。构筑我国中西部地区新增长极,特别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强化中心城市引领和城市群带动。要推进一些基础较好的城市群形成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增长极,逐步形成多层次的增长极体系,形成区域联动发展的整体合力。二是构建区域间资源与生态补偿机制。中西部地区大多是资源型地区,或者是向社会提供大量生态系统服务的地区,或者是生态脆弱和环境敏感地区,现有的补偿方式有失公平,有必要通过资源和生态补偿等方式发挥调节作用。三是加强区域分工与协作,打造区域发展共同体。要构建中西部地区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连通、生态环境共享共建等方面加强区域合作,形成常态化的区域磋商协调机制。四是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要全面深化改革,释放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和潜能,充分利用口岸、自贸区、中欧班列等已有的开放平台和载体,加速形成中西部地区开放高地,促进重要增长极发展壮大。五是强化产业支撑和发展环境建设。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促进中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优化招商引资引智相关政策,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
中西部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加快东部产能向中西部的转移,发挥中西部地区与邻国交流合作的潜力。那么,中国需要构建出一个全方位、开放型区域合作大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去优化配置各种经济要素和资源。这样,中国才能步入到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发展阶段。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势头好,现在要寻找一条从内陆发展的线,而“一带一路”正是将西部的“开发”和“开放”联系了起来,成为了一条中西部向外走的通道。
经采访,多位专家都认为,“一带一路”可通过建设互联互通、改善基础设施、建路修桥等措施,为中西部地区带来更大的收益。而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如路桥、通信、能源管道等,正是一切规划的基础。
根据 新华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