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伊始,记者从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贵州自2016年8月获批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以来,抢抓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贵州轮胎、磷化集团等本土优强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布局。并设立代偿资金池,累计与6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
“贵州正成为‘一带一路’西部重要的陆海连接线。”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彭显华介绍,利用生态优势,深化生态合作,打造绿色丝绸之路;顺势大数据兴起,发展跨境电商,建立数字丝绸之路;建立、动态管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库、企业库和产品库,目前入库企业242家,项目170个,产品87个。
贵州开放空间的内外循环正逐步畅通——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与四川、重庆、云南共同出资设立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基金,建立起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中首个跨省域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农业方面,精准对接大湾区市场,建立直供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在广东设立了农产品销售窗口;工业方面,贵阳高新区恒大新能源汽车贵阳基地等一批黔粤合作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伴随着贵阳-重庆-成都环形高铁列车的开通,渝黔合作先行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衰退,一季度贵州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外经济受到影响,涉外收支规模大幅回落33.98%。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坚强领导下,贵州省分局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决策部署,持续推进多项贸易便利化措施落地,确保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全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收支总额95.78亿美元,较去年总体持平,涉外收入上升表现较为强劲,顺差规模持续增大。
一是涉外收支稳步回升,整体发展稳中向好,收支顺差持续增大。2020年,贵州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贸收支总额95.78亿美元,同比下降0.8%。其中,收入61.43亿美元,同比增长18.87%,支出34.35亿美元,同比下降23.44%。一季度收支合计17.80亿美元,同比下降33.98%。随着我国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复工复产工作稳步推进,二、三、四季度涉外收支额分别为32.47亿美元、25.22亿美元、19.83美元。涉外收入稳步回升,涉外支出波动较大,收支顺差27.10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2.98倍,呈净流入态势。
二是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量逆势上扬,批发业占出口主导,进口降幅持续收窄。2020年,贵州省与6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生货物贸易进出口业务,进出口合计53.60亿美元,同比增长20.94%,增幅自8月扭负转正后逐月攀升。其中,出口41.25亿美元,同比增长31.83%,主要以批发业、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进口12.35亿美元,同比下降5.22%,主要以批发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进出口交易对方主要有香港、马来西亚、泰国等,进出口金额分别为37.10亿美元、2.47亿美元、2.22亿美元,分别占一带一路沿线国的69.22%、4.61%、4.14%。
三是服务行业复工复产持续推进,收支总量逆转回升。2020年,贵州省与“一带一路”国家服务贸易项下收支金额合计1.72亿万美元,同比增长2.38%。上半年,服务贸易企业贸易收支量0.6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23%。下半年境外建设、工程服务、维修服务等多行业逐步回暖,收支合计1.04亿美元,同比增长9.47%。
此外,贵州省发展改革委公布《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期间,贵州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强与周边省份合作,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空间格局。
“十四五”期间,贵州将深化国内外生态领域合作交流,推动绿色丝绸之路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推进跨境数据处理应用,把贵阳打造成为数字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打造“一带一路”西部重要陆海连接线,推进与东盟、南亚在交通、水利、能源、大数据、信息技术、教育、农业等领域合作。逐步开行黔新欧班列,强化与西北、中亚、欧洲等连通性,加强与德国、瑞士、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在中高端消费、中高端制造、人工智能、职业教育、健康医疗、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合作,推进中德(贵阳)等国际合作园建设。加快打通向东出海口,深化与日韩在农牧业、制造业、旅游业等领域合作。利用能矿资源深加工、工程建设领域设计、施工方面等专业优势,推动贵州工程、能矿和制造业企业到中亚、非洲国家开展投资贸易全方位合作。
“十四五”期间,贵州将完善长江经济带省际间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协同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完善赤水河流域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参与长江上游四省市产业创新协同发展、市场一体化体系建设、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共建生物医药、生态旅游合作区。加强与湖南、湖北、江西等长江中游省份在能源、旅游、装备制造、新材料、教育等领域交流合作,共建新型锰深加工等产业基地。支持秀山县、花垣县、松桃县共建渝湘黔边城协同发展合作区。健全与长江三角洲区域上海、江苏、浙江等在产业、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合作机制。
“十四五”期间,贵州将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粤桂黔滇川高铁经济带建设,充分发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机制,深化开展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物流、健康养老、旅游和金融等产业合作,建设一批面向粤港澳的“菜篮子”“果园子”基地。稳定“黔电送粤”送电规模,推动完善跨省跨区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推进京津冀与贵州两区四地之间数据资源交换共享和协同应用,深化贵阳市与北京中关村科技合作,协作开拓康养旅游市场。推动贵安新区与雄安新区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交流合作。
“十四五”期间,贵州将加大渝黔两地在基础设施、大数据、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金融、物流等领域合作力度。建立电力等重大能源合作事宜定期沟通协商机制。推进渝东南至铜仁省际互联互通输气管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共建南川至道真输气管道项目。推动“黔煤入渝”,支持重庆煤炭科技企业参与毕水兴等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强页岩气勘探、开采、利用等领域合作,建设渝黔页岩气智能化开发基地。建设黔北渝南沿边生态旅游度假带,健全贵安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合作机制,加快桐梓(重庆)工业园建设。加强与四川在农业、制造业、大数据、物流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协同合作。
“十四五”期间,贵州将推进渝黔页岩气智能化开发基地、中国数谷—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基地、遵义六盘水自贡德阳装备制造业研发合作平台、黔北川南绿色煤化工产业链等项目建设。推动建设黔北渝南沿边生态旅游度假带。加快推进与四川合作打造“百亿梵净国际蛋谷”和“中国蜜都”、与上海合作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上海黔茶中心、与浙江合作共建7000万羽肉鸡养殖、与浙江合作推进茶产业发展、与广药集团合作共建刺梨产业、与广州百立集团合作研发日化新产品等项目建设。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