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蜚语 于 2021-4-5 23:35 编辑
在今年中国两会召开期间,老挝驻华大使坎葆·恩塔万接受了专访。她表示,老挝历来高度重视并坚定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老中合作项目,是新时代两国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坎葆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这一内陆国家实现从封闭向加强区域合作的转型战略高度契合。提及“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老铁路建设项目,她说,该项目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标志性项目”,也是“老挝最引人注目、规模最大的合作项目”。
中老铁路项目于2016年12月动工,计划将于2021年12月竣工并投运。坎葆表示,中老铁路建成以后,老中两国之间的人员交流和商贸往来将更加密切,将为两国经贸合作、投资、旅游等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为了这条跨越山河的铁路线,一群陕籍铁路人扎根工地三年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彩云之南,在国之交界,用一根根铁轨和枕木,辛勤铺就着联通中老两国的幸福之路。
今年是中老正式建立外交关系60周年。坎葆强调,在过去60年里,老中双边关系不断加强,这不仅有利于两国发展,还为区域和全球发展作出了贡献。她表示,老挝将继续在经贸、能源、加工工业和农业等领域加强与中方的合作。
坎葆还特别感谢中国伸出援手帮助老挝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她表示,中国向老挝派出了专业医疗团队,并为老挝提供了新冠疫苗,此举将强化老中两国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快推动老中命运共同体建设。
坎葆还高度称赞了中国的脱贫攻坚成就。她说,中国的扶贫成就为“世界扶贫历程写下了精彩篇章”,愿意学习中国扶贫经验改善老挝人民的生活。
而就在3月5日17时45分许,在铺轨机组的作业轰鸣声中,随着最后一根轨枕稳稳落入轨枕承轨槽,标志着中国老挝铁路磨憨至万象段第Ⅲ标段的铺设轨道施工任务全部完成,为中老铁路2021年全线建成通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月1日,中(国)老(挝)昆(明)万(象)铁路国内玉溪至磨憨段铺轨顺利到达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实现全线铺轨任务过半,为年底开通运营奠定了基础。中老铁路全长1000多公里,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的对接项目,建成通车后,昆明市至景洪市仅需3个多小时,至老挝万象有望实现直达运输、当日通达。
中老铁路北起老中边境口岸磨丁,南至老挝首都万象,全长400多公里。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中老友谊标志性工程,可以预见,中老铁路在建成之后,必将推动两国的经济建设发展,促进两国人民的友谊,奏响互利共赢的最强音!
中老铁路全长1000多公里,国内段全长508.53公里,老挝境内全长414公里,2015年11月奠基,预计2021年12月通车,是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装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国际铁路。建成通车后,将结束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不通铁路的历史,昆明市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仅需3小时左右,至老挝万象有望夕发朝至。
中老铁路更是老挝普通百姓密切相连的民心工程,承载着近680万民众融入现代社会的期盼。从泰国经泰老友谊桥至万象南部的塔纳廊,有一段3.5公里长的米轨铁路,这是目前老挝境内唯一的一段铁路。塔纳廊站台简陋,车辆老旧。从这里,老挝人坐15分钟的火车到泰国的廊开站继续旅程。即便如此,仍有很多老挝人至今没有坐过火车。在日新月异的现代化世界里,如果说塔纳廊站充满交通史上的怀旧色彩,那中老铁路将成为老挝民众追赶现代生活最现实、最直接的途径。中老铁路可以说载着老挝从内陆“陆锁国”到“陆联国”的转变之梦。
“中老铁路开通后,欢迎你们坐火车来老挝游玩。”去年11月,8名老挝在华留学生在中铁一局玉磨铁路铺架制梁项目部实地研学后,向当地员工发出诚挚邀请。这8名留学生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首批轨道交通专业的老挝留学生,在完成学业回国途中,主动提出想到中老铁路施工现场看一看,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为什么要采用500米长轨?长轨牵引法如何操作?”22岁的老挝琅勃拉邦籍留学生佟朗对铺架技术很感兴趣,不断咨询各工序的作业标准,不停记录和拍摄。“没想到中国的施工工地这么整洁,在这样温馨的环境中上班一定很开心。”老挝籍留学生凯发不断点赞中方的工作环境。
最让两国学生震撼的是位于西双版纳州中老边境跨越两国的友谊隧道工程项目,“这条9公里多长的隧道穿越局部含盐量高达80%以上的盐岩区,解决了一个世界性研究课题。”大家都对中国的铁路建设技术伸出了大拇指。
“中老铁路开通后,欢迎你们坐火车来老挝。”为了感谢中国朋友的辛苦付出,老挝留学生们亲笔撰写了感谢信,向中国的铁路建设者们发出诚挚邀请。
中老铁路在连接着中国、为老挝带来便利的同时,未来还将连接泰国乃至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铁路,形成沿线大运力铁路客货运输通道,满足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有助于促进老挝与中南半岛其他国家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老铁路的建成将承载着“一带一路”的美好愿景,造福沿线国家人民,对区域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发挥积极的作用,对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产生深远影响。
“大篷车”是我流动的家。中铁一局玉磨铁路铺架制梁项目部600多位员工中,有近一半是陕西籍。他们从跨越大半个版图来到云南,跟着这条绵延数百公里的铁路,带着妻子、孩子,长年驻扎野外作业,在工地上一呆就是好几年。
陕籍大学生刘志强,2019年7月分配来项目,负责施工技术指导。“一两天住帐篷野营是浪漫的体验,常年住在迁徙的集装箱房里,就是另一种感受了。”他解释说,由于中老铁路国内玉磨段铺轨施工要不断延伸,为了方便起居住宿,只能把工人们住的集装箱放在火车平板上拉着不断向前走,大家都把这种流动的家戏称为“大篷车”,“等铁路建成了,回望这长长的一路,都有我们生活过的痕迹”。
“妈,今年过年我不回家了,工地上工期紧,走不开。”去年除夕前,刘志强充满歉意地对母亲说。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中老铁路的建设任务,整个项目部都留在工地过年,他们在骄阳似火、酷热难忍的铺轨工地吃完了饺子,又跟着铺轨机一步步向前,开始征服新的路段。也正因为大家的留守,中老铁路跨境的友谊隧道在正月里正式开始了铺轨施工。
58岁的刘顺良是一名“老铁路”,先后参与过京秦、大秦、候西、西延、青藏、中老等10余条国家重难点铁路建设。他的儿子刘璞劼也是项目上的一名材料技术员,带着妻子和一岁的孩子,来到玉磨铁路的建设工地,主要工作内容是确保各项物资供应充足完善。刘顺良说:“像我们这样的父子兵、夫妻档,甚至全家都在中老铁路的建设工地的,还有很多。”
因为工期的紧张,整个采访异常艰难,只能提前预约,在他们回到营地休整的短暂期间进行。“为了保证按时完工,每天的施工节奏都很紧张,一天也不敢耽搁。我们预计将在6月底完成铺轨任务,为年底铁路正式通车打好基础。”任福中说。
一年多的时间,刘志强曾经白净的面庞,经过骄阳的洗礼,已然变得黢黑,他说:“希望在中老铁路通车以后,有机会带着我的母亲,乘着这趟我们中国人自己修的国际铁路,到老挝去看看。”
中老铁路筑起携手共进“友谊桥”。众所周知,“一带一路”主旨就是承续古丝路上外放的脚步,和中亚、西亚等沿线国家共同打造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向世人重续千年古道的辉煌。通过中老铁路这条钢铁纽带,两国人民加强互联互通,既激发了人文交流活力,又架起了中老两国的友谊桥梁,促进了友邦之间的紧密合作、联动发展,可谓一举多得。如今,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中老铁路全体参建企业采取“强隔离、零感染、两不误”的工作举措,不断实现着这个基建项目的重大突破,以惊人的速度将中国铁路的触角伸向世界各地,勾画出央央大国与世界互动的美好。
中老铁路是富足民生的共赢之路。面对建设过程中涌现的地质环境恶劣、施工难度高、技术挑战大等难题,铁路建造者们用实际行动攻破层层难关,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实力,这条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后,中国昆明至老挝万象有望实现夕发朝至。对中南半岛各国的携手合作,搭建半岛经济通道,走出一条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道路,建成面向东南亚辐射中心奠定了基础。中老铁路开通,让他们的货物能够更快速更便宜的运输到中国,对于老挝的货物买卖无疑是巨大的利好。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中国愿意发挥自己的基建优势,“走出去”帮助沿线国家快速建立起国家公共基础设施,与各国建立起互帮互助、合作共赢的良好双边关系。可以说,这条铁路早已超越了一条铁路含义,它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和发展意义。”
根据 一带一路网等采编【版權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華發網官方立场】
|
|